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圈炸裂拼图|2016半年纪(上)

 狸狸爱吃葡萄 2016-07-10
2016年一度刷爆朋友圈的几大热点舆论事件,你知道多少?这些事件反映了舆论环境的哪些变化?重大舆情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学意义何在?今天,小编就带你回顾一下。全文整合了多家媒体报道,如有谬误还望指正。

2月19日 上海逃饭女事件

官方舆论场的明天在哪?


事件回顾:2月6日,网络社区篱笆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发帖人称,她不顾父母阻力来到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看到了男友家的第一顿晚饭,决定分手回家。

2月7日,KDS宽带社将帖子以截图方式发布到微博平台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成为故事的发酵点。

随后,华西都市报进行转发,并配上话题#随男友回村过年后分手#。带着媒体蓝V认证的华西都市报该条微博,最终成为多家媒体的“新闻”来源。诸如齐鲁晚报、凤凰新闻客户端等。

2月8日,事件继续发酵,以人民网、央广新闻、中国青年网等党媒、央媒进行二次转发,事件得到众多网友围观。到10日,该话题已经从微博、客户端蔓延到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围绕话题的讨论上升到新的热度。而公众号槽边往事的作者和菜头一篇《姑娘,你的问题是没有修养》在朋友圈刷屏,阅读量直逼百万+,话题讨论达到沸点。

事件反思:一件引爆各大平台的舆论事件,最终被证实为假新闻。这期间,我们看到各种观点讨论,却很少听到质疑的声音。直到2月12日,澎湃新闻发文提出重重疑点,对于新闻真假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上海逃饭女”事件中涉及到几大新闻传播专业性问题,不容忽视:

(1)重大舆情事件中,专业“采访”、“调查”的缺失。任何新闻的报道,都应该对其新闻五要素进行最基本的核查,任何信息的来源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核实。诸如李光耀被去世等事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专业媒体越发浮躁,拼速度、抢时效的立场,总是让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远。大浙网总裁傅剑锋表示:“没有健康的新闻生产,就不可能有健康的评论,更不可能有真正理性服实的舆论。”

(2)官方舆论场的日渐消弭。当下,自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传统媒体面临自我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在此压力下,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愈来愈难以发挥本身的舆论引导作用,反而在很多情况下被民间舆论场牵着鼻子走。究其原因,一是传统媒体对于自身的定位越发模糊;再者,传统媒介新意见领袖的缺失,导致官方舆论场的声音有时难以被大众接受。

(3)信息自净能力的下降。技术赋权,让用户可以选择在不同平台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信息爆炸消解着受众的判断力和思考力,以至于多数人在面对信息洪流时变得无所适从,情感上的刺激远超过理性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假新闻的迅速传播便有了立脚点。加上专业媒体的“把关”角色没有担任好,信息的自净能力越来越疲软。

2月20日 “诺贝尔哥”与引力波事件

网络营销   无处安放网民的情绪性狂欢?


事件回顾:2月12日以来,一段《非我莫属》5年前的老视频,把工人郭英森、民间科学家、主持人张绍刚、嘉宾方舟子先后送上话题榜。众多网友指责嘉宾和主持人屡次打断郭英森说话,称应尊重有梦想的人,“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在整个事件中,众多微博大V如@课代表胖圆圆、@袁立、@姚晨、@孔二狗都发声支援诺贝尔哥,瞬间将“诺贝尔哥”包装成一个追求科学梦想的工人。也因此,微博众网友开始各自站队,纷纷加入此事件的讨论中。后“果壳网”一篇《我们应该尊重梦想,但“诺贝尔哥”只是瞎想》引起社交媒体注意,传播效果惊人。

有意思的是,一场“普通人是否该有梦想”的话题之争最终被证实为明显的网络营销。有疑似参与营销的微博号透露称:发布“诺贝尔哥”的视频他们收到了3000块的推广费。另外,引力波大火之后,连带那档求职节目也重回公众视野,节目播放量达历史最高。而不少公众号更是借势而为,利用激烈的文字煽动读者情绪,只为创造新的微信爆文。

事件反思:
(1)社交平台成谣言滋生的温床。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在极大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促成了“谣言”、“伪科学”、错误信息的广泛传播。不少信息的病毒式传播链背后,是“营销号”和“网络水军”不怀好意地推动,有意制造出博眼球的、富有情绪煽动性的内容。

(2)意见领袖“把关职责”的忽视。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些大V和网友们不加甄别地转发,顺理成章地使信息变成热点内容。“诺贝尔哥”事件的原微博转发数高达15万。分析微博传播链,我们可以看到,拥有百万粉丝的营销号和大V是关键传播点,直接促成了更下层级的转发传播。

(3)专业媒体专业性态度缺失。正规媒体本应当与社交媒体上群体非理性相区别,其专业性,体现在能够真实、准确、公正地进行大众传播。但随着社交媒体势头愈大,正规媒体从中捕捉新闻线索、追踪热点话题,有些媒体为了蹭热点,放弃了核查事实、准确传播的原则,成为非理性情绪的“二传手”。

部分正规媒体首先运用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推波助澜。例如,在“诺贝尔哥”事件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了视频,并打上了“尊重梦想”的标签来引导话题(该微博已删除)。还有部分媒体盲目迎合网络热点,发布了不少挺“诺贝尔哥”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原本公众对科学就缺乏了解,媒体的错误信息传播更增强了公众对科学界人士的偏见——认为他们只不过在用自己的评价体系排挤大有前途的民科。

(4)网民的非理性情绪狂欢。技术赋权让公众的发声更加快捷、更加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网民对于话题的表达往往基于自己的初步认识,对于事件还未做深入分析,便人云亦云。这种非理性情绪的狂欢,成为当前社交平台信息泛滥、舆论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
 

3月18日 山东问题疫苗案

重大社会事件 舆论引导在何方?


事件回顾:非法疫苗事件最早来自3月18日7:42澎湃新闻的报道《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查函》(一天后被删)。正是在这篇报道的基础上,大量媒体、大V、中V、普通用户跟进传播。

《人民日报》在18日下午17:42推送题为《涉案5.7亿元疫苗未经冷链运输流入18省份,专家说“这是在杀人”》一文。3月19日,公众号刺猬公社推文《小心!数亿元未冷藏疫苗流入18省》;《人民日报》新闻早班车同时发送简讯。3月20日,公众号界面发文《我知道这周发生了什么》;后中国青年报发文《山东问题疫苗流入这24省市?你该怎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