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

 荷锄带月K 2016-07-06

华夏之地,源远流长,因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因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更因为对礼教的遵循,一代代执掌权势之人,出于公出于私的想法,有意无意给后世留下了无尽宝藏。

这些宝藏,经历了数千年一代代的发掘,又一代代增添,让这片大地之下充满了无尽的机缘。

而在当下这个只知道索取,而不再作任何补充的竭泽而渔时代。这些宝藏的发现者,除了官方的考古工作者,民间的盗墓摸金贼。

更有一些堪称国之重器的宝物,被升斗小民不经意发现,本着淳朴的信念将之上交,最后也生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结果。

点击加载图片

11,西周石斧

点击加载图片

2011年陕西洛南县农民雷军政挖地时捡到石斧一把,一直不舍得卖。镇上搞文物普查,经专家鉴定,这把石斧是西周时期的,有一定考古价值,是新石器时代文物,收缴石斧后奖励他100元。

石斧整体呈青灰色,并有白色斑点,前端程扇状,后端有一个圆孔,长约15厘米,平均厚度约1.5厘米,最薄处不到1毫米,看起来比较锋利,整个石斧重约500克。

洛南县博物馆馆长张小兵介绍,这把石斧初步判定是西周时期的物品,距今3000年左右,像这样保存完好、打磨精致的石器,在洛南还是首次发现。

当事人雷云生:村民们议论很大,全村几百人成天议论这件事,让我们一家子都抬不起头,都说我们一家人脑子有问题。就连我在离家四五十里的洛南县灵口镇干活,那里好多人也在说我们笨。

【所获奖励:100元】

10,丹凤楚国青铜剑

点击加载图片

2014年10月26日凌晨,陕西省丹凤县的商洛尧柏龙桥水泥有限公司的员工李磊在上班时,发现筛粘土的网子上插了件东西,还以为是个木棍,扒开一看,就像是个铁片那样的东西。

下班后拿回了宿舍,和同事闲聊起这个东西,才判断可能是个文物。当时有人要出几十万购买这把剑,他认为文物应该交给国家,于是就于10月28日下午交到了丹凤县文物部门。

经鉴定,李磊所上交的是一把古剑,该剑剑身长47厘米,刃宽4厘米,剑刃经铬盐处理,锋利如初,剑身完整。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把剑从他的长度、铸造的工艺、文饰来看确定为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青铜剑,该剑是丹凤境内近年出土的楚国青铜剑中保存最完整的实物。

为此,他们为李磊颁发了荣誉证书,奖励了500元。

一个月以后,记者采访了当事人李磊。记者问:如果下一次再捡到文物,你还会主动上交吗?

李磊表示:“绝对不会上交了,哪怕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上交了。”

【所获奖励:500元+荣誉证书】

9,汉中城固商代青铜樽

点击加载图片

2014年10月,城固县五郎庙镇农民武靖远,在外面捡树根时发现土堆里有一个青铜樽,他刚开始还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烂铜器,准备捡回家卖破烂,但是走近一看,这东西还挺大的,就在土堆上插了根棍子做了个记号,然后回家把三轮车开来,把这尊铜器挖出来拉回家。

由于五郎庙镇近年来曾多次出土过青铜器、唐砖等历史文物,镇村干部及文化站经常对群众开展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教育,武靖远因此也懂点文物知识。回家后,他对这尊铜器认真观察,发现这尊铜器上有3个兽头和1只鸟。凭知觉他觉得这应该是一件文物,便立即找到镇文化站负责人贺军,上报挖到了一个“铜盆”。

此为商代青铜樽,结合樽的大小、铸造工艺、纹饰等特征,他初步判断此樽铸造于商代晚期,距今大约3600年。该樽口径41厘米,残高37厘米(圈足有损坏),重约10多公斤。樽体四周铸有饕餮纹,并有3个水兽,更为难得的是兽角上还铸有一只活灵活现的鸟,这项技术在当今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

武靖远今年66岁,家庭较为困难,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老伴半身不遂,在家还要照顾5岁的孙女。武靖远说:“咱知道文物是国家的,捡到了就应上交国家”。为了表彰这种精神,日前,城固县给武靖远老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3000元奖金。

【所获奖励:3000元+荣誉证书】

8,汉代偏将军金质印章

点击加载图片

1982年,当时的观音桥公社社员刘定权等人在嘉陵江北岸水府宫聚贤岩(现江北城街道境内)河滩上劳动,见乱石丛中有一金光闪闪的物件。刘定权顺手拾起,发现是一枚金印章,随即捐给国家。

