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教槽料第一天,三句话小结三位大咖:陈校长、杨教授、谭总的精彩演讲

 凯腾生物 2016-07-05


陈代文教授


早期生长发育与营养代谢特点  

  在仔猪的营养中,有一个特别重要关注的靶点是肠道,很多健康问题和生长问题都与肠道有关,饲料的开发和肠道关系不能配套的话,很多效果就难以体现。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肠道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介绍营养与肠道的关系,哪些因素对肠道、乃至于对整个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最后落脚到本次论坛的主题,就是教槽料。

  早期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问题

  首先,猪虽然小,它的生长潜力是非常大的,养分利用潜力也非常大,现在还没有真正地开发出来。

  我们利用新生仔猪进行试验,从基本的线性关系可以看出来,随着蛋白质代摄入量的增加,仔猪体内蛋白质代谢率是向上的,只要吃得多,就会长,生长潜力很大。第二个项目是把不同年龄(1周龄、2周龄、3周龄等)的猪拿来做试验,不同周龄生长速度也不同,3周龄达到3.5倍。实际上,从饲料到蛋白质的利用率、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利用率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呈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小猪年龄越大,表面上生长速度绝对值越大,但实际上蛋白质代谢率下降了。这就说明,抓猪的生长一定要抓早,越早越好,在生物学上越早生长潜力越大。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做了试验,给断奶乳猪提供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从7天开始做试验,整体前移。可以看出,营养水平提高到1.5倍的时候,到28日龄正常的猪可以达到9公斤,而正常营养水平才达到7.7公斤;出生时只有800多克的猪,到28日龄也可以达到6.3公斤。这个结果再次表明猪的生长潜力之大,我们的任务或者我们的困惑是怎么样去发挥它的潜能。

  有了这几个试验做支撑,可以看出第一个结论是猪的生长潜力很大,可能大到我们没法想象的程度,或者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开发到位的程度。但是,生长潜力大就一定需要很多东西来支撑。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仔猪吃进去的东西不能满足营养供给。所以,需求和供给之间不配套,这就导致了生长潜力没有发挥到位。

  进一步分析,需求和供给之间不配套,一是胃肠道缺陷;二是营养源缺陷,主体是营养源的问题。于是,我们的对策在哪里?对策就是怎么样去保护好胃肠道,怎么样去修复受损的胃肠道,怎么样弥补胃肠道的缺陷,怎么样使饲料去适应胃肠道,不要反过来让胃肠道适应饲料。猪的生长潜力很大,问题就出在吃不够,最重要的问题就集中在胃肠道和营养源。

  此外,还有一些仔猪发育上的问题。比如,盐酸分泌不够,断奶以后又导致PH值的上升,这又是一次打击。这样一来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生存的机会。所以,PH值、胃酸非常重要。还需要注意的是胃肠道的运动,猪越小,吃进去的东西基本上是穿肠过,没法在胃肠道中停留很长时间。3日龄——15日龄吃进去的食物在1.5小时内全部排掉,15日内都是教槽料的关键时期,1.5小时基本排空,这是一个缺陷。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出生时很小的猪问题更严重,胃肠道发育功能、菌群、功能基因表达上都比正常猪要差得多。那么,在免疫力、抗病力上也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出生时小的猪死亡率特别高,大大高于正常的猪,主体上与肠道免疫有关。肌肉的发育也呈类似规律,小猪的肌肉发育比正常猪要差得多,这种发育差一直延续到出栏,如果早期不解决问题,后面的生长就很难,会影响到终身。初生重决定出栏重,正常猪上市时,出生时小的猪要低4公斤——5公斤。

  以上结果再次证明:怎么样促进肠道的健康,怎么样促进早期生长发育,把早期的体重拉上来,对于全局的效果十分重要。从研究案例中掌握基本的规律、基本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把握生长发育问题。


