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们都是怎么评审基金的?

 springer009 2016-07-08

        虽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明确的基金评审要求和标准,但是每一位专家评审基金的侧重点和偏好都是不一样的,今天小编列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程序,并搜集了诸多专家的评审经历,希望对各位科研朋友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程序

标书的评议指标及分值

1. 立论依据:420

2. 研究方案:330

3. 研究基础:250

总分1000

一、立论依据 420分)

1. 课题研究的意义(100)

涉及重要领域的重要问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应用前景

2. 科学性:(90分)

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

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的切入点

研究设想:研究目标及思路

3. 学术思想及创新性(150分)

理论创新:新学说或理论

方法创新:新方法

技术创新:技术改进或完善

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80)

广度和深度:近5年的主要研究进展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国外文献 5 数量:20-30

二、研究方案(330分)

1.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80分)

范围合适:3-5个内容

重点突出:1-2个重点

关键问题选择准确:1-2个关键问题

2. 技术路线(90分)

设计合理:基础与临床

方法可行:成熟可靠可重复性强 易于掌握

3. 研究方法及手段(90分)

方法先进

技术成熟可靠

有创新

4. 研究的预期目标(70分)

明确,可以达到,留有余地

发表的研究论文

申请的技术专利

可应用产品的开发

三、研究基础(250分)

1. 与本项目有关的工作积累(90分)

主要研究者的研究背景及经验

与本研究相关的前期研究

已发表的研究论文

2. 已具备的实验条件(80分)

实验室条件:主要仪器和设备

技术条件:实验模型的建立,预实验的结果,关键实验材料

国内及国际合作:合作的背景及技术优势

3. 项目组成员(80分)

主要成员6-10名,结构合理

高级研究人员(1-2人)

中级研究人员(2-3人)

技术人员及研究生(3-5人)

四、经费预算

人员费:5 %

管理费:5 %

仪器费:《 10%

合作费:《 10

实验材料费:60-70%

五、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要对申请人及研究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价

学术水平:已经取得的成就

科学态度:人品及学风

项目的重要性: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实验条件:能否满足研究需要

六、如何提高中标率

1. 精选课题申请人

2. 预审标书并进行修改

3. 优化组合研究队伍

4. 孵化、扶植课题项目

 



第二部分—专家的评审经验介绍


1—关系和人脉重要吗?


最近都在评审基金,自己的评审流程大致如下,希望对申请人有一些帮助。

首先,大致浏览下申请书,关键看发表的成果,包括论文、书籍,等,这个是第一印象,发表成果好的,心里是偏向给过的。当然还要看后面。


然后,细看基金书,从摘要开始,一字一字读,摘要写得很流畅的,印象会比较好,另外,摘要最好别写的很少,见过只写了100个字的,这种基本没说清楚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粗看研究的意义部分,认真看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案,这几部分一定要写好,因为刚开始的论文部分是个标准,比如给70分,然后,看这几部分后,大致能打出来分数了,写的好的,就到8090分,写的差的就低于60分了,而60分就不给过了。


另外,关键科学问题很多人写出来是关键问题,但不是科学问题,这个就会减分了。


总结下,基础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基础不好,基本是不会给过的,当然也有例外,审过一个本子,5年内只写了3篇论文,国外1篇,国内2篇,但都是行业比较好的期刊,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案,写的真好,因此,不断加分,最后建议资助通过。


另外提一下,有很多人打招呼的,确实有,但是,打了招呼也没有用,本子差的照样不过,本子好的,凭着良心也要让过的。


但我也知道很多人并不是这样的,用本子来换本子,挺无奈的,到处找关系,人脉好的,上了。一般的,被毙了。我也只能看着了,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吧。别人的管不了。


来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69214-978011.html





2带着“找麻烦”的心态评审标书


我审基金的时候,其实也从来不关注申请人是什么来头的,主要看申请人自己的能力和本子所表达的思想,现在课题组成员大多是研究生了,而这些研究生因为不进行查重处理,可能被许多申请人用了,名单还并不一定是真的,所以我也不关注了。对于项目有合作要求的本子,我才会关注一下合作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都是忽略。这里鼓励年青人胆子大一点,如果对自己的想法很有自信,就大胆并清晰地表达出来。现在面上基金明确区分了青年基金和其他面上基金,这样我处理起来就更方便了。相对来说,我对年纪大的资深人士要求更严格一些。


我是一个喜欢顶真的人,看到一位申请者说上一个结题的基金课题发表了多少SCI论文,我就用ta提供的课题号在web of science上查询了一下,结果发现出入很大,我没有时间一一核实,就如实将查询的结果与申请者提供的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写在评审意见中,让基金委的会评专家去决定课题的取舍。其实,这位申请者的工作做得是不错的,发表的论文也不算少,申请书也写得不错,为什么非要来虚拟一些数据呢?我觉得挺可惜的。所以奉劝各位在这些问题上一定要诚实,这也是基本的科学态度,反映出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现在,据我所知,类似我这样做的评议人很多的,我在评议基金的时候,googleweb of science这两个窗口总是处于常开的状态。


总体上,我是带着“找麻烦”的心态开始一本新标书的评审的,首先根据题目猜测这个工作应该做些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想一下可能存在一些什么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标书,在阅读过程中有会根据文字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我想到的问题在标书中都回答了,我的认知就会依据“怀疑-认可-赞赏-崇拜”这个进程发展,最后的评价也就是从D-C-B-A递增。最后能达到何种状态,关键看最后能让我达到哪种认知进程。例如,如果我刚开始的顾虑直到读完全文也没有消除,那么对不起,就只能给D了。因为一年从同一个学部会收到多个本子,所以最后的优劣是横向比较的。在独自评完各本标书后,会进行一个汇总分析,按照基金委大致的资助比率再次进行一次排序。


来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67116.html





3凭着良心评审基金申请书


我做事的一贯原则是凭良心。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基金申请的评审。刚刚过去的几天里,我突击评审了十几份基金申请,评审完这些申请之后,感觉像是大病了一场,倒头睡了半天!


