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血总结】几种常见的经济犯罪防范(下)

 建喜图书馆 2016-07-06




七、侵犯商业秘密

主要犯罪手法:

科技人员和销售人员跳槽带走原企业的科技成果、技术信息到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利用带走的成果和信息为竞争单位服务。

科技、销售人员利用本单位的研究成果、技术信息和客户信息资源在其他单位兼职。

掌握核心秘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辞职后,利用所知悉的企业秘密开办企业,或以此为入股资本,另起炉灶,与原单位展开竞争。

一些企业员工办理了离、病、退休手续后,重新被他人聘请就业,在新单位使用原单位的商业秘密。

防范措施:

企业要做足安保措施,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文件资料,注明“密级”字样,由专人负责借阅封存保管;对含有商业秘密的计算机等信息存储设备进行加密处理;将企业生产、办公场所中的普通区域与涉密区域用明显标志隔离,必要时派专门人员看管。

企业要与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签订保守商业秘密协议,离职后要签订保密保证书等。

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保密、安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八、假币风险

防范措施

谨防“找零”。不法分子以大面额假币购买小额物品的方式,骗取“找零”的真币。

谨防“购物”。不法分子多在傍晚或夜间光线昏暗时,直接使用假币在小商店、小摊点、农贸市场等地购买商品;或利用部分群众对假币警惕性低的特点,到农村集市、农牧山区等地购买农牧产品。

谨防“调包”。不法商贩以经营小饭店、小商铺或出租车等行业作掩护,乘顾客不备,用假币调换顾客支付的真币,然后谎称面额大“找不开”或钞票有问题(例如将假币撕掉一角),将假币退还顾客,请顾客重新支付。

谨防购买高档商品并“调包”。在高档酒店商品部、名烟名酒店等处,多名不法分子配合,先用真币付款,购买大量名烟名酒等高档商品,麻痹受害人;然后找借口(如怀疑烟酒质量)退钱;最后装作“回心转意”,再次提出购买。因前面已验过货币真伪,受害人放松了警惕,不法分子便乘机调包使用假币付款。

谨防“色诱调包”。即利用女性勾引男性受害人从事色情活动,分散其注意力,然后其他不法分子用假币调换受害人衣物中的真币。受害人一般离开现场后才会发觉异常,因羞于启齿,只好忍气吞声。

谨防“丢包”诈骗。不法分子先将假币掉落在受害人旁,佯装不知离开现场,然后有同伙出现,捡起地上假币,拉住受害人到僻静处“分钱”,利用各种借口,将假币留给受害人,骗取受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后离开。

谨防“花边假币”诈骗。不法分子用少量真币冒充所谓“高仿真假币”样品,蛊惑当事人购买;然后在正式交易时,将大批裁剪好的花边纸(或花边冥币)捆扎,上下两面用真币或者高质量假币包装,诈骗企图购买假币牟利的当事人。

谨防使用假币进行的非法活动。不法分子在从事赌博、非法烟草买卖、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时,用假币结算,“黑吃黑”。

九、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

主要犯罪手法:

假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

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

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

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

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防范措施:

认清本质,树立正确的理财观。面对投资机会要冷静分析,不要被不法分子所谓的“高额回报”蛊惑,摒弃“发横财”和“暴富”等不劳而获的思想,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正确判断,投资前要做足调查。结合非法集资的特点,判断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从事的募集活动是否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是否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是否向不特定的人群募集资金,明确资金的应用目的、投资单位和投资流程。集资诈骗中,不法分子通常会假冒各种身份出现,投资者要加以警惕,不要轻信一些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的人员和机构,识破不法分子的伪装。

注意反常。仔细观察不法分子的言行和举动,一般不法分子答应投资者要求的谎言多是不合常规的;如你去追求高利息时,他会使用各种手段拖延。对于这些谎言,投资人应冷静思考,识破其骗人伎俩。

当心“麻醉剂”。不法分子为了经营骗局,有时会向被害人慷慨解囊,以及时返还存款金额、利息作为敲门砖,其实,这只是投薄本获重利的麻醉剂,投资人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