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暑 · 防暑养心,健脾除湿!

 快乐英平 2021-07-22

小暑六月节(元稹)【整理摘编:时英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节气

小暑,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暑”是表示炎热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民间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意指小暑之后,天气炎热,雨水频繁。

2021年小暑节气从7月7日5点05分开始。

小暑节气

小/暑/三/候

XIAO SHU JIE QI

初候,温风至。

小暑之后,

风中不再带着凉意,

微风袭来,卷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蟋蟀无法再承受田野中的炎热,

寻找庭院的角落躲避阳光。

三候,鹰始鸷。

地面温度过高,

老鹰将只能在高空中寻找清凉。

养生核心

小暑重养心。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在养生方面,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健脾祛湿。自夏至「一阴始生」,到小暑节气时阴气渐渐滋生,阴阳两气相博,暑湿之气渐盛。湿邪最易困脾,常出现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等情况,此时节健脾祛湿仍需继续坚持。

小暑· 养生原则

1、起居养生

少动多静,驱寒祛湿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作息规律,睡眠充沛,劳逸结合。

  • 宜晚睡(23:00之前)早起使阳气得以宣泄

    《黄帝内经》:“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早起,是“护心”的重要一步,睡眠好,有利于心神舒畅。最佳起床时间是早上五点至六(中医看来,若晨起时间过迟,体内阳气无以舒展,令身体疲乏)。

  • 午睡宁心。适当调整工作节奏,勿疲劳,降低心脏的压力。中午身体阳气最盛时,午睡30~40分钟。

  • 每晚泡脚:药浴方或足疗方煮沸后,放至适当温度泡脚。可以解暑祛湿,驱寒扶正气。

  • 缓慢起立。天气闷热会引起体内血压波动,若起立过快,会导致头部血压锐减,令身体受损。建议平日起床、蹲坐起立时先动下四肢,慢慢起身。

祛湿Tips:每天按揉外关穴

图片

外关穴,为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大有通一处即通全身的作用。三焦是人体主要的排湿通道,暑湿侵袭会阻滞三焦气化,使湿气集聚于体内,让人困顿、乏力。而外关穴,本身就具有清热利窍、清热解表的功效。

位置:将拇指腹按于穴位上,其余四指抓住前臂固定,拇指由轻到重用力往下点压、按揉,就能激活外关。按摩过程中,当感受到穴位部分传来的酸麻感,就说明按对了。持续2-3分钟,双手交换,每天按揉1-2次即可。

2、情志养生

心态平和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温馨提示:「常笑宣肺」,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自然地进行深呼吸,增加血液中含氧量。夏气应心,常怀适当的喜悦之情,不仅可以养心,还能养肺。
3、饮食养生

饮食宜暖、宜清淡

小暑属长夏,阳热下降,水气上升,湿邪易困脾胃。饮食宜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以淡补为主,少吃辛辣油腻之物
饮食宜暖,宜清淡。天气越热,阳气散在体表,内里反而是最虚弱的。“脾喜温恶寒”,过食冰冻寒凉的食物,对于原本已空虚的脾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过食肥甘厚腻的食物也容易伤脾,内生痰湿五谷杂粮最养脾胃红色食物最养心。不妨多吃些十谷米、小米、山药、枸杞子、莲子、百合等。
小暑三宝
中医认为,小暑饮食有“三宝”,不仅能开胃,还能让您安心度夏。
1、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性温味甘,属补性食物,有补虚损、除风湿的作用。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能起到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2、莲藕
夏藕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清热、养血、除烦。常吃莲藕有凉血、滋阴、清热,缓解流鼻血的功效。
3、绿豆芽
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绿豆芽热量低,水分和纤维素含量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作用。

时/令/教/学

T扁鹊三豆饮

三豆饮
制  法  

小暑时节容易伤阴动火生湿,此时身体体表循环加速,正是解毒通经络的好时节。推荐扁鹊三豆饮,解暑、祛湿、祛火。

黑豆能够治疗虚火上炎的火毒,治口舌生疮;绿豆能够解百药之毒、去暑毒;红小豆去水毒,可以活血。

食材:红豆、绿豆、黑豆,比例则为1:1:2
做法:煮好放凉服用,豆子可以食用,可作为饮料饮用。长期服用还可以消除脸上的痘痘。

4、运动养生      

少动多静

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尤其是老人与小孩,以及体质较弱的人,尽量避免在小暑天气中做剧烈运动,以减少损害阳气。
 
剧烈运动很容易导致脱水,引发不适,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格外注意。可在清晨或者晚上较凉爽时,进行度缓和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站桩等。

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且把温度调到很低,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此时进出房间,人体自身很难迅速调整,会产生一系列不适 的反应,特别容易患感冒、胃肠炎、肩周炎、面部神经麻痹等症,更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大忌。因此,夏季室内温度不宜低于26℃,以保证人体舒适,不易生病。

图片

适宜症状:风湿积滞,腕膝痛、臑臂痛、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两肾内痛、腰背痛、身体困重。

5、非药物调理 养生

经络养生
小暑节气过后,正式进入长夏。长夏,是大自然在演绎自己的“运化”过程。而人体的脾就是主运化的,所以此时最该健脾。通过经络穴位的艾灸、刮痧、推拿等外调法,可以有效补脾祛湿。

1、推刮腿部、健脾化湿。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素问》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身体内部的湿气主要是因为脾的运化不足、脾虚。脾虚不能主导运化功能就会出现腹部胀满,水湿停留而出现四肢及面部浮肿的状况。

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疏通脾经,脾经是很长一条经络,从三阴交穴---阴陵泉穴的这一段,补脾祛湿效果最佳。

操作方法:腿上涂适量润滑按摩油,顺着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推揉。可以侧着手掌推,也可以手指按着一点一点用力,顺着按下去,最好借助刮痧板来按摩。刚开始推可能痛点比较多,慢慢推,痛点渐缓。

图片

2、小暑节气灸:健脾、养阳、养心

小暑节气过后即将进入三伏天,天地间阳气旺盛,寒性体质,如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的朋友可以借此时做艾灸,排除身体里集聚的寒气。

选择适当穴位用艾条温灸,灸至皮肤发红热烫,但以能忍受为度,使用热敷或者点按也可以,灸后需多喝水。灸后如出现上火,要暂停艾灸。

推荐穴位

1.健脾祛湿穴位:足三里、阴陵泉
2.补阳气穴位:大椎、肚脐
3.养心安神穴位:大陵、内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 伏 贴 简 介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治法之一,是指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或易发作的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夏季万物繁茂,阳气充盛,养生以养阳为主。所以除了通过汤剂治疗以外,也可以通过贴敷、灸疗、温熨等疗法宣通人体腠理,驱除体内风、寒、湿等邪,是一种治病求本的方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三伏贴”
  • 名医坐诊,辨证论治,专病专穴

  • 针对病症,专病专贴

  • 遵循古法,药材道地,手工制作

即日起接受预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