肠道重要性及营养靶点 

  首先谈肠道的重要性。从生产实践来看,每年中国7亿头猪,实际上要死亡1.5亿头猪,后续产生的环保问题、安全问题、用药问题,都是大家熟悉的难题。从疾病防治上讲, 70%的猪场都有腹泻病,消毒剂用量极大,还要用疫苗、抗生素,大量的用药导致了恶性循环。

  仔猪是关键阶段,死亡的1.5亿头猪中几乎有1亿头仔猪,按照300元/头计算就是300亿元的损失。仔猪死亡方面,腹泻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也就是肠道问题。肠道问题又带来了效率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生态的问题。因为,肠道出问题只能将病毒排出去,污染环境。

  其次谈生物学机制复杂。猪体内微生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本身细胞的数量,达到了10倍。猪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我们原先的研究主要在猪的部分,对微生物的研究非常有限。但猪的复杂性就在于微生物的干扰。

  微生物种类很多,我们对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目前为止依然非常不到位,基本上每天都有新的关于微生物的文章出版。抗生素是双刃剑,既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又带来了后续看不见的隐患。有微生物的肠道,它的肠道细胞、绒毛等发育程度完全不同,有微生物的肠道绒毛更短一些,血管更丰富一些,基底线窝更浅一些,淋巴细胞的发育更成熟一些,肠道没有微生物的话,功能就会差很多。

  微生物可能是动物遗传的组成部分,而动物遗传一般是种类遗传,人的基因不可能遗传给猪,但是微生物可以吸纳这些信息,跨种类传递,实现“种间传递”。我们使用两个品种的猪的微生物,移植到无菌老鼠身上,最后老鼠就有了一些猪的特征。猪更肥一些,移植微生物的老鼠脂肪合成能力就强一些,这些信息说明微生物可以跨种传递。将来能不能把其他动物的微生物移植到人的身上治病?这是值得探索的。

  藏猪的抵抗力很强,有很多抗病基因的表达是常规猪的几十倍、上百倍。藏猪可能没有疾病敏感基因,把藏猪的菌群移植给患有肠炎的仔猪,移植以后肠炎发病率就下降了,这就是微生物的神奇。

  三谈营养代谢的复杂性。肠道的营养代谢和整体代谢在概念上可能是相反的,或者说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个特征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不经过肠道。理论上来说动物营养物质已经全部满足了,但实际上是不足的。在猪身上做肠腔营养,通过口腔灌注食管。第二个途径是通过静脉注射。从实验可得,假如动物需要的氨基酸全部从静脉输进去,那肠道就得不到,或者说肠道得到的数量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吃进去的葡萄糖85%——92%进入到血液中去,大部分并没有被肠道氧化。反过来Glu、Gln、Asp主要被肠道利用,肠道代谢的营养物质不同。


营养要素与肠道健康 

  营养要素,不是营养素,要素和素是两个概念。我们经常说动物的营养问题就是这三个问题--吃的什么营养物质,什么营养水平,是什么饲养方式。然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吃的营养物质,这就是传统的营养素,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等。还有吃进去的一些添加剂,叫做促营养素,是促进营养物质利用的物质。环境因素是指吃进去的物质从什么地方来的、营养源是什么。营养水平包括营养源的水平,也包括营养浓度。饲养方式会影响采食量。所以,营养要素就是要搞清楚动物吃什么。

  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一定有取消的那一天。霉菌毒素主要是氧化物质,破坏自由基免疫力,80%——90%的饲料都有,只是痕量不同。饲料加工的影响很大,采食量也需要高度重视的,这是畜牧业养殖业中的第一要素,能量、蛋白质是局部要素,采食量是整体要素、第一要素。所以,采食量对于肠道健康已经有了量化关系。如果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蛋白质低于20%是不行的,达到40%也不好,60%才是最好的。如果每天猪需要1公斤的话,至少要有600克饲料让它吃下去,肠道才不会出问题。


