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观】聂权:寺院,与诗歌

 泉水叮咚700 2016-07-04
聂 权
NIEQUAN

聂权,1979年生,山西朔州人。诗刊社编辑。有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江南》《诗潮》《诗歌月刊》《中国诗歌》《延河》《读诗》《诗歌EMS周刊》《青年文摘》等刊物及《2003中国诗歌精选》《2010中国年度诗歌》《当代新现实主义年选》(2013、2014、2015卷)《2013中国诗歌精选》《2014中国诗歌精选》《2015中国诗歌精选》《2015中国年度诗歌》《2016天天诗历》《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朱零编诗》《2015年度诗人选》等选本。曾获中国·星星2010年度奖。诗作《下午茶》入选中国诗歌流派网“2014年度中国好诗榜”。部分作品被译为英、韩文。诗集《一小块阳光》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开办有“诗藏阁”公微。

主要作品发表目录

《崩溃》(组诗)·诗刊·下半月刊·2003.7

《这一年》(组诗·诗刊·下半月刊·2010.4

《我的温暖的崖》(组诗)·诗刊·上半月刊·2010.7

《聂权的诗》·星星·2010.9

《老脸》(组诗)·人民文学·2010.11

《聂权新作快递:浮云与深渊》·诗歌EMS周刊·2013.8

《传说与谎言》(组诗)·人民文学·2013.9

《聂权的诗》·诗歌月刊·2015.8

《不逊之心》(组诗)·人民文学·2016.4

李犁:聂权的冷酷也是冷静,这是写悲剧,写比现实还现实即超现实的高手必须具备的素质。因为只有冷静到冷酷的地步,作家才能像雕塑家那样,拿稳雕刀,清醒、清晰、深刻、精细地在石头一样坚硬的现实上,刻画出事之骨髓和灵魂之真核。冷酷让聂权从容地布局,像拉弓射箭一样设置情节,把气氛挑到可以点燃的节点上。这一切像猎手一样巧妙地制造陷阱,让读者和猎物一样,不论你多么小心翼翼,屏住气,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去。所以聂权不是简单的叙事,而是让故事走在钢丝上,读者的情感也跟着如履薄冰。

霍俊明:作为1970年代末期出生的诗人,聂权正是发现了时代空间的秩序以及空间等级之间的不可僭越的性质。每一个空间都集结了一个社会群体,不同空间之间的博弈甚至争斗已经成为常态。

刘波:从其近作中,我发现,聂权越来越钟情于书写小人物、小场景、小事件,这不是乐趣使然,而是其眼光和姿态决定了他必须经过那条“向下看”的路,才能真正通往诗的自由王国。


王士强:聂权似乎在故意地与时行的写作潮流保持距离,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以本色示人,以自然取胜,在日常中寻取诗意,在平易中发见新奇。王安石曾有诗句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的确是知诗之语,其中包含着艺术上的辩证法,奇而平,易,平而奇,难。聂权的诗看似平常其实不无奇崛。

张二棍:我兄聂权,其人迷人,其诗迷心。

严彬:我敬佩这样的书写。给我重重一击的,是他创造的符号,不仅是艺术的,更是“人类的”。


寺院,与诗歌
聂 权


 

扬州的一座寺院,将出时,忽有一阵微风吹过,一个角落的枝、叶、花微晃、轻回,相互的呼应和抑扬令人陡然怔住。风像一道轻微的拈花微笑的闪电和它们融合在一起,又像一道有形的波痕刹那间传回,一刹那的水乳无间的低伏与轻昂,像镜中佛颜、水中之相、空中足音,妙不可言,却无处追寻。

顿时想,最好的诗歌,神韵也当如是,合于自然本身的奥秘,妙,不可言,不可追寻,令人无可指摘。

 

 

越来越喜欢先秦的古歌和乐府的歌辞。

真实、质朴、热烈,不掩饰真切的人性,浑然天成,涌自胸臆,不假一丝雕饰。

“明明上天,灿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闻君有他意,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瑜。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唐诗美则美矣,大则大矣,高如泰山,深如瀚海,然而更像近乎完美的精致的艺术品,少了一份情感原初的冲动,少了一份与自然、日月、山川、草木共同生发的情怀。

 

 

声音很微弱,但是还是要说。

诗歌是人的文学,为什么不去写人性?

我的一位朋友,一位已然成名的实力女诗人,说,有的诗歌,是写她的真实生活和状态的,这些诗歌,她往往不敢给别人看。

这是当今诗歌背景下的一种苍凉。

周作人在1918年提出了“人的文学”的概念,反对非“人”的“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东西”,倡表现人性的文学,这应该是正确的方向。但是,近百年后,人性化的写作在当下的诗歌中仍然极少;曾听一位翻译家提起,西方的诗人对中国诗歌最大的诟病,就是对人性和灵魂奥秘的探索的缺失。

真实的人性,并不是丑陋的,它是一座宝藏,闪耀着人生或细微或璀璨或丰富的光芒。那些光芒,使我们的现实人生和灵魂世界更加富有。

 

 

作诗无定法,无论哪一种方向的写作,都可能抵达诗歌的高峰。

然而,一定有一个类型的作品,最接近诗歌的本质,最接近诗歌本质的作品,一定是最好的可以传世的作品。

诗歌本质的找寻的过程很艰难,像我们找寻生活的本质一样艰难。

找寻到了生活的本质,诗歌的本质可能就找到了。

探寻的路程还长,但诗歌的本质里一定会包含一些词和词组:诗与歌、真实、法自然、原初的情感、尊重——人性。    

 

 

专题策划

马小淘

责任编辑

文苏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