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邦彦词的成就

 zcm1944 2016-07-08

对于周邦彦词的成就,前人多有评述,比较起来,宋陈振孙《直斋书录
解题》在著录《清真词》时所作的解题,最为言简意赅。他说:其词“多用
唐人诗语??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周邦彦的确善于熔铸前人(主要是唐人)的诗情佳句入词,而且运用得天衣
无缝,恰到好处。例如《西河·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
水。酒旗戏鼓甚处是?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
里。</PGN1666.TXT/PGN>
这里的第一句“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是巧用南朝谢脁《入朝曲》中的
诗句:“金陵帝王州,江南佳丽地。”而“怒涛寂寞打孤城”,则是演绎的
唐代诗人刘禹锡《石头城》七绝中的诗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
寞回。”刘禹锡还有一首七绝题《乌衣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
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正是本词“想依稀
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的所本。
梁启超说:“张玉田谓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读此词,
可见词中三昧。”①周邦彦娴熟地运用古人诗句的情况,在他的词中随处可见,
的确称得上一大特点。如《夜游宫·业下斜阳照水》一词中的“桥上酸风射
眸子”,即袭用的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东关酸风射眸子”句;而
同一词中的“为萧娘书一纸”句,亦本于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
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真是浑若天成,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这都是为后
人颇为称道的。
周邦彦很受柳永的影响,的确像陈振孙指出的那样,善于长调铺叙,婉
转曲折,令人回味。如《兰陵王》(咏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
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木催
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PGN1667.TXT/PGN>
暗滴。
陈延焯的《白雨斋词话》分析这首词说:“‘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
倦客之根,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
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盘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愤懑矣!美成则不然,
‘闲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
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寓情于景,含而不
露,这正是周邦彦词的魅力所在。这首词,直到南宋绍兴初年,仍在都城临
安甚为盛行,“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①。
周邦彦早年较为放荡不羁,在汴京,多与歌妓往来。宋人不少书,如张
端义《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等,都记载了他与当时名妓李师师的
亲密关系,虽不无牵强附会之处,但大体应是可信的,因为周邦彦有不少这
方面的词作。如《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张端义、周密等,都附会这是周邦彦躲在李师师床下,追记的李师师与宋徽
宗相会的场景,其实,不如说这正是周邦彦与歌妓相会的写照更为合乎实际。
《宋史》本传说他“疏隽少检”,看来不是没有根据的。
纵观周邦彦的词作,从总体上说,缺乏苏轼“大江东去”那样豪迈的气
魄,而多的只是类似柳永那样的“浅斟低唱”。周邦彦生活在神宗元丰至徽
宗宣和年间,这正是北宋的鼎盛时期,宋孟元老在其所著《东京梦华录》的
序中说:“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故在周邦彦的词中没有丝毫的金戈铁马之声,有的只是他个人的长吁短叹。
可以说,周邦彦的词在内容上是苍白的,但在艺术上却有较高的成就,在词
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2016-07-08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七卷(下)45章二节p296-297/5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