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宫廷乐舞发展史

 便纵有万种风情 2016-07-07

    中国的宫廷舞蹈在夏商时代已经产生。《史记?殷本纪》载?“:帝纣;好酒淫乐~??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周代制礼作乐,制定的大舞、小舞(见六代舞)均属宫廷舞蹈。这时的乐舞机构大司乐已拥有1500多乐舞伎人。汉代设乐府~专门收集整理民间乐舞供宫廷享用。隋唐是中国宫廷舞蹈发展鼎盛时期~ 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集中培训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他们继承前代乐舞传统~吸收各民族和西域传来的乐舞~不断创造出许多色彩绚丽的新作品~如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等~显示了中国 建社会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燕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达到可观的水平。 至明、清~宫廷宴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2]

    夏朝宫廷舞

    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那时的人们是相信鬼神的~因此国家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占卜问卦~进行祭祀活动~是故当时的舞蹈多在祭祀和庆功时表演。传说启喜好歌舞~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曾下令舞《九韶》。虽然舞蹈的内容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了~但或可猜测是与祭祀有关。《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有一则记载~说启去到天帝处~从天上得到《九辩》和《九歌》两部乐舞作品~带回人间~于是他又制成《九韶》。

    到了夏朝末帝夏桀时~其宫殿中竟有女乐三万人~淫乐之声震响全城:《管子?轻重甲》;。其乐舞崇尚奢华~而其本人耽于淫乐~终至国亡。 商朝宫廷舞

    取代夏朝的殷商与夏一样~尊侍鬼神。凡祭祀等“礼”举行时要伴以歌舞。商人用音乐与神鬼对话~将歌唱给神鬼听。乐舞成为人们进献、侍奉、娱乐神鬼~使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有时商王还亲自舞蹈~比如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商王为祭神而表演的舞蹈《羽舞》。

    周朝宫廷舞

1/4页

    商朝灭亡后~随之建立的西周王室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礼乐制度~标志着中国宫廷舞的正式确立。“礼”指祭祀、朝飨等仪式~“乐”指伴随“礼”进行的乐舞。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根据周代礼乐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等级十分森严。据《周礼?春官》记载?如祭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祭山川~“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祀四望时~要“奏姑洗、歌南吕”~舞《九韶》。享先妣时~要“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享先祖时~要“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来访使臣用小雅《鹿鸣》、《四度》、《皇皇者华》。又如天子祭祖用的《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在周雅乐中~器乐、舞蹈、歌唱往往分别进行~并不完全合在一起~舞蹈由与笛相似的管和歌唱配合~歌唱由弹奏乐器瑟或簧管乐器笙伴奏~器乐即所谓“金奏”~是钟、鼓、磬的合奏。“金奏”规格很高~只有天子、诸侯可用。大夫和士只能单用鼓。当时可以看到“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九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

    周代特别重视礼乐的作用~官方制定的大舞、小舞均属宫廷舞~乐舞机构大乐司伎达1500多人。汉代设乐府~专事收集整理民间乐舞供宫廷享用。隋唐宫廷舞鼎盛~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集中培训大批艺人~并创造出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等大型宫廷乐舞。宋元时代有专职的宫廷舞队~在艺术上也有可观的水平。世界许多国家历史上也都有宫廷舞~如欧洲的芭蕾、小步舞~在一段时间中被宫廷垄断。又如日本的雅乐、朝鲜的乡乐等。 周代的宫廷舞主要在以下场合表演?

    一是用于祭祀。《周礼?地官》记载?“舞师的任务包括?教习兵舞~在祭祀山川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帗舞~在祭祀社稷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羽舞~在祭祀四方之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皇舞~在大旱祈雨时带领人们舞蹈。”“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 二是用于巫礼。《周礼?地官》记载?“司巫掌管群巫~如果国内发生大旱~则带领群巫跳舞求雨。此外~在祭祀百物之神时~跳兵舞、帗舞。 三是用于驱疫。

    四是用于教育。《周礼?地官》记载?“乐师掌管国学之政~来教育贵族子弟学习小舞:指年幼时学习的舞蹈;。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通过学习乐舞~使这些贵族子弟可以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音律和谐~舞蹈应节~就可以用来祭祀天神、人鬼、地祇~这样邦国和睦~万民和谐~宾客安抚~远人臣服~万物兴盛。

2/4页

    五是用于宴享。当时表演的舞蹈有弓矢舞等。西周时的宫廷舞在殷商乐舞的基础上~在“以德配天”的观念下~将宫廷舞向礼仪性上发展~而弱化了它的娱乐功能。舞蹈主体是雅乐舞~其特征就是肃穆、崇高。比如~周天子冬至日和夏至日祭祀时~当天子登坛祷告时~舞队献上《云门》和《咸池》~舞者疾徐适度、进退有序、雍容有加~凸显庄重神圣、中庸宁静的特点。 《左传》记叙了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看雅舞时的感慨。当他看见跳《象

    箫》、《南龠》舞~说?“美哉~犹有憾,”看见跳《大武》舞~说?“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当他看见跳《韶濩》舞时~说?“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看见跳《大夏》舞~说?“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看见跳《韶箾》舞~他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从中可见~季札评价甚高的《韶箾》舞~是因为“德”到达了极点~其宽厚仁大~没有什么乐舞可以超过它。

    春秋战国时期宫廷舞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权力的衰落~曾经建立起来的礼乐制度也开始崩溃。一些诸侯开始越礼使用乐舞。比如《论语》中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僭于上也。”与此同时~被指斥为“郑卫之音”的“新乐”:倡优女乐;也进入了宫廷~使原先的雅乐受到民间俗乐的影响。为此~孔子发出了“恶紫之夺朱~恶郑声之乱雅乐”的感慨。从此~民间俗乐舞开始进入宫廷~并逐渐与之融合。

    此外~这时的宫廷舞的娱乐功能加强~舞蹈更加轻盈、飘逸、柔媚~使其更具美感~为后世宫廷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比较流行的是细腰长袖之舞。我们从以下的记述中可以一窥端倪。

    楚辞》曰?“二八齐容起郑舞~袵若交竿抚案下。”又曰?“翾飞兮翠曾~:曾~舞也。言舞工巧似翠鸟之举。;展诗兮会舞。”

    拾遗记》云?“燕昭王即位~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娟~一名提嫫。体轻气馥~或行无踪影~或积年不饥~昭王处以丹绡华幄~饮以瓀珉之膏~饴以丹泉之粟。王登崇霞之台~乃召二人徘徊翔舞~殆不自支~王以缨缕拂之~其舞一名萦尘~言其体轻~与尘相乱。次曰集羽~言其宛转若羽毛之从风末~曲曰旋怀~言其支体缠蔓若入怀袖也。”

3/4页

唐代宫廷舞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 霓裳羽衣曲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 白居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是唐代宫廷著名的舞蹈~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由他宠爱的贵妃杨玉环作舞表演。原舞已失传~现在的表演是根据文字记载和诗歌描写意想再创作的。音乐采用古老的《长安鼓乐》作素材~舞蹈吸收了陕西和敦煌壁画的某些舞姿造型~采取唐大曲结构形式。

4/4页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