分享

原创:建盏的七大奇迹

 无欲则刚0727 2016-07-03


文/建盏君

建窑建盏,是天工与人巧的结合,是宋人审美与饮茶趣味的集中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盏的辉煌沉睡了几百年。但它创下的奇迹,并不会被岁月消磨,反而随着时间流逝,更具传奇色彩。


第一奇、宋代第一茶器,一国之君为其背书

建盏在宋代的风靡,可以说到了文人雅客人手一只的程度,自上而下,每个阶级都对建盏激赏有加。苏轼、欧阳修、陆游等两宋文豪名士,都在饮茶的诗文中,留下了歌颂建盏的诗句,记录他们以茶、以盏会友的事迹。

大学士蔡襄在《茶录》中,第一次给建盏做了极为广泛的宣传。甚至连一国之君宋徽宗,都在《大观茶论》里对建盏推崇有加。皇帝的背书,对于一只小小的茶碗,可以说是最高规格的待遇,举世罕见。


第二奇、世界上最长的龙窑

宋代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遗址堆积散布于水吉镇池中村、后井村周围的芦花坪、大路后门、源头坑、牛皮崙、营长墘(又名社长埂)、庵尾山(又名庙尾山)等处山坡上,范围达12万平方米。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吉窑址群曾发掘出数十座龙窑,最长的一条长达135.6米,创下国内已知龙窑最长记录,其实也就是世界上最长的龙窑。而且建窑遗址群里,百米以上的龙窑,还有多座。每座大型龙窑,一次可以烧数万只盏,可见当时建窑盛况之空前绝后。

▼位于大路后门的最长龙窑



第三奇、以盏制霸的建窑

而建窑鼎盛时期的大型龙窑,如此大规模的匣钵装烧,烧制的器型居然绝大部分都是茶盏!光靠茶盏,就能够养活这么大规模的烧造,而且还是在柴烧成品率极低的情况下,可见宋代精品建盏的奢侈与市场之大。

从青瓷改烧黑瓷,并且成为几乎专门烧黑瓷茶盏的窑口,这一现象在同时代其他窑口是难以见到的。


第四奇、每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

同样的釉料,同样的胎,进窑之后因为温度、气氛等因素的微妙差距,出窑后会形成截然不同的釉色。兔毫、油滴就有各种形态,乌金釉也常有隐约的结晶出现,其他杂色釉更是数不胜数。

而且因为建盏施釉厚,在高温下受热与重力影响流动,每只盏的流釉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宋代建盏和继承宋代烧法的正宗现代建盏,每只都是独一无二的!连工匠自己都不能预料,究竟上天会赋予自己的作品怎样的外观。


第五奇、黑釉之风席卷大宋 建盏独拔头筹

建盏在宋代风靡全国,令其他地方的窑口也纷纷仿烧黑釉盏,甚至极力靠近兔毫纹、束口器型。宋代的窑口考古结果标明,约有1/3左右的窑口都有烧黑釉盏,光是福建地区就有二十多个县市在仿烧建盏。

然而即使这么多窑口都在仿烧建盏,宋徽宗还是要从1200公里外的建窑,定制御用黑釉茶碗。建盏在黑釉瓷中的巅峰地位,一直无人能撼动。


第六奇、中国的瓷器 日本的国宝

日本国宝,不是一个泛指,而是特指日本文化厅根据《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范认定的、具备极高历史或艺术价值的文物,是日本政府对文物的最高分级。

日本官方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瓷器只有14件,有8件是中国瓷器,8件中有4件是宋代建盏,含3件曜变盏,1件油滴盏。

这些国宝级建盏,都是宋代流传到日本,之后被当权者、贵族、僧侣悉心保存,传承至今的。日方把古时中国流入日本的舶来品称为“唐物”。

从数量上看,光是建窑一个窑口的瓷器,就占了日本国宝瓷器的28.5%,更是占了日本国宝瓷器中“唐物”的半壁江山。可见宋代的“中国制造”,在外国看来,是质量的保证,是珍宝的代名词。和现在的“Made in China”境况截然相反;而建盏,则是“唐物天目”中的佼佼者。


第七奇、陶瓷史未解之谜曜变盏

曜变盏的釉色表现,无法以言语道尽,在光照之下,更是有惊人的玄妙辉彩。它不仅是建盏中最为罕有的珍奇釉色,也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奇迹。

▼日本大德寺龙光院藏曜变建盏,已经不对外公开


其艺术成就,是不少匠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绝顶高峰。曜变的烧成原理至今是未解之谜,令世界各地的许多陶瓷学家、陶艺师魂牵梦萦。

日本电视台拍摄的曜变纪录片中,甚至认为曜变盏是“天下第一名碗”,它的烧制秘密是“陶瓷史上最大的不解之谜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