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卡矿人

 营养师陈菲 2016-07-06

    认识卡布其矿,还是因为二十年前一次参加了在那里召开的培训会议。也就是那短短三天的矿山之“旅”,使我呼吸到了卡布其新鲜纯净的空气,仿佛经受了一次洗礼——在目睹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开山人”后,他们质朴的“山里人”性格,他们执着的“愚公”精神,多少年过去了,一想起来还是会令我感动。

      卡布其位于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卡布其”是蒙古语山谷的意思。矿区的人们的确是过着上山采矿,下山生活的日子。矿区位于乌海市的东南,居民生活区在西面,一条长长的马路将工作圈与休息圈东、西两片连接起来,居民住宅楼、医院、学校就很整齐地分布在这条路的南北两侧。小镇不大,简单古朴的风格。西区生活娱乐一应俱全,但相对于多变的外界,那里的装饰很多年也没有太大的改变。我至今记得那个最大的门市部的样子,灰色的砖,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干劲冲天的标语包围着,与之配套的红太阳半圆的光芒虽然已经失掉了本色,但还依旧在门市部的店头熠熠放光

只是矿工们每天都要顶着太阳上下班。矿山位置高,上山时是很长的爬坡,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山海经》里从日出到日落不停息地追赶太阳的夸父。虽然夸父劳累焦渴而死,却留下了敢于追求、死而后已的不懈精神;而矿工们日积月累的“移山”工程同样被一代代传颂着——现在的矿工们一说起来,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激:我们现在开采的条件好多了,只是苦了上一辈人!

为了现场观看他们开采、运输矿石的过程,我们沿着他们每日攀山的足迹,徒步向高高的山上走去。

五月的卡布其,山还是褐色的,偶尔几处浅浅的绿色,也被蒙上了层层浮灰。天空是清亮清亮的,八九点钟的太阳没有任何阻挡,直射下来,在这个北方的早晨,倒也让人感到暖阳阳的。

崎岖不平的山路,一段是尘土飞扬,一段又泥泞不堪。偶尔会看到身边一两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扬起一阵土,从身边飞过去。我也担心:这么陡的山,下山都怕折跟头,恐怕上山只能推着车走吧。

半个小时后,阳光就感到刺眼了,身上也觉得有汗了。我拖着疲惫的双腿,感慨着终日与这山路为伴的卡矿人,每天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以什么样的力量,一步步来到他们的工作地点的。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在山顶看到了矿工们忙碌的身影。但不巧,他们不是在采矿,而是正忙于电铲中修。二十多名工人戴着安全帽,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在烈日下细心地检修电铲。

放眼望去,一座灰秃秃的山,一群忙碌的人,荒无人烟的山间不时传来他们简单的对话。

一看也是服役多年了,铲车正面的油漆因为有锈迹,早就是斑驳陆离了,车身好几处估计都是被矿石磕碰的,坑坑洼洼的。铲车本来就很高大,下面还用架子支撑着,让人感觉离地很高。看着爬上爬下专心检修铲车的工人师傅们,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捏把汗,但他们好像已经习惯了,有焊接铲板的,有更换零件的,熟练地穿梭在铲车的各个部位。

他们中间,有一位年仅28岁的车间副主任,高高瘦瘦的,略显稚气的脸上,藏着几分精明与能干。

看见我们走过来,他跳下铲车,与我们聊起来。

“这里的条件比较简陋,”他转身指着寸草不生的山上,“什么东西都需要往山上运!”的确,现场除了一个帆布帐篷,就是不时抬起胳膊用袖子抹汗的工人们。“我们这是正常的检修维护,但因为现在是停工检修,大家也比较着急。”——为了早日使这台电铲投入使用,他们已将工作时间延长到晚上十点半。

小伙子带着的眼镜上都是灰尘,他边和我们介绍铲车的情况,边把眼镜摘下来,吹了吹镜片,又用手指抹了抹就戴上了。同样也带着眼镜的我,看他的镜片上都是明显的指纹,赶紧从兜里掏出一块眼镜布递给他。他摆摆手说,“不用,这里比较干,灰有点儿大,但是镜片上没灰的话,就太晃眼了”。然后自己笑了。

他说他是南方长大,大学又是在武汉上的。我问他,南方空气那么潮湿,会不会觉得这里太干燥了。他说,干燥也有好处,就是不用担心东西会长霉。

我很佩服他的适应能力,也很羡慕艰苦环境里他表现出的轻描淡写。他那毫不做作的阳光心态和他愿意在拼搏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信念,在这寸草不生的山上表现的是那样的自然。虽然他年龄比我们大些,但聊的多了,熟悉了,说话也随便起来。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就与这座矿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很喜欢这里,因为矿山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还说,他会做通女朋友的工作,将来把家安在这里。

我不知道,他会用怎样的语言去说服女朋友一起来这样一个环境里生活。虽然我们只差几岁,但隐隐感觉,仿佛相差了一个年代!也许是我们过于急匆匆的赶路,过于想快点到达终点,而流露出叽喳浮躁的外表。在这些山里人面前,我真觉得自己像是别人一脚踏下去带起的尘土——我突然好想沉下来!

虽然已过去很多年,但自信的小伙子的一席话,当时很令我们这些二十出头少不更事的同龄人汗颜。艰辛中磨炼出的坚毅的矿山人,他们那种大自然的征服者形象,在一段时间里,还是多多少少帮我们褪去些优越舒适下生出的慵懒心态。简单的矿区,不简单的开山人,那时至少让我多了些安静,少了些挑剔,无论生活还是工作!

临别时,我们以正在中修的卡矿人和巨大的电铲为背景合影留念。偶尔看到这张照片,我还会想起那个小镇。我估计矿区早就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工具了吧,那些特殊年代留下的印迹也应该被抹去了吧。我也好奇,很想知道那位小伙子工作怎么样——也不知道他的家是否真的安在了卡矿。

    不过,一切肯定错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