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癌不易早发现,出现血尿别大意

 翔山 2016-07-09

肾癌不易早发现,出现血尿别大意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简称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发病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男女发病比约2:1,高发年龄50-70岁。病因不明确——与遗传、吸烟、肥胖、职业接触等相关。

  临床表现 ( Manifestation)(1)、三联征:血尿、肿块、疼痛 (肾癌三联征多为晚期表现,约占10%)

  (2)、副瘤综合征:

  发热、高血压、血沉快,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肿瘤压迫引起精索静脉曲张;消瘦、贫血、虚弱等晚期症状。

  (3)、转移灶表现

  约10~30%以转移灶病状就诊:

  骨痛、病理骨折、 神经麻痹、咳嗽、咳血等就诊时1/4已有转移。

  (4)、临床上大于50%为无症状肾癌患者。

  诊 断 ( DIAGNOSIS )

  症状体征:早期不易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多为体检时偶尔发现;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出现典型的三联症时已属肾癌晚期。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沉、血糖、ALP、LDH。

  影像学检查:B超、X线、CT、核磁等

  B超:中低回声占位,同时了解有无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

  KUB:肾区占位,可有壳状钙化;

  IVP:可压迫肾盏、肾盂而变形

  CT:CT可分期,增强强化明显

  核磁:肿瘤信号不均匀,在T1加权像上常呈低信号或等信号

  动脉造影:动脉造影可明确肿瘤血供,典型抱球征

  鉴别诊断

  肾错构瘤:

  B超多为中强回声;CT占位多有不强化的低密度区(含脂肪密度)

  肾 癌:

  B超多为中低回声,CT占位多有强化明显的中低密度区(血供丰富)

  治疗手段

  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术

  原则:手术切除病灶为主,其他治疗为辅助

  切除范围

  经典根治性肾切范围:

  患肾、肾上腺、肾周脂肪、筋膜、膈肌下至腹主动脉分叉处腹主动脉及腔静脉周围淋巴结、髂血管以上输尿管。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

  其他治疗:

  1.射频、冷冻消融:用于不适合手术的小肾癌患者

  2.肾动脉栓塞:可以缓解腰痛、严重血尿

  3. 积极检测:等待观察、密切随诊。

  其他治疗主要适用于转移癌

  1.放疗化疗

  不敏感,多为晚期辅助治疗。只用为转移性非透明细胞癌或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变者。

  2.免疫治疗

  IL-2、IFN-a对肾透明细胞癌有一定效果

  3. 靶向治疗

  舒尼替尼、索拉菲尼、依维莫丝、口服的mTAR抑制剂。

  手术预后:

  T1期低危组5年生存率——90%

  T2期中危组5年生存率——62%;

  T3、T4期高危组5年生存率——42%。

  WHO著名的“三分之一”理论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

  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

  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适当治疗可以减轻,延长生命

  预防: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随访:

  1.第一次随诊可在术后4~6周进行,包括血常规、血生化、有ALP增高或骨痛时需要行骨扫描、腹部超声检查、胸部正侧位片或CT。

  NSS及T3\T4者行期术后腹部CT了解肾脏形态变化,每6个月一次,连续2年。

  2.随访时限:T1~T2,每3~6个月一次,连续3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T3、T4者期术后每3个月一次,连续2年。第三年6个月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3、晚期行靶向治疗者每4~6周随访、每6~8周行CT一次。

  (泌尿外科 夏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