当时,为鉴别印章是否为金质,刘妻在该印一角轻轻咬了一口,不料竟咬出一个牙印。2008年1月,刘定权参观三峡博物馆重见这枚印章时,激动难抑的他笑语:“我当时不知道它是国宝,否则,打死我也不会让老婆咬的。”

为表彰刘定权的义举,有关方面奖励了350元钱、一张奖状(已腐烂)。

【所获奖励:350元+奖状】

7,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点击加载图片

1998年的8月,霍城县芦草沟镇西宁庄村回族残疾农民马忠用铁锹挖出了一个瓷器,看上面的图案,确实很漂亮。后上交伊犁州的文物部门。

相关部门对马忠上交的瓷壶定名为元代青花凤头流扁执壶,具体描述为高18.4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8.2厘米、腹径17.2厘米,重660克,胎骨洁白,釉质莹润,白色中闪青。壶身为扁圆形,细颈小口,以凤头作壶流,凤尾卷曲作柄。

目前国内出土的元代青花凤首扁壶只有两件,一件是当年马忠上交的,另一件是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相比而言,马忠上交的那件比较完整。

鉴于马忠在保护文物期间,导致家中八百元资金被盗,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后,给予一本荣誉证书、一张证明和1000元奖励。

同村村民马德说:“一个老实人,家里难行(困难)得很,当时要是偷偷卖掉,他家里也不至于现在这么难行。”

如今提起当年的事情,马忠说因为上交了瓷壶,他没少被村里人笑话。加上家庭一直都比较困难,村里人更是不能理解他的做法。

【所获奖励:1000元+荣誉证书+证明】

6,12件春秋青铜器

点击加载图片

2014年10月16日下午4时左右,宝鸡高新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农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一个近10米高的土崖取土时,突然发现挖掘机挖出的一铲子土里好像有块巴掌大的青铜片。他又“狠狠挖了一铲子”,结果土里翻滚出几个“土疙瘩”。

经清理,现场共出土青铜礼器12件,其中,铜鼎4件、铜簋(guǐ)4件、铜壶2件、铜盘1件、铜盉(hé)1件,另外还有铜铃8件、玉玦(júe)1件、石手柄1件、石串饰6枚、残陶豆1件、陶珠1组356件,并提取了漆器残余标本。此外,里面还发现有一堆疑似狗骨的兽骨。

宝鸡市政府给自觉保护文物的千河镇魏家崖村八组村民魏炳祥、魏小宁、魏沙一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一万元。

【所获奖励:10000元+荣誉证书】

5,汉吕后玉玺

点击加载图片

1968年,咸阳韩家湾一位13岁的小学生孔忠良,在放学途中的一个小水渠边,发现一枚发光的白色小石头,上面还刻了些奇怪的文字。他小心翼翼地装进书包拿回家交给了哥哥,哥哥设法要把上面的字磨掉再刻上自己的名字,结果因为这个“玩具”实在太硬,没有“得逞”,遂将它丢置一旁。

半个月后,孔忠良又将这个石头交给了父亲,孔父念过几年书,他下意识判断这应该算是一件“文物”。他专程去了一趟省博物馆请专家们鉴定,没想到这群专家傻眼了:这个石头是个玉印,材质是最精良的羊脂白玉,玉石上雕刻的是一只螭虎。

当时有专家激动地说,这就是西汉吕后的“皇后之玺”,价值连城!而他和父亲听说是珍贵文物后,毫不犹豫地上交了。“它是我们的国宝,给国家肯定有很大的价值,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嘛。”孔忠良说,当时他们没要任何报酬,博物馆的一位领导给了他和父亲20元作为回家的路费。

后“皇后之玺”便存放在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改建后,“皇后之玺”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所获奖励:20元路费】

4,武则天金简

点击加载图片

1982年5月,登封县农民屈西怀上中岳嵩山采药时,在山顶峻极峰的石缝中发现了这块纯金的简片。经专家鉴定,它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的除罪金简。

李宏说,我国过去曾发现过帝王封禅祭祀祖国名山大川的玉简和银简,但金简的发现却为首次,它的发现为了解唐代的历史风貌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屈西怀把文物上交国家后,上级领导机关在当地举行了表彰大会,奖励了他一千五百元钱和一面锦旗(他女儿曾想将锦旗改为马甲),并在他们村上演了两场电影。

