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家:经营价值的化身

 zsfruyi 2016-07-03
    改革开放三十年,摸着石头过河,一部分人过来了,一部分人还在彼岸。在河那边都是普通人,到河这边却身份各异,身价悬殊,企业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已成为新财富的象征,在社会大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写意人生。
  
  企业家群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是否为社会创造了新的价值?经济学的答案有两个:1.从总体看企业家的贡献,几乎无法确认这个群体的价值创造;2.从个体看企业家的贡献,他们的创造性和领导力却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和资本家不同,企业家是经营者,他们不是资本的化身,而是经营的化身。在设定总量贡献度为零的前提下,企业家的价值要通过经营成功才能实现。由于企业的经营有成有败,成少败多,于是成功的企业家就取得了第一个经济学的价值认定:稀缺性。
  
  但是和黄金、石油等稀缺资源不同,企业家的稀缺性不是事先认定的,需要由事后的经营业绩来确认,这就使我们回到了经济学家熊彼特的企业家定义:创新。企业家的创新不完全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因为现代专利制度已经给科技创新提供了专利保护,使科学技术有了相对独立的价值实现方式。企业家的创新首先是成功的创业,创业=创意+敬业。创新型企业未必是在科学技术上先进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商业模式的价值在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的时代已经超越了任何其他生产要素,所以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品牌、产品、服务和技术升级为商业模式的竞争。
  
  企业家和商业模式的价值如何实现?换一个角度问:为什么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成功?经济学的答案是:企业家是“套利者”,所以能在不断“抢跑”的过程中获得领先溢价(LeadershipPremiums)。在企业家群体的总量贡献度为零的前提下,投机套利行为带来的领先溢价是少数企业家的价值实现方式。也许至今还有人对市场中投机套利的行为怀有偏见,就像当年把“投机倒把分子”视为经济犯罪一样,其实在经济学的术语中,在市场博弈中的赢家都是投机者。由于中国社会对投机怀有偏见,企业家在证明自己的成功之前总要忍辱负重,让时间和业绩改变社会的偏见。所以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价值实现还取决于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价值观的转变不仅来自于企业家的努力,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的选择,现代企业制度不仅给企业家提供了实现价值的平台,而且给全社会提供了和谐发展的选择。因为,市场经济几乎必然带来财富的集中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而财富的集中又几乎必然滋生腐败的食利者阶层。富人往往会失去对财富的渴望,失去对创新的追求,失去对风险的承受,结果就产生了一个市场经济的“悖论”:没有对财富的渴望,就没有创业的成功;创业成功的结果使财富向少数富人集中,而富人却会失去对财富的渴望。所以,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投资人和经营者的分离,让人格化的资本崇尚投资,让人格化的经营崇尚创业,从而使经营者能够代替富人继续创业。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家的社会贡献,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风险承受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家精神在许多方面几乎就是“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如果没有现代企业制度使集中的财富转化为企业家的创业,社会将因此丧失创新的动能与和谐的发展,并可能最终导致社会以极端的暴力形式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为了加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人类选择了市场经济;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悖论”,人类选择了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的环境中,企业家对梦想的追求创造着企业的经营价值,于是他们作为经营价值的化身,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承担了社会的责任,并因此成为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基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