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暑养生】一年中最重要的补脾时节——要去湿,先补脾

 妙琳儿 2016-07-05
小暑少动心平和,
游泳瑜珈太极歌,
苦瓜果蔬粥汤品,
规律休眠情绪稳,
夏练三伏百步走,
避暑胜地好旅游。

7月7日

小暑节气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炎热的开始,但是还没到最热。



小暑时节宜少动多静,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作息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多吃苦瓜等清热祛暑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汤或粥;选择散步、游泳、瑜珈、太极拳、旅游等方式进行运动。

节气特点


从每年公历的7 月7 日开始,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从字义上来讲,“暑”即“热”,说明小暑时气候炎热。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 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起居养生


--少动多静--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说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的规律。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勿久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饮食养生--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也有人将小暑节气的饮食概括为“三花三叶三豆三果”。



“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此三花在药店里有售,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此三叶也可在药店里买到,也适合冲泡;“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降火;“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中医理论认为:“苦能清热”。 苦瓜性味苦、寒,归脾、胃、心、肝经,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的功效。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不洁,以及有所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摄食不足,易致气血不足,会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香灸养生


“小暑大暑,香灸补脾”,香灸温阳,最适于养脾。凡脾虚之人皆可香灸脾经原穴太白。若能在脾经主时(上午9至11点)内香灸,效果更好。



所谓原穴,就是这条经络上具有统摄作用的穴位,它对相对应的脏腑十分重要。太白对于我们脾系统的保健来说非常关键,按揉、香灸或者外敷此穴,可以补脾,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胀、腹泻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足三里。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香灸,以健脾化湿。



脾经上的太白穴、三阴交和阳陵泉,全都是我们的瘦身大穴。女生们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就可以像这样常常按摩它们,记得要从下到上依次按揉哦,因为这样促进下肢气血回流,效果更佳。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无华。其实只要做足了补脾的功课,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外来之力,双唇的滋润真所谓是由内而外地浸透出来!


此外,在小暑时节进行节气灸,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绞痛、肺气肿、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好发于冬天、阳气虚弱的疾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火莲香灸

香道与医道的完美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