【所获奖励:1500元+两场电影+锦旗】

3,何尊

点击加载图片

1963年6月,因陈堆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土崖。当年8月的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在后院发现下雨坍塌后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就刨出了个铜器。第二年,陈堆夫妇从宝鸡返回固原,临走时将铜器交给陈湖保管。1965年,陈湖将其卖到了废品收购站。

1965年,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市区玉泉废品收购站看到一件高约40厘米的铜器,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吴增昆汇报。吴增昆随即让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查看,王永光赶至废品收购站后,也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收购站当初购入的价格30元将这尊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的铜器买回博物馆。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浮雕为“饕餮纹”。这尊铜器成了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1975年,饕餮铜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送至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发现铭文并命名为“何尊”。

【所付出代价:30元废品回购】

2,陶鹰鼎

点击加载图片

1957年的一天,太平庄农民殷思义在村东犁地,猛然一震,犁铧碰上硬物,他以为是地里的石头,就准备将石头挖出来,谁知挖开犁松的虚土,却是一件鸟一样形状的陶器,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陶鹰鼎。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挖到一件国宝,随手带回家,做了鸡食盆。

1958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组成的考古队在华县发现了著名的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考古队在泉护村遗址进行发掘的同时,还在附近作调查工作。太平庄是泉护村的西邻,两个村庄村连村,地连畔,殷思义见到考古队热火朝天的工作,就主动向来村里调查宣传的考古队员讲了自己曾挖出一件陶器,并将陶鹰鼎送交给考古队,这才使这件珍贵文物见于世人,最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所获奖励:充当鸡食盆养了一段时间的鸡】

1,红山碧玉龙

点击加载图片

1971年9月的一个下午,18岁的张凤祥在小北山平整树坑时感到有些劳累坐下来休息,他随手用铁锹翻着土,他发现翻开的泥土下面有一块儿石板,石板约有1米多长,掀开石板,下面是一个用石头砌成的井字形石坑。在石坑里,张凤祥找到了一块儿月牙形的东西,上面生满了厚厚的土锈,黑乎乎的。张凤祥把这块儿东西拿在手里看了看,以为是块儿破铁。

收工回家的路上,张凤祥把这块儿东西拿给7位农民看,有一个叫杨德成的农民先用铁锹把用力敲了几下,想敲掉上面的土锈,却怎么也敲不掉。于是,杨德成随口说了句:“这么块儿破铁有啥用?”他说完便随手扔了。张凤祥也没有去拣,继续往家走。

快走到家的时候,张凤祥突然想:“那块儿铁咋说也有1斤重,能卖4分钱,可以买好几块儿糖呢!”想到这里,他又跑回去把那块儿东西捡了回来。张凤祥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一捡,无意中竟然揭开了“中华第一龙”的神秘面纱。

回到家后,张凤祥将这块儿东西扔在了屋子的角落里。几天后,张凤祥4岁的弟弟张凤梁发现了这块儿东西,他觉得好玩儿,便用一根绳子拴在这块儿东西上面的小圆孔上,拖着到处玩儿。

就这样,“中华第一龙”被4岁的张凤梁在地上拖着玩儿了多日后,粘在上面的土锈逐渐被磨掉,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张凤祥的父亲张金贵(现已去世)仔细观察后,认为这块儿东西有可能是一块儿玉,于是,忠厚老实的他决定把这块儿东西交给生产队,可是生产队的干部看了看后说:“这东西有啥用?你还是拿回去吧!”于是,张金贵又将这块儿东西拿回家放了两个多月。其间,张凤祥及其家人还琢磨着要把这块儿东西做成几个烟袋嘴,所幸的是最终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玉本来是极易破碎的一种石头,可是“中华第一龙”被农民杨德成用铁锹把敲打后,却没有丝毫损伤;被小男孩儿用绳子在地上拖了多日,依旧安然无恙。真是上天保佑,让“中华第一龙”穿越千年时光,来见证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

后来,张金贵去了翁牛特旗文化馆。该旗文化馆的负责人也不知道张金贵送来的东西为何物,不过,凭着多年的经验,他认定这东西应该有些价值,便将它留了下来。此后,张金贵多次到该旗文化馆要钱,老馆长见他不容易,便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元钱给了张金贵。

【所获奖励:30元】

看了以上十一件国宝的归属和发现者的最后结果,诸位小伙伴们有什么感想呢?

当你捡到一件国宝,会怎么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