教槽料开发原则与要求 

  我提出了四个原则:一是生理适配原则,生物学不能违背,饲料必须适合动物的生理特征;二是整体营养原则;三是营养平衡原则;四是实时监控原则。

  仔猪消化生理转型关键时期是胎儿期,从脐带营养转到肠腔营养,从母乳转到固体饲料喂养,中间有很大的变化。教槽料生理适配原则有三点:一是必须肠道营养;二是可消化性;三是液体优先。那么,母奶就是液体。

  这里有两个要素值得重视:一是时间维度,生前、生后要注意;二是空间维度,宿主+微生物,要形成营养、宿主、微生物三位一体的营养理念。

  关于营养结构,在营养平衡之前有一个概念是营养结构,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有学术份量的值来描述,我觉得“结构”两个字很好,营养的问题就是解决结构问题。什么是结构问题?营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就是结构。

  我把营养结构层次分为四级,第一级就是营养素及其平衡关系,这是最初级、最简单的,就是营养素。第二级是营养源及其比例关系。蛋白质怎么来?脂肪怎么来?第三级是营养素与营养源相互关系。第四级是营养素、营养源与促营养素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加在一起更复杂。

  运用“营养结构”理念配制教槽料,一是对象问题;二是营养源的选择问题;三是添加剂的选择问题;四是优化营养结构。本质上就是在四大要素间找到最大的平衡。那么,在这种前提下,才是你去用电脑/人脑/经验去调制的配方,所有人会用电脑算配方,但前面就是要素是要有深厚的功底才能把它把握好的。


总结  

  营养平衡的本质问题,我认为本质问题就是平衡以后最适营养结构是消化吸收最好,同时满足宿主和微生物的需要。所谓营养平衡就是把这两点照顾好。以前我们只照顾宿主,没有照顾到微生物,这才是营养平衡的本质问题。

  吃好,主要是解决营养平衡问题,解决营养结构和饲养方式的问题,把动物照顾好,把微生物照顾好,最后动物既健康又高效生产,这就是吃好。

  仔猪的生长潜力很大,有待充分挖掘;仔猪营养的核心在于克服消化生理缺陷,关键要放到营养平衡上面。所谓优质教槽料,我的理解是这些要素之间怎么样把握好,实际上这个原则适合所有饲料的原则,不仅仅是教槽料的原则。




山东中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杨在宾教授

关于养猪的几个问题  

  怀孕猪应该怎么去考虑?瘦母猪可以通过10%到20%的能量蛋白质进行调整,母猪过肥客观减少10%到20%的能量蛋白水平来调整。养殖者究竟希望母猪多生少死?还是多生多死?

  现在控制妊娠母猪限制饲养,书本上有两种说法,一个是限质,一个是限量。限质让猪自由采食由大量的粗饲料采食,限量好还是限质好?

  接下来就是母猪的断奶,断奶的时间有21天、25天、28天,最早35天,断奶时间的确定是为了让小猪一生健康。

  选择教槽科的依据,我认为不是仔猪的增重,而是仔猪的发育。小猪为什么腹泻多?因为消化不良。为什么消化不良?因为消化道发育不好。

  今天探讨一下常规营养素。什么是常规营养素,能量是第一位,相信90%的行业人能把能量算得非常准确,中国人现在能量方面是第一的,能量最大的作用是调节采食量,而不是增重。能量是调整采食量的,调整之后,配方的时候,能提高多少能量?


猪所需要的营养  

  良好的蛋白质才是免疫力的基础。也就是说,优质的蛋白质比低蛋白质或者非蛋白质效果更好,发展畜牧业就是这样的原因。能量不够加油,能量高了减油,我认为完全不对,如果是为了调整能量水平,不要加油,为什么?因为动物多吃就够了,吃100克能量肯定要增加10%,加了能量就会少吃,降了能量就会多吃。

