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件夺人心魄的鼎| 之四 | 王子午鼎

 木头1018 2016-07-08

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楚墓中出土一套7件列鼎,造型装饰风格相似,大小依次排列,鼎上铭刻有“王子午”字样,其中最大的一件,就是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通高76厘米,口径66厘米,侈口、束腰、鼓腹、平底、三蹄形足,口沿上有两外侈的长方形耳,旁边攀附6条龙形兽,腹部满浮雕的攀龙和窃曲、弦纹。内腹及底和盖内均铸有相同的铭文。据考证,该鼎是楚庄王之子、楚共王的兄弟、曾任楚国令伊(宰相)之职的王子午(又名子庾)的器物,有确切的人名与地名。王子午鼎成为研究楚文化的标准器。




王子午鼎鼎盖、颈、腹内壁均铸铭文。鼎腹内壁铭14行86字,字体修长,笔画婉转逶迤,表达了对先祖的追思,叙说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须以此为准则。全文语词流畅押韵,是楚国青铜器上不多见的长篇美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鼎铭拓


铭文大意:


在某年的正月丁亥日,王子午选择上好的铜料,铸造了七件列鼎,用于祭祀祖先神灵以及进行严肃的盟誓,祈求长寿安康。希望子孙后代永远像他一样:恭敬而严肃地对待祭祀和盟誓,既要有胆有识,无所畏惧,又要小心谨慎,避免失误;既要施行德政,又要不失威仪;既要以保卫楚国社稷为根本,又要照顾国民的意愿,急民之所急。并将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王子午鼎造型的显著特征,就是极度夸张轮廓线条,使轮廓线在不同的平面上,沿着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收缩或伸展。各部位和部位结合之间,都拒绝直形,而频繁使用斜形、弧形线条的组合,以求得造型上的变化。其独特的楚式风格,平底束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楚王好细腰”的故事。




据冶金专家分析,王子午鼎系分铸后焊接而成,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构思,技艺之高超,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堪称一流水平。




环绕鼎腹的六条立体怪兽,各由两条夔龙蜷曲盘绕而成,前爪紧抓住口沿,后爪蹬着腰部,正在向鼎内探视,似在觊觎鼎中的美食。




鼎足的上部浮雕兽面纹,鼎腹部的外壁和耳部雕镂当时流行的龙形纹和蟠虺纹。是采用失蜡法分别铸出,然后焊接于鼎身的,显示了很高的铸造水准。



鼎足与底部的结合还采用了冷焊工艺,这是中国古代冶金工艺史上极其重要的突破。这些精湛的制作工艺的运用,使得“王子午”鼎进入了非常完美的境界。




在细部装饰上采用浮雕、立雕、分铸、榫卯、焊接等技术。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纹饰、浪漫奇诡的题材,正是楚国文化艺术的突出特征。



如鼎耳的造型呈弧形,摒弃了常见的直立安装法,而采用极为夸张的向下倾斜形式,安装于口沿之上;鼎腹的中部向内收缩,形成一个明显的腰形结构,从而将腹部的轮廓线一分为二;鼎足的外侧则使用内凹的弧形线条,造成鼎足向内收敛的视觉感。整体看去,其造型轮廓有“一波三折”之感。这是东周时期楚国所独有的一种造型形式,故又被称为“楚式鼎”。






注意,虽然我们并不从事古董鉴定

如果您是青铜艺术爱好者,或艺术从业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