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笔法(2)

 荡静 2017-11-02
掌握笔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控制笔毫的能力。

  点画和造型,取决于:

  (1)笔起落的角度,运行方向;

  (2)笔入纸深浅(轻重);

  (3)笔头形状。

  第(3)条笔头状态变化,指运笔中,笔毫锋颖因受力产生的各种变形,如聚散.扁(方)圆等,包括笔头触纸方式,是用锋端触纸,还是笔腹着纸;是作势欲弹,还是腰软无力;是整齐铺展,万毫齐发,还是绞纽破败,声嘶力竭。

  (1)和(2)的作用为大多数书法教材所论及,也容易在纸面上画出示意图,所以为大多数学书者所知,也较易于掌握,但最关键的因素---笔毫的组织状态,却往往给忽略了,结果造成运笔似是而非,点画外貌相近而质感意味相去甚远。

  如图,一些书法教材介绍魏碑或欧体的方笔


  挑点,为追求三角方棱的形态特征,逐个角依次填满,特别是专门去填b处第二个角,类于画字而不是写字,笔画形象呆滞造作不自然,这种运笔是不足取的,理由是:1.画字而不是写字,笔画造作不自然,2.速度太慢,没有笔势可言,3.古人运笔绝不是这样的。

  正确的运笔法是:

  (1)笔由左上向右下顿落,笔锋落处形成a角。

  (2)笔刚顿即反挫撑过,笔腹离纸,笔毫沿上下方向平整展开(下展溢出的笔锋自然的形成b处劲利的棱角,绝不需刻意描写)。

  (3)向上劲健提笔出锋(得c角,展出的笔锋由两也向中间收聚,自然留下劲挺有力的三角点造型)。

  以上运笔熟练之后,只需一按一提即成,不过这提按的刹那之间,暗藏了个挫锋动作,使笔锋能一按提起,由聚而铺,再由铺而聚,这都需要有其良好的控制笔毫的能力。


  不仅方点这样用笔,横竖的起笔收笔,撇挑的写法,钩的出锋等均这样运笔,这一点欧阳询的《九成宫》等碑版经过刻拓失真,很难看得出来,要看欧的行书墨迹《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辨其锋芒细微处,方可明了。


  以上例子说明运笔仅考虑行笔线路,提按轻重,虽也可写出笔画的样子,但往往不得要旨,距古人的精髓相去甚远,古人运笔的玄奥之处,在于对笔锋的控制,控制笔锋的聚散.扁圆.卧挺等状态以塑造笔画形象,利用笔头的圆锥状,可成圆笔,利用好它的齐(扁平展开)可成方笔,顺转着走,笔画圆润,侧逆着用,则出现方棱,所谓〞方笔用铺,圆笔用裹〞〞转成圆,侧成方〞,一支笔在你手中笔毫要铺就铺,要裹就裹,要倒就倒,要起就起,要扁就扁,要圆就圆,要开就开,要收就收,则无论什么笔画,均可下笔成形,笔势自然,绝无多余来回动作,所谓〞用笔千古不易〞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说的。

  优秀的书法,不论是行草书,还是体态端静的篆隶楷,都可体现出笔画流动徜徉的时序意味,试观晋唐及宋人书法墨迹,用笔简练自然而然,依据笔性而为,所以下笔自然得法,后人越搞越玄,比如明清,论著愈丰而去笔法愈远,清蒋和《书法正宗》中,一个坚钩可以为12个动作,繁复精微,煞有介事,令人感慨。


  赵子昂号称快笔,据说能日书万字,哪怕写正楷,用笔法也极其快速简炼,表现了对毛笔极强的控制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