  维生素可以提高消化率,提高饲料转化率,我想大家在用维生素的时候,考虑用维生素改善消化率,提高消化率,提高转化率。微量元素也是一样,任何物质代谢都需要矿物元素。


粗纤维的影响 

  粗纤维能量水平低,饲料效率也低,但是粗纤维越多,饲料越便宜,价格肯定越低,为什么光考虑营养没有考虑价格呢?这里做了几个实验,PIC要求粗纤维是4.5到7,麸皮加到25%,粗纤维达到4%,这个时候能量不符了,有人认为加油脂不对。我认为不会,因为能量不够了必须要加油。大量研究证明粗纤维只要不超过5%到7%,不会对生产健康繁殖有任何影响,但是饲料要求是3%以上,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粗饲料。


脂肪的营养和功能  

  组成脂肪细胞质膜的活性物质,大家重视不够。高能量的作用就是靠中性脂肪,不用管什么单油酸酯。繁殖生殖需要细胞,这些都需要内脂。现在我们的猪不缺能量,缺内脂。

  脂肪酸也非常重要。脂肪酸的类型可以分饱和、不饱和,功能性脂肪一定是中短量的脂肪酸,长量的脂肪酸其实就是发挥刚才我讲的细胞膜,而不仅仅是能量。功能性油脂需要根据功能需要,采用特殊工艺制作。很多企业都有包膜技术,还有其他的很多技术,就是为了保证油脂不氧化和不挥发。

  猪饲料中补充功能性脂肪具有必要性。有什么必要性?第一个我们做饲料大部分是大豆油,动物油脂。所以说,我们动物油刚才那些功能性脂肪非常少,不饱和脂肪酸很少,内脂非常少。而且常常是高能量使用,功能性脂肪对猪的健康作用没有考虑。

  接下来做一个试验。用85天的妊娠猪,也就是说怀孕母猪用油,特别是功能性的油,怎么用?怀孕猪用和不用,泌乳猪用和不用,有一个分阶段的实验模型和方法。试验结果从对照组和实验组来看,繁殖率都是增加的,但是母猪都非常不舒服,特别是功能性脂肪非常缺乏,活仔数增加、弱仔数减少。其实不仅仅是脂肪,任何一个添加剂,任何一个饲料,我想我们都应该注意营养性,同时要注意功能性。

  最后一个试验是在育肥猪群中做的,这个是大群的试验,在南平宏远试验场。场里猪肉的品质非常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用一种功能性脂肪,可以使母猪既健康又高产,达到一个理想的目标。


总结  

  现在养殖业做产品的时候考虑四个特点。第一营养性,脂肪包括纤维都是营养物质;第二安全性,用的时候一定要安全;第三是功能性,一定要有功能,你不突出饲料的功能,将来很难创品牌;第四个就是经济性,是不是能赚钱。



扬翔集团技术总监 谭家健

扬翔认为如果在环境达标、肉品安全的情况下,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造肉成本。今天的主题是教槽,也是为了养猪,养猪就是为了做低成本的动物蛋白的转化。扬翔只产种猪,肉猪交给合同户来养。扬翔的断奶成本多数会在260元,合同价在去年是350元,里面有90元的空间,200斤出售到250斤出售,大概0.3到0.4元,实际上的造肉成本5.7元、5.8元,今年公司给的目标是5.5元,还是很有信心实现的。


母猪的营养应用于成本  

  扬翔有一个模型,如何通过母猪的营养和应用来使成本降低。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思考?整个繁殖有一个大周期,一胎决定一胎,这一系列的问题关联度很高,我们都明白。用什么做可以尽可能效益最大化?过去的营养理论、应用都认为,应该配上种,限制性地饲喂。1996年加拿大的营养学家发现,高饲喂量提高胚胎的死亡率。现在扬翔也在做比较高的采食量的摄入。2009年一个科学家也做了,怀孕3到30天,较高的采食量并没有影响仔猪出生窝重。

