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请喝酒,市长派红包:800年前这么闹元宵

 昵称34450553 2016-07-03

皇帝请喝酒,市长派红包:800年前这么闹元宵

吴钩

明天就是传统佳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了,你可能还要上班,因为现在元宵还不是法定节假日。而在800年前的宋代,元宵可是一个比春节更隆重、更热闹的大节哩。宋朝的元宵如何个热闹法,我们来看看几个细节就知道了。

1、放灯五天

元宵的特色是放花灯。放花灯的习俗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唐朝元宵放灯时间为三天,宋代改为五天,南宋淳祐年间,又增为六夜,从正月十三日开始放灯,到正月十八日才收灯。

宋朝元宵放灯的盛况,我们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就可以感受一二:“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灯品之多,让人目不暇接,“有灯球、灯槊、绢灯笼、日月灯、诗牌绢灯、镜灯、字灯、马骑灯、凤灯、水灯、硫璃灯、影灯”,等等。南宋李嵩的《观灯图》也画出了好几种元宵花灯:背景是一个大灯棚,悬挂着三只巨灯;仕女身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只走马灯;童子手里提着兔儿灯、瓜形灯。

皇帝请喝酒,市长派红包:800年前这么闹元宵

2、联欢晚会

宋朝似乎没有“春晚”,不过有非常盛大的元宵联欢晚会。元宵节来临之前,官府已早早在京城(北宋时为开封、南宋时为杭州)的宣德门广场上用棘刺围成一个大圈,长约百余丈,叫做“棘盆”。棘盆内搭建了乐棚,每天,教坊的艺人都会在这里表演音乐、百戏。游人则站在棘盆外观赏。

到了正月十四(或十五,或十六,时间似乎没有固定)之夜,皇帝会驾登宣德楼,与民同乐,观看一年一度的“元宵联欢晚会”。宣德楼下早已搭好一个大露台,作为诸色艺人表演文娱节目的大舞台。联欢晚会上的节目包括歌舞、杂剧、杂技、魔术、相扑,等等,有时甚至有比较香艳的女相扑。皇帝在宣德楼上看表演,市民则在楼下看表演,嘻笑之声相闻。北宋的仁宗皇帝有一年由于津津有味地看了不雅的女相扑节目,还引来司马光的一顿批评。

可惜我未能找到反映宋朝元宵联欢晚会的图片,就用明代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代替吧,我选取的这几个局部,所描绘的是明代宫廷的元宵节文娱节目表演。

皇帝请喝酒,市长派红包:800年前这么闹元宵

皇帝请喝酒,市长派红包:800年前这么闹元宵

皇帝请喝酒,市长派红包:800年前这么闹元宵

3、皇帝请你喝杯酒

为表示天子与民同乐之意,北宋徽宗年间,元宵节还有一个特别节目:皇帝请市民喝杯酒。地点在皇城端门,由皇室摆出御酒,光禄寺的近千名工作人员劝酒。“那看灯的百姓,休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尽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侍卫呼喝提醒游人:“一人只得吃一杯!”

因为这亲民之举,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趣事:一年元宵,有位女子游了皇城后,已是深夜时分,见端门摆着“金瓯酒”,也饮了一杯。饮酒后,又顺手牵羊将金酒杯塞进了怀里,想偷走。谁知被皇室卫士发现,一把抓住,问她为什么偷东西。女子说:“妾身的夫君平日管得严,我今天喝了酒,面带酒容,回家后夫君会不高兴的。我将金杯带回去,做个证物,说是皇帝御赐的酒,夫君就不敢有意见了。”只听隔帘有人笑道:“将金杯送给她罢。”帘后那个说将金杯送给女子的人,便是宋徽宗。

4、仕女观灯

“正月里闹花灯,姊妹娘儿去看灯。城中仕女多齐整,汴梁城中人看人。”元宵是宋朝女性夜游的狂欢节,每当华灯初上,宋朝女子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赏花灯,尽兴游赏,甚至彻夜不归。嗯嗯,真够开放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下半阙,描述的就是观灯的宋朝女性:“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之夜逛街看灯的女子之多,还可以从一个细节看出来:灯收人散之后,汴京、临安的市民都有持灯照路拾宝的习俗,往往能拾得观灯妇人们遗落的贵重首饰。这叫做“扫街”。

5、情人节

明朝文人说:“宋时极作兴是个元宵,大张灯火,……然因是倾城仕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其间就有私期密约,鼠窃狗偷,弄出许多话柄来。”明人的话虽带偏见,但说的倒也是实情。元宵确实是宋人的情人节。宋话本描述说,元宵之夜,“那游赏之际,肩儿厮挨,手儿厮把,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

好事的宋人还总结出一套在元宵节跟女孩子搭讪、交往的指南,叫“调光经”、“爱女论”,换成今天的说法,大约可以叫做“把妹秘诀”。“调光经”告诉男孩子,遇上了心仪的女孩子,当如何上前搭讪,如何博取对方好感,如何发展感情。

这“调光经”的实用性如何?你去看宋话本《张生彩鸾灯传》上的故事就知道了。故事我简述一下:南宋年间,越州的书生张舜美来杭州参加科考,逗留在客店中,正逢着元宵佳节,便出门观灯,却看见一名楚楚动人的小娘子,不由怦然心动。张舜美便依着那“调光经”的教导,上前搭讪。“女娘子被舜美撩弄,禁持不住。眼也花了,心也乱了,腿也酥了,脚也麻了,痴呆了半响,四目相睃,面面有情”。两人由此相识、相爱,并相约私奔,经一番磨难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今天的单身狗,学习一下吧。需要这“调光经”详细内容的,请给我留言。

6、市长派红包

南宋时,到了放灯最后一夜,即正月十八日晚上,临安府尹(相当于首都市长)要出来拜会市民。临安府的“吏魁”跟在市长身后,背着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的都是“会子”(纸币),每遇到在杭州城做生意的商民,便给他们派钱,每人数十文,祝他们新年生意兴隆。叫做“买市”。

这是我编出来的吗?不不,你去看宋笔记《武林旧事》,里面说得清清楚楚:“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吏魁以大囊贮楮券,凡遇小经纪人,必犒数十,谓之“买市”。至有黠者,以小盘贮梨藕数片,腾身迭出于稠人之中,支请官钱数次者,亦不禁也。”一些狡黠的小商人,用小托盘放着梨、藕数片,在人群中钻来钻去,重复领赏,官府也不去计较。

这样的元宵节,那才有意思嘛。好了,最后再奉上一幅反映古代元宵节热闹场面的图像,明代的《上元灯彩图》(我截取了两个局部)。没办法,宋代的元宵节图像资料已经很不容易找到了。

皇帝请喝酒,市长派红包:800年前这么闹元宵

皇帝请喝酒,市长派红包:800年前这么闹元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