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旋转星空 2016-07-04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呼唤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深入研究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确定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并探索针对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方略,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因材施教 个性差异 实施方略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它把教育和人的基本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种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要求满足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张扬之,以实现每个人的最优发展。这种理念呼唤对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
一、个性差异
个性一词是由拉丁语persona而来,它是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其定义亦非常之多。心理学沿袭了persona的意义,用以说明个人在人生舞台上的行为模式中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这种表述指明,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差异即心理的个别差异,是指每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差异。主要指在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个性差异形成的原因,一方面与先天的生理因素(如神经系统的特征)有关,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在后天生活中所接受的千差万别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和影响以及他们在活动中对现实所采取的不同态度造成的。正如恩格斯所言:“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个方面的产物。”
在教育实践中分析和了解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时,更多地去考察他们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心理特点是必要的。
(一)学生性格的差异
学生的性格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活动中的意志特征上。首先,从学生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意志特征的结合看,学生的性格有不同的表现;其次,学生性格的差异还表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或意志的某一个别特征上;另外,由于气质的不同,学生的同样的性格特点在形成过程中和表现上也都显示出个别差异。
(二)学生兴趣的差异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学生兴趣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首先,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其次,学生的兴趣在范围和稳定性上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学生能力的差异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认识能力的差异,特殊才能的差异和能力发展的水平及表现早晚方面的差异等。
二、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家们所重视。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总结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他对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他曾经分析与评论自己的学生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太鲁莽。一次,仲由和冉求都问孔子听到道理后是否就要实行,孔子对仲由说:“不能!”而对冉求说:“干吧。”公西华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疑惑,便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要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要约束他。孔子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善于区别对待,这就是因材施教。可见,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照顾个别学生,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学。所谓“材”,主要指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是说,教育、教学必须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只有这样,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做到要求适当、“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之,任何好的教育方法都不能同样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在一般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同时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认识活动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等,采取相应的个别教学措施,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依据,要因材施教就必须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基于个性差异的因材施教策略
(一)摸清学生个性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最优发展。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复杂多样,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发扬学生个性中的优点,克服学生个性中的缺点,因势利导,张扬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最优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方方面面的英才。
(二)结合学生日常在学习和纪律上出现的问题,分析属于个性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对症下药”。造成学生学习后进或不守纪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迷恋于其他活动,学习不得法,智力上有弱点或缺陷,以及个性上的自信心不足,缺乏坚韧性,粗心,懒惰 ,贪玩等,都可以造成学习成绩一时的或长期的落后。不理解纪律的意义与要求,教学内容听不懂或“吃不饱”,个性上的散漫、任性、高傲、执拗、不礼貌、易受暗示、自制力差等,都可能使学生产生一时或长期的不守纪律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力求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如果问题主要是由于个性造成的,就必须结合个性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
(三)个性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所以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还必须适当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灵活而有原则性的方法。一般说来,对于自卑或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不要过多地去苛责,要通过暗示、表扬等方法使他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以增强信心;而对自尊心强或自高自大的学生,不要老夸奖,批评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还要抓他的上进心,设法使他在学习的成败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求虚心;对于“吃软不吃硬”或倔强的学生,教师要力求心平气和与避免顶牛;对于“吃硬不吃软”或轻率的学生就不能过于迁就或温存。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而必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讲求方略。
基金项目: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规划项目(SJJYB06287)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美] J.M.索里,C.W.特尔福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张小乔,普通心理学应用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普通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6]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玉红(1973-),女,汉,河南濮阳人,延安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曹瑞玲(1972-),女,汉,陕西延安人,延安市宝塔区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