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漾的江都——运河边的邵伯

 火车侠 2021-12-16

入住的宾馆里有关于江都旅游的地图,得知江都有个邵伯运河美食风情小镇。小镇上有京杭大运河,邵伯船闸,老街,运河的古堤,大码头等丰富的看点。江都沿着237省道一路向北就到了邵伯古镇。

1.斗野园:

导航目的地是船闸,沿着运河行走在桥头处看到停车场,于是停下车,抬眼一瞧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公园——斗野园。园门抱柱上“江淮设天险,星斗地分维”的对联,上联说明了这里的地势险要;下联说明了斗野亭名字的由来。公园白墙灰瓦,檐角高挑,古朴中不失典雅,素雅中不失灵动。无需门票就可以进入公园。

进园首先看到的是思贤亭,里面竖着块碑,上面镌刻着再建斗野亭记。

斗野园因园中的斗野亭而名。这座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70年)的斗野亭,亭为三开间形状像亭子的小房子,青砖粉墙,檐角高挑,轻巧灵秀。

斗野亭的西侧是临水长廊。

长廊直通六角亭,可观赏古运河风光,如此开阔的场景难怪会引得苏试、黄庭坚等历代大诗人到此留诗而闻名于世。

斗野园园内的邵伯铁牛,是镇水铁犀牛,是昔日大运河沿线百姓祈求安康的见证。它昂首向湖,领略一次次潮起潮落,阅尽运河上千帆沧桑。朋友炒股,乐呵呵地抱着犀牛来张合影,希望股市牛气冲天。

从六角亭穿越目光到斗野亭,门楣造成的穿越感。

结合历史风貌,园林修建的精美雅致,身处其中心绪也平和了很多。

2.邵伯船闸

走出公园,对面的桥头就有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古京杭大运河是中华历史上的大手笔,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大运河。如果将古老的大运河比作一串项链,那大运河沿岸的一座座古镇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其上,邵伯古镇就是这珠链上一颗明珠。古镇已有 1600多年的历史。2008年邵伯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名录。2014年,邵伯明清运河古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邵伯老船闸、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是大运河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古镇。

这块碑石告诉我们船闸到了。船闸具有调节水位功能,自古以来就作为运河上最重要的助航设施存在着。邵伯老船闸最早建于1934年,该闸已报废。今天我们看到正在运行中的船闸一点没有我想象中的老态,而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运河船闸。

横跨运河的邵伯大桥

恩爱

屏桥眺望,浩渺的邵伯湖,古运河川流而过。

公元1600年,为避免湖上风浪影响漕运,在邵伯湖东侧修建堤坝,使大运河的主航道与邵伯湖彻底分开,成为独立的航道。邵伯明清大运河古道,北起邵伯节制闸,南至南塘,长约2000米,宽约30米。

浩荡的船队在航道内等待着过闸。

航道中的绿洲上绿意盎然。

这里留存着三座平行而建的水闸。运行中的一号船闸建成于1962年,闸门门型采用横拉门型式。

一号船闸的开启,闭合。

二号船闸建成于1987年,两闸闸门均为钢质平板横拉门。

邵伯船闸负责船只运河到长江,长江到运河之间的通过,由于它地理位置重要,河道间排着队的各色大小船只有序的穿行在运河间。一号,二号船闸有序的工作着。大广播里清晰的提示与播报很清晰的告诉来往船只如何运行。我就静静地趴着看船闸合拢,闸室水位缓缓上涨,货船像是被举高一样,随着水面抬起。

当水位被抬至与货船前行方向水位一致时,前方闸门打开,货船驶出,继续北上。整套程序让我想起长江三峡葛洲坝的装置,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长江三峡的落差更大。船就如船夫的家,船顶上盆栽的花花草草告诉我们船家是极爱生活的,船上行走的日子也犹如陆地生活一般的精彩。

浩渺的邵伯湖。这里的大湖、长河,运河构建了邵伯丰富的水资源,水风光。

渔民划着小船,带着鱼鹰由邵伯湖进入运河,一上午的劳作看来是收获满满。

船只有序的穿过船闸,重新起航。这就是具有1600年悠久历史的著名船闸,水闸作为古运河上的重要枢纽见证了近百年古运河的历史演变。它的历史可看作我国船闸发展史的一个缩影。站在这里俯瞰运河,百舸争流,一派生机,充分感受几千年来运河勃勃的生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