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还是传说 【原文】“非惟若书之说为然也。昔者,齐庄君之臣有所谓王里国、中里徼者,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齐君由1谦2杀之恐不辜,犹谦释之,恐失有罪。乃使之人共一羊,盟齐之神社,二子许诺。于是泏3洫4刭羊而漉其血,读王里国之辞既已终矣,读中里徼之辞未半也,羊起而触之,折其脚,祧5神之而槀7之,殪8之盟所。当是时,齐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齐之《春秋》。诸侯传而语之曰:‘请品先不以其请者,鬼神之诛,至若此其憯遫也。’以若书之说观之,鬼神之有,岂可疑哉?” 是故子墨子言曰:“虽有深溪博林,幽涧毋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9,见有鬼神视之。” 【译文】“不仅这部书的说法是这样,从前,齐庄君的臣子有称作王里国、中里徼的,这两人,争讼三年狱官不能判决。齐君想杀掉他们但担心杀了无辜者;想释放他们,又担心放过了有罪者。于是使二人共一头羊,在齐国的神社盟誓,二人答应了。在神前挖了一个坑,杀羊而将血洒在里面。读王里国的誓辞已完了,没什么事。读中里徼的誓辞不到一半,死羊跳起来触他,把他的脚折断了,祧神上来敲他,把他杀死在盟誓之所。当这个时候,齐国人跟从的没人不看见,远处的人没人不听到,记载在齐国的《春秋》中。诸侯传告说:‘在发誓时不以实情的人,鬼神的惩罚来得是这样的惨痛快速。’从这部书的说法来看,鬼神的存在,难道是可以怀疑的吗! 所以墨子说:“即使有深溪老林、幽涧无人之所,施行也不可不谨慎,现有鬼神在监视着。” 【说明】本节举的例子也是传说,象这样的传说,不仅古代有,现代也有,难道这就证明有鬼神吗? —————————————————— 【注释】1.由:(yóu尤)《论语·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史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汉王充《论衡》:“善行动于心,善言出于意,同由共本,一气不异。”本意为由来、来源、动机之意。这里用为想要之意。 2.谦:(qiān千)古通“兼”。《易·谦·辞》:“谦,亨,君子有终。”《礼记·大学》:“此之谓自谦。”《墨子·明鬼下》:“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齐君由谦杀之,恐不辜;犹谦释之,恐失有罪。”王念孙杂志:“由、犹皆欲也。谦与兼同。言欲兼杀之,兼释之也。”这里用为同时涉及之意。 3.泏:(chù出)古通“掘”。挖。《墨子·明鬼下》:“于是泏洫刭羊而漉其血。” 4.洫:(xù序)《周礼·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此乡遂之制。”《周礼·考工记·匠人》:“方十里为成,成间宽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此井田之制。”《论语·泰伯》:“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说文》:“洫,田间水道也。”这里用为田间水沟之意。 5.刭:(jǐng井)《左传·定公四年》:“句卑布裳,刭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荀子·成相》:“刭而独鹿弃之法。”《韩非子·内储说上》:“是岁,入有自刭死以其头献者。”《史记·魏公子列传》:“北乡自刭。”《说文》:“刭,刑也。”这里用为砍头、割颈之意。 6.祧:(tiāo挑)祀远祖、始祖之庙。《周礼》:“守祧八人,掌先王先公之庙祧。”《礼记》:“远庙为祧。”蔡邕《独断》:“文武为祧,四时祭之而已。”《广雅》:“祧,祭先祖也。”《说文新附》:“祧,祭也。” 7.槀:(gǎo搞)古通“敲”。《墨子·明鬼下》:“祩子举揖而槀之,殪之坛上。” 8.殪:(yì义)《书·康诰》:“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诗·小雅·吉日》:“殪此大兕。”《国语·晋语》:“殪以为大甲。”《楚辞·九歌》:“左骖殪兮右刃伤。”《汉书·司马相如传》:“蓺殪仆。”《字汇》:“殪,杀也。”这里用为杀死之意。 9.董:“谨”字之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