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节气—疏肝气.固肾气.排浊气

 晚霞妹 2016-07-09

 

惊蛰节气

 

惊蛰,古称“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即是太阳到达黄经345°至36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日)结束,约15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此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


惊蛰节气气候特点

  

     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此时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开始频繁,冷空气尚显余威,有时还会长驱直入;暖空气与时俱进,势力渐强。

 

   有谚语说:“惊蛰 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可见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


惊蛰节气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

其意: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惊蛰时节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应多吃清淡食物.

 惊蛰适宜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惊蛰时节脾土虚而肝气容易郁结,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此节气要多运动,好疏散郁结之气,但运动不宜太过激烈,需要循序渐进,外出踏青、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

惊蛰节气道家养生原则

   惊蛰节气是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大地里面蕴藏的阳气会随着节气上升到地表,而人体上对应的阴跷穴的生命能量也会随着节气上升到下丹田的位置。

 

   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经过一个冬季,身体各脏器的功能仍处在比较低的状态,四肢关节、肌肉还处在“苏醒前期”。

  

   道家养生顺应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道家养生遵循“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

    认为惊蛰节气尤其需要注意调节肾气,疏解肝气,使人体内蕴藏的阳气通达于四肢百骸,从而祛除整个冬天潜伏的浊气,锻炼方法应以内呼吸和踵吸法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