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法的习惯

 paddyzhao2016 2016-07-09

如果冷不丁地说笔法,可能很多搞书法很长时间的人都会一愣神儿,都犯糊涂。

笔法到底是什么?

说真的,也应该给笔法一个准确的定义了。其实,通俗地说,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顿出来的线和点的具体表现法的简称。

每一个人执笔、下笔的方式方法,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以及下笔时轻、重、急等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习惯。

这些不同的习惯,必然在笔锋着纸时有着不同表现,显出不同的笔法特点,要不怎么多人临写同一个字帖,结果却是大不同呢!

笔法形式的特点,大致有正中、偏侧、圆转、方折、虚笔、实笔、顺锋、逆锋等。同一类型的笔法形式,不同的人还有各自的具体特色,不尽相同。

同一人的作品,从早岁到晚年,又总有些变化,有的人甚至变得比较厉害;但属于同一人的作品,也总还有一线贯通之处。例如某人早年作品,有较为工细的如瘦金体般用笔,而晚年却出现了如国画泼墨粗放之作;如果仔细捉摸他早年和晚年不同风格的作品,还能看出他的笔法虽具有跳跃躁动的形式,但从整体来比较,也不难看出端倪的。因此,依凭笔法的特点鉴别书法的真伪,是最为可靠的。

笔法对模仿的人来讲,又是最不容易学得像的东西。

每个书家,不管技巧高低,经过几十年的操作而逐步形成固定的笔法特点,换一个人要在一朝一夕之间就把它完全接受过来变为己有,是不大可能的。

除了比较工整刻板的线点还容易摹得像以外,稍为放纵流露作者个性的笔法,刻意临摹,必然死板;取其大意,又不能和原作相像。

同时,临习者自己的一套笔法上的习惯特点,在临摹中极容易露出本相来。相反的笔法特性——朴拙和精工、滞重和飘逸等等,也很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临习者如果勉强去临摹和自己的习惯笔法相反的书画,其失败更是注定了的。所以,笔法对学习者来讲,是最难突破的一关,不像其它方面那么容易模仿。因此我们在鉴别某个人书法的真伪时,首先是把笔法放在最注意的地位。

要鉴别笔法,必须有个“样板”作为依据。每个作者早年、中年、晚年和笔法总有些变化,掌握了某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笔法特点,才能认识某人作品的全貌。所以,还要有不同时期的样板。但如果碰到孤本无证,那就难以依凭笔法来鉴别了。因此,笔法鉴别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过,古代的时代风格(共性),笔法究竟是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为它能反映出书家各自的时代特征。鉴定笔法,即使断人比较困难(如孤本),但断代还是有此可能的。

笔要依靠墨来体现在纸绢上,因此,书法还有色彩的施用。同时,墨、色也离不开笔,须三者结合起来谈。比如古人爱好不同,有的喜用纸作书、有的喜用绢作书。再比如某些古人在生纸上书写的容易就显得融洽活泼,能发挥他的笔法生动的特色。但一换熟纸,比如先裱后画的有了厚浆的册页,就大都显得墨色平板呆滞,笔调稍欠活泼了。在这种因纸质不同而使笔墨形态也同时起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如果死抠一种面貌、一个标准,往往我们在书写或者鉴别真伪时就会出偏差。古人与今人所使用的纸笔有很大不同,所以一味地追求古人,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因此,我们需学习古人的笔法内在的精神、精髓,而不是表面像与不像。

关于笔、墨对书法作品所起的作用,临习时必须一一分析,掌握内在要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然后再下笔。

龚璛(元)的行书《教授帖》

笔法的习惯

笔法的习惯

笔法的习惯

释文:记事拜复钱翼之教授足下,客袁州龚璛敬封。璛记事拜复翼之教授足下。小婿子行来,重为手帖,深慰岑寂。近作见教,如对笑谈。序文甚欲云云,喧嚣倥偬,实无一毫佳思,容少间尝应命,非推调也。《荔枝谱》留与小孙习之。令郎笔仗如此,可谓撞过烟楼。碧潭回,拈纸奉复。拔暇未觅挂漏,且希昭恕,兹不具。璛再拜。

此帖中“钱翼之”为钱良佑。“子行”是吾衍的字。吾衍为太末(今浙江龙游)人,居杭州,精于篆学,是龚璛之婿。“令郎”指钱氏之子逵。《荔枝谱》为宋朝蔡襄撰。《教授帖》中称“留与小孙习之”,或是蔡氏手书墨迹,待考。此帖上款称钱氏为“教授”(即教谕),可知应书于元至大年间(1308-1311年)钱氏为吴县教谕时。当时龚璛年约40余岁,应为其中年之笔。

龚璛(1266—1331)一作肃,字子敬,号谷阳生,江苏高邮人,后徙居平江(今江苏吴县)。少为徐琬辟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与戴表元、仇远等人交善。工诗文,擅书法,有晋唐人法度。有《存悔斋集》一卷,补遗一卷。小传详见《苏州府志》。 传世书迹有《宣城诗并识卷》等。此帖书法运笔流畅自然,连贯潇洒,下笔强劲而有力度,可以看出龚璛很善于运用笔锋。书法表现古澹清和,不失晋人法度。

笔法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