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安运河边竟然有如此瑰丽之景,估计你根本就没想到!

 狼回头2qxxkv0w 2016-07-05

很喜欢前人的一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帆与浪相伴,是奋起,是坚韧,是不屈,是力量,是生命的张扬。也许是上天厚爱,海安城西,曾经有过风帆点点破浪前行的壮景。如今,我们还能寻找到“三里风帆”的踪迹吗?

 

水韵之园 风帆隐现

 

穿过水泥钢筋构筑的森林,沿河滨路一直向西。路尽头,如海运河纵贯南北,新通扬运河横卧东西,两河交汇,形成一片开阔的水面。蓝天白云,碧波荡漾,让人觉得犹如来到了美丽的湖畔。远眺对岸,屋舍绿树,错落有致。路桥牵手,农田如画,好一派水乡田园风光。

记得清代文人萧海清写过一首《三里风帆》:“扁舟一叶放中流,三里轻帆一望收。指顾渔船来泛泛,须臾客艇去悠悠。荒村古庙沿堤转,杨柳桃花夹岸稠。极目湾环游遍处,短篷犹在板桥头。”如今,极目四顾,船来船往,流水悠悠。花木沿岸,鸟鸣蝶舞,尤其如海河北边的大桥,如虹飞天,气势不凡,远非当年的板桥可比。如此景色,唯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水面少了风帆点点,似乎少了些诗意。


然而,当我收回目光,观赏眼前的公园时,我的遗憾消失了。

这是一座因水而建,依水而行,顺水发展的极富特色的公园。公园最北侧是启明广场,广场一侧,灯塔耸立,塔顶的灯让我联想到耀眼的明珠。海安人杰地灵,境内的'青墩遗址'展露江海平原最初的文明曙光。灯塔,莫非象征这里是江海文化的明珠?岸边的树阴下有人在钓鱼。钓者告诉我:这里西为如海河,南接老通扬河,北连新通扬河,三条河分别牵手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可以说,灯塔是根据这里的水环境而设,它标志着这里是两大水系的交汇处,同时也是运河观赏、桥面观赏、路面观赏的视觉焦点。

三河两水,在此缠绵。这里的风景能不美吗?

从启明广场向南,展现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河边长长的林阴道,红砖斜向铺设,如弓弦一般笔直。道旁有杨柳、凤凰树,间或点缀着多种花树,路边的一处栏杆,是风帆与波浪交相辉映的造型。驻足流连,“三里风帆”好像又浮现眼前……

如果说,河边的小道像弓弦,东侧的小道就是弓背了。曲径通幽处,走在弯曲的小道上,公园的空间好像变大了。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两条道让我想到中国古代哲学,想到直行的河岸弯弯波浪,我不得佩服设计者的匠心。

向南走,越过树丛中两块船形的小广场,一座灰白的石雕出现在眼前。大小不一的四块石头雕刻着四艘帆船,营造出船行水上的效果。一名老者点赞道:你看这波浪,这白帆,石头虽然不会动,但这浪与帆会给人动的感觉,把人们的思绪带到很远的地方,让人想到海安古镇三塘十景中的一景。

 

景观亭里 风景无边

 


老者想到的“一景”无疑是“三里风帆”。今天,风帆已经属于石雕,属于这片叫扬帆广场的景点。越过这一景点继续南行,一座四方形的亭子又映入了眼帘。

亭子是木质的,顶上留有空区,坐在亭子里,不仅可以环顾四周的风景,还可以仰观蓝天白云。真是别看亭子小,风景却无边。纵目西望,最吸引人的当数驶过的船只和前方的船闸。

据《民国泰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所筑,这里就有了水利工程书院涵。书院涵引上官河水(旧里城河)流至下游三十里的墩头一带灌溉农田。当时,书院涵是用木料钉成四方长形,上层填土修筑而成的。后来,书院涵年久失修倒塌,于是建桥上通行人下通船。直到民国三年才筹议建闸,至民国六年七月,三里庙石闸终于竣工,里下河船只从此可以经此可直达南通、海门等地。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七年、一九七八年,三里闸三次修建、改建,成为南通地区主要船闸之一。而今天的海安船闸则诞生于2011年的停航升级改造。20131218日,新建的海安双线船闸正式启用。
   景观亭里,闭上眼睛,让想象插上翅膀,你能看到当年的海安,就在三里闸一带,大小船舶纵横交错,停靠岸边码头,等待过闸,闸门打开,成排的船只,川流不息地行驶在如海河上,把大量的物资运南送北,那是一片多么繁忙的景象啊。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的这句诗仅给人们描绘一幅壮美的千舟万楫的画面,更重要的是鲜明地显示出旧的在衰朽、覆灭,新的在生长。作为沟通长江、淮河水系发的水上交通咽喉,新的海安船闸实现自动化控制,使用了被称为“水上ETC”的便捷过闸系统。“水上ETC”的使用,不但使得船民能够自动登记,节省了船民的过闸时间,而且过闸的安全度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如今,如海河里依然看到船队,但是,船主已经不需要排队久等了。

历史与时代在此辉映!很欣赏河边的公园取了这样的名字:船闸公园。在景观亭里,感受丰富的水文化、船文化,我会不由自主地会呤哦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名句,

公园东侧,高楼林立,是繁华的海安中心城区。但是,行走在船闸公园,郁郁葱葱的樟树、凤凰树像一把把绿伞,遮蔽着强烈的阳光,散发着清幽的香气。这意境已经使我完全忘了城市里的那种喧嚣与热闹。

 

风帆远去,景色更妍,因为海安人又打开了新的一页,这是带着海安特有的水文化气息的一页,它就在海安中心城区的西北,来在这里,人的全身心仿佛都在乘风破浪,驶向美好的未来!

 文 夏俊山  摄影 保纪才 颜夕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