我理解,每一份基金申请书都承载着一份希望,那是血汗浇灌出的希望。作为一位负责任的评审人,在评审过程中我确实做到了对每一份申请书中每个细节都进行精心论证,对我给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评定意见都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事实之上,真正做到了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所以,评审完后,倦极!苍天作证,我的原则是:让每位经我手评审的申请者必信服,并对这位匿名评审者(我)心生感激!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啊!


来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723874.html




4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基金评审是一个非常谨慎和严格的过程,从基金开始集中受理,基金委基本就谢客了,所以每年2-6月,很紧张的评审工作时间,每个处室都是高度紧张,基金委对借调人员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的,上岗前的培训和平时的密码分级管理都是十分到位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权限,基本上只能看到你应该看到的东西,不应该看到的都看不到(当然黑客除外,但是到目前还没发生过)。平心而论,基金委的网站是做的比较好的、各项功能比较齐全而且较容易维护。


不说别的,就说面上/青年基金的本子来了以后给专家送审吧,每个学部和处室的情况可能稍有差别,但是基本要求都是一致的,即最少送4个专家,按照你选择的专业代码和内容去相应的专家库里找合适的专家,所以,希望专家的专业写的越细越好,也希望申请书的专业选的越准越好,这时候的工作量很大,这里面有十分重要的回避原则:同单位的不能送、有师承关系的不送、回避的不送等等,先选好了专家,再让项目主任和主管的负责人认可,然后统一发邮件给评审专家,专家需要确认接受才算是送成了。当然有很多本子送给专家后会被退回去,退回的主要理由有如下几种:


最多的一种理由:专业或者内容不合适。多数本子都是可以顺利找到4个专家的,可是有些写的很新奇或者很偏门本子确实很难送出去,特别是一些交叉学科,找不到学科投递或者选择代码很笼统的本子,被多个专家退回的也屡见不鲜,也是很影响评审结果的一个因素。所以,大家申请时选对专业领域代码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选对专业代码,才能找到真正的可能认识你工作价值的专家,这样才能给你比较公平合理的评价。


其次,是专家工作量太大,不愿意承担过多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专业领域的评审任务,这也不在少数,很多评审信誉比较好的专家都是热门,一般涉及的几个学科都会找他,他也有评审限项,你找晚了就送不出去了,这个时间大家都很紧张也很累,选到合适的专家并且被接受也不容易,往往有些项目要反复好几次才能搞定。大家也要理解大多数专家,都是很努力很负责人的,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去评审自己认为能够评审的项目,也很不容易。


还有一种被退回的现象:评审专家退回项目因为被评审的本子申请人去联系他,这样的情况是有的,我在的时候就碰到过,一位老师打电话来:我不能审了,因为XXX打电话来!这是很坏的影响,换专家是必须的!但是另外一个你想不到的真相就是:选专家时认为他们可能认识,会比较了解申请人的工作情况,应该能够较好地评价对方工作,回来的结果60%以上的评审结果都是大大出乎意料的!所以,大家不要胡思乱想,你知道是谁在评审你的项目,一定不是好事,因为你打电话去找对方,可能对方会退回你的本子,也很可能给你打不好的印象分,总之,都不是加分的!双方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评审更加公平合理。所以,后来我申请基金的时候从来都不会问项目的送审情况,因为确实很没有必要,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是谁审的时候,我们都活着,都是兄弟,知道谁在评审你,大家都死了。”


在基金评审的过程中,可以说,目前基金委采取这种盲审是最合理的也是经得起推敲的一种方法,可操作的内幕是最少的,评审结果回来后是谁都不能修改的,按照函评专家的评审意见决定上会也是雷打不动的,例外很少,除非你的项目争议很大(多数人给优先,有人给恶意差评)。


后来,我自己做函评专家,每年都会接到不少项目的评审任务,除非万不得已,我是不会退项目的,也是考虑到以上因素,评审每个项目都认真对待,无论是谁的本子,都会从项目的创新性、方案、基础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比较,优中选优,最终给出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结果。这些年下来,发现自己的评审结果和最终的资助结果吻合度还是比较好,那就说明,其实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大多数专家都是这样凭着良心去认真评审项目的,不会轻易对谁“下手”也不会随便“放水”,而且在多人盲审的机制下,一个人的“错判”不能左右全局。值得庆幸和骄傲的是,这些年我没有接到过要求照顾的电话,也没有被“通知”过要照顾谁。


写这篇博文,是想给大多数基金申请未中的朋友,基金的评审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偏差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与其把时间花在抱怨上,不如花时间多看看自己的本子和评审意见(尽管不是所有评审意见都要采纳,但是很多还是很中肯的),找有经验的(最好是申请基金中标的)同事或者朋友多给看看(我今年给三位毕业的博士学生修改的基金中了两个),这是真的解决问题的,而且,申请基金、撰写基金申请书,利用这个机会多锻炼自己、凝练方向、寻找创新点都是很好的事情,也是很有进步的事情(我今年写杰青的申请书自己也有很大提高,最起码这一年的工作更加有序和有效),都是让人很欣慰的。至于那些在网上说各种乱七八糟的门路的博文和建议,你还是不要轻信,因为事实真相不是那样的,一个真正有思想创新、方案可行和研究基础较好的本子是不会总折戟沉沙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相信这才是真理!


来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605915.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