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站姿训练法之随想

 轻轻听听101 2016-07-06
  站姿训练法之随想

  ---------首发流行钢琴网社区

  文/刘 达 据说武汉音院的老教授

  有许多学钢琴的小朋友在弹奏快速练习曲时手臂会酸痛,因而对学习钢琴产生畏难情绪。有些选手在参加国内外钢琴大赛之前对高难度技巧部分进行超负荷练习 ,稍不留神就会扭伤肌肉,严重者甚至会带伤参赛,影响比赛成绩。专家们为避免产生这些病症,以各种方式提出过多种解决方法,但总的效果仍不太好。

  我以为,此病主要是因为练琴时身体失去了协调性而产生。人体生来就具有协调性,孩子们走路、跑步、跳跃虽各有自己的姿式,但其动作都自然而协调。走、跑、跳的基础都是站立,相对于坐和躺下,以站立为基础的运动是建立全身协调感的最佳姿式。根据这一原理,为了感受钢琴弹奏的协调性,学生可以用部分时间以站姿练习。

  站姿训练的要领如下:

  1、身体离钢琴的距离跟坐姿相似,但角度要高一些。上身的高、低、起、伏如同溜冰的姿式,可高可低,在弹奏中与身体其它部位协调运动。

  2、肩松、臂松。一般而言,人们走路时不会耸肩,用站姿弹奏时双肩会自然放松。弹奏时双臂的起落好似螳螂臂上下起落,胳膊不要往外翻动。用架起手臂的方法弹奏高强度片断时,极易使肌肉受伤。

  3、手指不可僵硬。以中指为例,在训练中,手指第一、二关节要非常灵活主动地向前或向前上方打开,再向后、向下方用力,指尖肉垫接触键盘面积要大一点,指甲尽量不碰键盘 ,触键要有滑行感,触键速度可根椐音乐的需要调节,快触键会产生声音的颗粒性,慢下键可使声音圆润。第三关节不要高高举起,要与第一、二关节协调,它是连接指尖和手腕的中间环节,触键时稍稍抬起,动作不要大。拇指第一关节一定要灵活,指根是外上内下的挥动方向。任何手指的指尖触键后的一瞬间都不可压紧键盘。传统的高抬指垂直击键法,虽然可以把第一关节练得坚挺,但指尖的前后运动迟钝、不灵活,弹出的音色比较单一。长期用这种方法训练,容易造成指掌关节周围的肌肉紧张,从而导致手腕、肩、臂僵硬。练习得越勤奋,引发腱鞘炎、肩周炎的概率越大。这种发力的方法与全身的协调相背离,在站姿训练时会显得非常憋扭。

  4、手腕的姿式始终与指尖的运动连系在一起,在指尖向内滑行发力、触键的每一个瞬间,手腕的动作都是向前和向上的。我认为这种弹奏方法是现代钢琴触键法的基础,我称这种方法为 “指腕触键法”。五个手指虽各有长短,手指在跑动中,只要运用指腕触键法弹奏,各自都会寻找到与键盘结合的最佳位置。

  很多大钢琴家在弹奏快速八度时,手腕拱起的高度虽各有不同,但都是运用指腕触键法弹奏。

  5、双腿微开如肩宽。在练习中,身体的重心如走路般在两腿间转移,膝盖要有弹性。

  6、腰椎是协调、平衡、支撑身体的中心点。在训练中,腰部要跟随音乐的韵律调节,你可以想象身体象鱼儿在水中游,似鸟儿在天上飞。保持轻松的运动体态是站姿训练的关键。

  站姿训练法主要是解决全身协调性与弹奏的关系问题,不宜加踩踏板,否则重心不稳,身体容易失去平衡。但是,音乐中所有的句法、呼吸、强弱甚至包括速度都与坐姿的要求基本相同。你如果每天坚持半小时的立姿训练,二个星期以后,你会感觉现在坐着弹钢琴比原来更加轻松自如。 甚至会产生错觉:“怎么这么容易下键?是不是声音太虚了?” 但旁听者可能会得出另外的结论“这声音通透,有共呜,传得远。” 因为这是全身协调的结果。

  对那些大钢琴家来说,在坐姿弹奏时,对琴凳的高低各有所爱,亚瑟 .鲁宾斯坦 ARTHUR RUBINSTEIN坐得较高,格林.古尔德GLENN GOULD坐得很低,他们都可以在自已最喜好的角度去协调身体。对入门不久的孩子来说,琴凳高一些会更容易将重力传送到手指尖。

  会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骑自行车时,要把握住那个自身感觉得到,但看不见摸不着的重心点,是协调身体、保持平衡的关键。弹奏钢琴时,也要象骑自行车那样把握住自身的重心点,否则,身体就会失去协调和平衡。然而,人们因为长期坐着练琴,身体对琴凳产生了依赖性,除了少数悟性高的学生能在训练中很快把握住身体的重心点以外,大多数人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有可能琢磨出一点门道。

  如何让学生们在弹琴时去体会并尽快感受到这个重心点呢?坚持用站姿训练法练习,是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的。初学者,特别是儿童,离开了对琴凳的依赖以后,在全身运动的作用下,很容易感受到这个重心点。有了这个感受以后,再坐下来弹奏时,身体和琴凳之间可能会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有形的琴凳和无形的重心点可以重合,也可以分离。各人会根据这种感受,象调整自行车坐垫那样去调整琴凳的高低。

