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困死林凤祥率领的最后太平军,僧格林沁特造了一座“冰城”

 lixj1028 2016-07-09

他终于采纳了当地一个70多岁的老童生的建议,因连镇位于洼地,四围较高,清军乃筑长围高墙,严兵把守,以围而不战、断敌粮食的战略。他调遣大批民工环着连镇,外筑了一道高1丈多、长围100余里的土堤,堤外再掘深沟3道。

在筑堤时经常被北伐军冲塌。即使这样,僧格林沁仍督使官兵和民工随塌随筑,修筑完整。他的这番用心别有意图,但并没有引起林凤祥的重视。

很快阴历十一月严冬季节到了,僧格林沁命令将士每日夜间不断向土堤浇水;天寒地冻,土堤变成了冰城,再要突破也就不容易了。林凤祥带领北伐军多次冲击,都没有见效;往往一靠近土堤,就先滑倒。北伐军就这样被围困在“冰城”里了。

林凤祥因陆战未能得逞,又派熟悉水性的将士由运河潜出听取消息,也均被清军撒在河中的滚钩渔网所捕获,所以他们再也得不到镇外村庄接济和外界情况了。

北伐军的粮食开始发生恐慌。几个月以前,将士还能分食到高粱、黑豆,其余粮食全无;但高粱很快就吃完了,剩余的黑豆也不甚多,这时只能供给林凤祥和将军汪一中等高、中级干部,其余人员只能吃与驴马待遇的轧油豆饼。

为困死林凤祥率领的最后太平军,僧格林沁特造了一座“冰城”大概到1855年2月初,即西连镇失陷前后,黑豆、轧油豆饼也都吃光了,将士只能将战马宰杀掉,全军只剩得林凤祥的一匹座骑,其余全数被宰食。北伐军长期为饥饿所困,形势愈来愈急。

在此期间,林凤祥多次率众突围,未近土堤,就遭地雷轰炸。

将士因饥寒交迫、前途黯淡,多有潜自出逃降敌,前后共达3000余名,占围城总人数的一半。僧格林沁将降众编为“义勇”,予降人施绍恒以守备衔,统带随同作战。

1855年2月5日,北伐军放弃了西连镇。林凤祥因人员减少,防地过宽,故将西连镇所有兵员尽数移至东连镇。北伐军此时只剩下了2000余名将士,虽然极度饥饿,却仍坚守几重木城、长濠,时刻准备打击来犯的敌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