  有一个结论基本一致,母猪妊娠期能量摄入和提增重与泌乳期采食量呈负相关。所谓的纤维概率是不被自然性的消化为这个成分。对于纤维的定义,过去是用酸碱一并量得到的粗纤维,其实忽略了水化的部分。水可溶部分,包括可以溶于水的,这部分是不是更有意义?实际上纤维的基本单元跟淀粉一样,是葡萄糖,不同的位点结合不一样,所以结构不一样。在不同结构之下的日粮里面,再把这种不一样来分化理化性质的不一样。


改善采食量  

  我们做过一个葡萄糖的清除实验。为了改变胰岛素的敏感性,希望用一些纤维来获得可溶可黏性的纤维,它主要是取决于可溶性的纤维,而不是不可溶性的纤维。扬翔一直做了5年,结论的抑制性都完全呈现出一致性。第一个实验使用150头母猪,采食改善了0.5千克,断奶改善了300克一头,结果已经发表。接着在2013年、2014年又重复,采食量改善了0.2千克/天到0.4千克/天,第二个周期大幅度提高了0.8千克,证明这种改变是长效的。对仔猪性能的改善,第一个周期窝重改善了2千克到6千克,更明显的在第二个繁殖周期,同一批猪,它的对照组普通纤维、能量摄入不足的时候是下降的,反而在高摄入下提升到了70千克,这个是很明显的。21日龄的断奶重的数据也很确切,结果也已经发表。接着又做后续试验,依然是同样的结论,61千克提高到了67千克,还是最好的。第三周的增重速度,提高了30g/天。应用来说,做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希望把背后的逻辑搞清楚。

  机制第一个结合了水,感觉到自己吃了4.7千克,饱腹感满足了,这里也有证据。第二个就是做的相仿的,是不是在妊娠后期和分泌早期,胰岛素的改善是不是有了?确实是改善了。如果发现产生了胆内脂肪酸,身体不分解了,证实了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更为确切的就是,在内容物里面产生了AKK,这个菌被直接证实,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种菌多了,机理上来说有可能的。如果考虑到母猪消化道要比肥猪要大很多,我们添加酵母菌也是有改善的,发酵速度可能要十个小时,如果这种菌的存在可以改善氧化环境,可能迅速组合起来提高菌的数量。对怀孕期进行研究发现,怀孕期的纤维日粮能够使得哺乳期的采食量提高,断奶窝重提高,证明上一个环节绝对可以影响下一个环节,而且当期的问题不通过当期来决定。如果用高纤维日粮,这么热的天气,一天采食量也可以达到7千克或者8千克。


氨基酸的重要性  

  那么采食量解决了需要量的问题,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氨基酸。氨基酸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了,母猪泌乳期可能需要更多的蛋氨酸。现在多数在0.9到1.1,改善并不确切,因为母猪的采食量并不太好,0.9到1.1在模型里面是需要的。现在我们的小猪到了14头、13头,加强赖氨酸大幅度提高了断奶的波动,可以达到75千克最好的组别。把这些酸都同步提高,生产成绩,采食量略有改善。因为做低了蛋白,乳猪的体重损失都很好,所以我们试验场的母猪基本上不减重,断奶窝重做到了将近80千克,每一个月只有一到两头不发情,因为断奶不减重了。


教槽的必要性  

  要不要教槽?很多人说不争论,留给时间来检验。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不教槽的话,断奶仔猪不拉稀,但是我们养猪是为了不拉稀吗?我们养猪应该是为了生长最大化,还是要尽可能的多喂。如果没有早期教槽,70%的猪料要24小时,其实两者是互为因果。

  从2000年以后中国有了教槽科,过去用户认为认不腹泻就可以了,现在要效益最大化。不管从哪一天开始教槽,我们希望教槽料尽可能多吃,希望早期生长尽可能快。



以上内容转自:赛尔传媒,2016第五届国内外教槽料发展高峰论坛


Jobs三句话小结三位大咖的观点!


陈校长:小猪很小,但生长潜力很大;微生物很小,但不能小看!


杨教授:配方四要素营养,安全,功能,经济!脂肪的功能性作用比能量更重要!


扬翔谭总:尽可能的挖掘小猪的生长潜力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