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罗私享会.021【工作的未来】

 小猪电子业 2016-07-04

工作的未来这本书所要讲述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出现,人们所谓传统的总坐模式还继续适用吗?未来的移动办公、碎片化协同工作将是怎样的场景?个人、企业、政府、社会将可能做出怎样的调整和准备?



【Sailor分享】《工作的未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所叙述的所有场景都是在美国,主要基于美国的当下情况,根据工作场景与性质来阐述。虽然场景是立足在美国,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相关话题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思考。


对于作者来说,他描述的“工作未来”挑战了当前主流的工作模式,将人与固定的工作及工作场所分离,从而更好的实现Work-Life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




第一部分 历史

先从历史上说起,200万年历史上的大部分时候人们的工作状态属于狩猎和采集自给自足。

工业化崛起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生产工具越来越昂贵,个人买不起,公司就诞生了。大家进入家长作风的大型组织开始工作。大家熟悉的工业时代的各种特征也显现出来。

公司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是以类似于家这个形式存在是最优选择,家长制的企业,存在度在那个时代和环境下是最高的。




第二部分 共享经济质疑这一切


人类历史如果压缩成40岁人的寿命,那么现代职场的出现也就发生在前天。

工作这种契约关系,以前人们用自由换安全,只要对于劳动者要求不苛刻,公司会有稳定忠诚的劳动力。员工能获得稳定的收入。科技成为解放劳动者的工具,人们也开始从追求安全感逐渐变换到追求成就感。

科技发展其实让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开始变模糊了,我个人觉得从微信上就已经很好地体现了。




第三部分  超级专才与通才


既然是这样,对于人才这方面,应该会是由什么样的要求?要求专业化越来越高。

经常听到,专业化人才和通才之争。但是实质上,专才需要知道该和谁去协作。其实在我看来这本书上有个很好的比较,就是通才是胶水,这个才是它真正的意义说在,知道应该到哪里去找什么样的人与另一些人合作。在不同的领域之间又成为了润滑社会的轨道。

现代组织的问题在于,如何让专家与通才的合作既能使他们获得想要的灵活性,又能保证他们所需要的互动。




第四部分  未来的公司


结合专才和通才的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来看,未来的公司应该长什么样呢?

这本书也举了不少例子再次阐述了一个概念,基于项目的合作形式会越来越多,和罗胖节目中近期提到的球队概念很相似。

让人回归工作的中心

移动办公也将成为更多的常态化。引发的管理问题,其实引发了一些争论,比如工作效率问题,作者认为传统的公司不断考核员工效率,但是实际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员工保持效率。




第五部分 政府的作用


基于雇主的医疗保险系统。有很多关于个人方面的保险事务都是由公司来处理的。

另外就是资金流的问题,有相当多的独立工作者遇到大公司支付流程缓慢,小公司资金周转不过来等各种问题。所以越来越依赖第三方的交易管理系统。

此外还有类似于税收政策等等,公共政策而这一切都将有赖于政府去解决。



个人感想

工作未来,给人描绘了一种偏向乌托邦式的蓝图。比较理性全球性的工作机会,全球性的机遇与挑战,似乎能拥有一个完美的平台,自己在工作与家庭兼顾。

本书当中的工作模式并不等同于完全辞职自主创业,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为如何更好地取得平衡,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更多的人没有引以为傲的专长,依靠出卖自己的苦力工作。如果没有一份具有保障性的工作合同,他们也许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取代,更加难以具有优势去寻找另一份不可取代的工作。企业降低的成本,将直接导致社会底层劳工的收入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相信这不是社会、政府,甚至企业自身所希望看到的。


知识共享,理性打赏。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然后静静等待,时间的回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