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

 易良义 2016-07-03

核心观点


  • 简化。 我们为了驾驭这个世界,通过发现一般原理、规则和规律来简化对世界的认识。而正是这个简化的过程,反而导致我们容易犯认
    知错误。

  • 重复。 重复的行为,促使我们进入到”潜念“的状态中。我们知道自己能做,但已经无法解释其中的每个具体步骤了。

  • 不成熟的认知承诺。 我们初次碰到某类事物时,因未有过多深入思考,形成的思维定势,成为不成熟的认知承诺。不成熟的认知承诺,会导致在新的环境下,因为”潜念“只使用特定信息,而不会探索其他可能性。

  • 关于资源有限的信念。 因为人类认为资源有限,导致墨守成规,而不接受世界是持续变化的。狭隘地看待欲望或生活中那些宝贵的东西,我们可以鱼和熊掌兼得。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实现对自己的能力设限,这样至少不会受到错误预期的消极影响。我们眼前的现实只不过是人们主观构建的结果,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将获得更大的自由和自控力。

  • 线性时间观。 认为时间是线性的,将思维限制到了一个维度。而即使是现在,也可以诠释为:”过去事物的现在,现存事物的现在和未来事物的现在“。

  •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 结果为导向让我们无法活在当下。对于熟悉的情境,我们会无视细节的变化,这相当于我们活在过去。
    以过程为导向就是关注如何去做,而不是能否做到。世上没有失败,只有无效的解决方案。

  • 背景的巨大力量。 在医院说话会小声,在聚会我们自然会兴奋。对背景的理解决定了我们会做出何种行为反应。而我们对于特定背景的反应模式大多是在儿时习得的。背景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存在。它会随着我们过去和现在的经验,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而改变,从而改变我们的感知和行为。大多数人会假设别人的动机和自己的动机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一种行为背后的含义有很多种。同时,人们也很容易用主流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所以在任何时候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体会


潜念是什么?


无意识的念头。

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念头,影响了决策和判断,但不自知。


潜念会带来什么?


陷入到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并且通过行为和结果,最终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

没必要简单地分辨为好坏,而是是否有发现,是否有意识到日常行为的影响,以及哪些可以在新的环境下调整。

一个脾气暴躁的人,能否觉察到哪些是潜念所引发的?脾气是否暴躁不是问题的关键,如何被引发的是关键。


潜念的形成


简化、重复和不成熟的认知承诺。


简化是为了大脑的工作效率。


因为大脑为了更快更好地响应和感知这个世界,于是通过简化来学习和认识。但这个这种简化,使得思考方式变得角度单一。

比如,9型人格分类法,什么星座性格分类法,也是简化对人的认识。

重复,长时间的重复,会形成自动化反应。

大脑的机制决定的,谁能分辨出自己跑步、游泳中的分解动作?但如何是需要教学呢,这就需要分解了。

自动化反应,几乎成为了人身上的各种按钮。按一下触发一下,反弹一下。

回放,分解这个过程,才能提高。


不成熟的认知承诺。


也就是不靠谱的经验呗。小时候被教育的这不能碰,那不能玩,最终就形成了思维定势。长大了,就难破了。

一个就是训练大象的例子,小时候用它挣不脱的细链子,长大了细链子就能拴住,而不知道力气已经大到可以挣脱了。


潜念的限制


资源有限、线性时间观。


潜念的限制,本质上只是约束了思考的角度。

一件事情的发生,选择用怎样的思考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理解。在实际思考、决策的过程中,最少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思考:

  • 固有的思考方式得出的结论。

  • 假设一个完全想法的角度,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 如果跳出这两个角度,之上又会是什么样的结论?

  • 如果把时间拉长,又会出现怎样的角度?即不是在短时间内要结果,而是更长时间之内要结果?

  • 如果跳出现在所有资源的限制,又会产生怎样的角度?

以上只是简单地提及了5种思考角度。

在实际和人沟通和探讨过程中,哪怕只是增加一个假设对方是正确的角度,沟通都会顺利很多。更何况是扩大的到5个角度?如果是50个角度呢?


潜念的强化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 和 背景的强化。


从小的教育过程中,就会让我们在乎成败。考高分是聪明,考低分就是平庸。不断地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主流价值观。

我个人不反对结果的重要性,没结果说再多也没用嘛。

而是说,我们能否通过做的过程中,激发到小朋友在尝试和换角度中的乐趣。

小孩画画、唱歌、跳舞和学功课有本质的区别吗?如果在学画画中形成了百折不挠的品质,学功课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品质?

不以结果为导向,不是说不在乎结果。而是引导更加关注过程中体验和收获,来帮助下一次更好地得到结果。


背景的强化


这里背景是Context的翻译。Context翻译为”范畴“更加合适,也更加容易理解。

范畴(Context)决定了内容(Content)。

而Content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潜念。



这章里面的提及的内容挺重要的。

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才能跳出来回看自己的思考模式。

每个人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局限,局限是过去的经验所形成,而经验又进一步增强了局限。

跳出来看看,才能更自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