  如同在平路上骑自行车,以中等强度演奏时,身体重心适中。弱奏时,好象骑自行车下坡,身体重心可以稍后一点。强奏时,身体向前倾。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无论是爬坡或冲刺,他们都会离开坐垫,重心向前,在这种调动全身重量的状态下加力加速。我们在弹奏钢琴最辉煌音响的时候,身体的状态是否也应该离开琴凳、重心向前呢?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就是这麽一个简单的离凳动作却会难倒一大批练琴者— —身体无法与琴凳分离。究其原因,是琴凳把他们的身体捆绑住了。(有的演奏家的离凳动作是左脚向后,前脚掌踮起,与踩踏板的右脚跟配合,往下一蹬,向前倾的身体就会起来。)弹琴时要始终把握住自身的重心,要借助于琴凳的支撑,而不是依赖于琴凳。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全身协调地进行演奏。

  有些钢琴大师们在控制音量的强弱力度上得心应手,除了他们灵敏的耳朵以外,调控后的身体重量与身体各发力点之间那种完美的结合,才会在他们的手指尖产生出时而涓涓细流,时而波浪涛天的奇妙音响。我以为,身体的发力点应该有七个部位,(以第三指为例)第1、2关节(指尖关节),第3关节,手腕、前臂、大臂、腰部和脚关节都是重要的发力点。脚关节发力点的作用是调控全身重量,腰部发力点的作用是调控上身重量,其它五个部位的发力点的作用是调控触键的力度,软硬度,以及在触键反弹的瞬间将注入键盘的重力“吸收”。在发音时,无论是弹奏 ppp还是fff,通过腰部或脚关节调控后的身体重量应该是一贯到底,经手指尖直达键盘底部。它与一个或几个发力点瞬间结合,在手指尖关节触键发声后的反弹那一刻,重力也随即在键盘上消失,紧接着又进行下一个瞬间结合。毫无疑问,弹奏任何音符一般都必须有指尖关节的主动参与,因为它是向后、向下发力的关节,其它的关节无论在什么位置,发力时都会通过手腕转化为向前、向上的方向。

  控制音量的局部或细部任务可以由臂、腕、指关节的发力点通过不同的高度、角度、加速或减速来完成,例如多层次、多声部的音乐,要求一些手指在同一时间弹奏出不同的力度。即使是这样,音乐仍然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力度进行的方向。如何控制这个占主导地位力度的任务则应该由身体来完成。能够对身体的重量进行调控,也就在总体上控制了音量的大小,把握住了力度进行的大方向。

  对于多数学琴不久的儿童来说,坐在琴凳上去调控身体的重量是很困难的。由于对琴凳的过分依赖,身体的重量已经从琴凳上流失了一部分,再加上肩、臂、腕紧张,身体的重量又被“打折扣”了一部分,因此,弹强音易“燥”,弹弱音易“虚”的现象很普遍。

  用站姿训练时,把腰伸直一些,身体的重量大部分“流”入到脚底,手指尖感受到的身体重量很少,如果以相同的下键速度为准,这时不论用腰、肩、臂、腕还是手指关节部位发力,声音都相对较弱。如果仅用指尖关节以减速的方式发力,声音更会轻如鸿毛,细若游丝,但弱而不虚。如果这些部位以加速的方式发力,可能会产生一种浮在键盘上面的透明的f效果。用站姿训练时,把腰弯低一些,手指尖在触键的瞬间会明显感受到身体重量加大,这时不论用脚、腰、肩、臂、腕还是手指关节部位发力,声音都相对较强,如果这些部位都加速,更会发出极辉煌厚实的音响,如果只用手指关节减速发力,有可能产生一种极柔软又深沉的声音。

  用站姿练习时,我们可以把控制身体重量的位置确定为三种:弹奏 f—— fff力度时,腰向前弯,面部距离琴谱近些,是前位。mp——mf力度,腰稍向前弯,面部距离琴谱适中,是中位。p——ppp力度,腰略伸直,面部距离琴谱稍远,是高位。在每一种位置内,身体要跟随着音乐线条的起伏而起伏。当代著名的钢琴演奏大师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KRYSTIAN ZIMERMAN在演奏中对身体重力的调控堪称楷模,仔细分析光碟、认真模仿他弹琴的动作,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力度的多层次及其相互间的组合会产生复杂的强弱变化,如果再加上手指尖关节触键角度和触键面积的变化,钢琴的声音则会产生出更多的色彩。在1991年,赵晓生先生在所著《钢琴演奏之道》书中详细论述了手指尖关节“前后水平方向”动作的重要性,认为“钢琴演奏的全部动作基础在于指尖的第一关节,不是第三关节”,“这或许可以被认为是钢琴演奏手指技术问题中最重要的奥秘。”经过13年的实践,赵晓生先生的这个观点已逐渐被我国钢琴界部分专家所接受,但是按此法进行训练者仍不多。

  我在站姿训练法中始终强调手指尖关节的前后水平方向的动作,运用指腕触键法,可以迅速领会指尖水平方向动作的要领,五个手指基本动作跟拨奏古典吉他的轮指相似。由于肩松臂松,全身协调,运用指腕触键法弹奏,会取得极好的音色。正如赵晓生先生在书中所说:“整个钢琴演奏动作实质上是连续不断的大小相扣的弧线运动,不能有绝对的直线动作。即使运用肘部或臂部垂直触键的强音中,手指的第一关节也有水平方向的运动,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总之,就是在演奏最宏亮、最有力、最强烈的音响时,也要辅以水平方向的运动,使‘阳中有阴’,避免直接的垂直敲击。”

  指腕触键,重量调控,肩松臂松,一通百通,这是弹琴的秘诀。站姿训练法的目的是,让习琴者尽快掌握这个秘诀,再以坐姿演奏时,好用心灵去倾听音乐,表现音乐,并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境界之中。

  2004年12月21日于珠海

  首发流行钢琴网社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