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向红丁:如何预防糖尿病

 大白兔奶奶 2016-07-10
□采写:珠江晚报记者 许育秀

   实习生 李 珩

   一个国家从长期贫困向富裕生活迈进的时候,糖尿病就会出现一个暴发的状态,而我国现在正处于这样的阶段。糖尿病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疾病。在市卫计局和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珠海健康大讲堂上,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向红丁教授向珠海市民讲授,如何科学预防糖尿病。

   症状

   什么是糖尿病?

   所谓糖尿病,就是血糖增高的疾病。向红丁介绍,正常血糖空腹应该小于6.1mmol,饭后血糖应该小于7.8 mmol。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0 mmol,餐后血糖超过11.1 mmol,就是糖尿病了。但还要区分几个不同的症状:血糖达到一定标准,尿里出糖,所以就叫“糖尿病”;但是如果一个人血糖不高,肾脏有问题,尿里有糖,就不是糖尿病。有些人,血糖增高,尿里无糖,也是糖尿病。

   发生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素出问题了。向红丁说,人体里降糖的激素就只有一种,胰岛素;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很多,不平衡,所以人容易得高血糖,不容易得低血糖。胰岛素分泌不够,或者有分泌,敏感性差,胰岛素抵抗,所以血糖增高。

   症状:

   如果糖尿病人有症状,说明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尿得多喝得多吃得多,体重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向红丁说,因为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但是身体又受不了太多糖,于是通过尿排出来,又因为尿得多,所以身体缺水,口渴,所以要喝得多。这就是“尿多喝多”。

   怎么判断尿多呢?向红丁说就是尿次多,尿量大。“比如你原来不起夜,或者以前起夜一次,现在要起两三次,就要注意,这就是尿次多;白天次数更多。尿量大。如果次数增加,尿量不大,那就叫尿频,尿频与糖尿病无关,而是其他的炎症或者前列腺问题的疾病了。”

   喝得多的标准是多少?向红丁说,一天一人饮水大约2000毫升。如果每日饮水超过3000毫升要注意。

   多食怎么衡量呢?三十三岁以后,人身体慢慢走下坡路,就是吃得比较少了,如果越老吃的越多,但体重却下降,就要注意可能是糖尿病了。体力和体重下降是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第二个症状是视力。血糖会影响视力,血糖波动,眼睛晶状体就会跟着动。血糖高低眼睛晶状体调节就困难吃力。一个糖尿病患者有时远不清楚,近也不清楚,过几天又清楚了,往往就是血糖波动导致的。如果时间长了,持续的视力下降,还会眼底出血等。

   糖尿病第三个症状是皮肤容易感染,伤口愈合慢。有的还会小腿前部老是一块块黑的,叫胫前黑斑,胫前黑斑说明供血不是很好。一般血糖超过15 mmol,皮肤瘙痒比较明显。

   糖尿病早期比较明显的症状是餐前低血糖。因为糖尿病早期时,胰岛素分泌还是有的,甚至比正常高,问题是分泌慢,高峰往后走。血糖高的时候,胰岛素高不上来;血糖下来了,胰岛素分泌到高峰了,这时就容易出现低血糖。较多的发生在午餐前晚饭前,出现餐前低血糖时,往往饥饿难耐,大汗淋漓。

   向红丁提醒,如果以上症状出现一两个,就要去查血糖了。

   现状

   我国糖尿病每分钟增加10人

   向红丁介绍,2010年世界一共有2.8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5年就会发展到4.38亿人。根据两年前我国的流行病调查,糖尿病患病率约9.7%,病人总数接近1亿,糖尿病前期1.5亿,每天增加1.5亿,每小时增加600,每分钟增加10人。而最近的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经高达11.3%,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数量在我国呈迅速增长态势。

   不要以为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我见到最小的I型糖尿病患者仅8个月,II型糖尿病患者,我见过最小的是8岁。”向红丁提醒:不要以为糖尿病离自己很远,所有人都要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人群:

   人离糖尿病的远近是不一样的。向红丁分析了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家族史的人,尤其是父母都有糖尿病,容易得糖尿病。”向红丁说,所以有家族史的人要小心,但没有家族史的人也不能大意:“如果有家族史的人十分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不得糖尿病;但没有家族史的人,如果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容易把自己变成糖尿病,成为你后代的家族史。”

   40到60岁是最容易得糖尿病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的人,都要查查血糖。

   曾经血糖高过的人,容易得糖尿病。一次体检,血糖偏高,哪怕第二次正常了,也是比较危险,意味着离糖尿病更近了。

   肥胖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向红丁解释,因为肥胖的人需要的胰岛素量大,但是由于肥胖脂肪变大了,受体密度变低了,所以胰岛素不敏感。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的人危险高3倍。

   令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是,生大孩子意味着母亲可能有高血糖。向红丁说,超过8斤就是巨大儿,可能就是怀孕时血糖高,孩子把糖和脂肪充分利用,于是出生时就是个小胖子,这些小胖子的呼吸系统并不好。向红丁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北京协和医院有三宝,教授,图书馆,病例。医院的病例保存100年。”向红丁说,医院分析了当年在协和出生的这些孩子,出生体重低于5斤的,老了以后容易得糖尿病;而出生体重8斤以上的,母亲容易得糖尿病,而大胖子的呼吸系统较差。

   析因

   为什么我国糖尿病会这么多?

   据统计,30年前,中国人的糖尿病还不到1%。为什么现在高达11.3%?向红丁分析,糖尿病两大原因就是遗传和环境。

   从遗传上看,中国人容易得糖尿病。这时因为中国人身上有“节约基因”:有这种基因,或者这种基因强烈的人,吃点东西马上存起来,等到挨饿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饿坏,这样的基因慢慢就传代下来。从中国的历史来看,1840年,中国就开始穷了;到了1990年才富起来。“之间150年都是穷的,因为贫困时,这种基因就是发挥作用了。”向红丁说。然而,到了今天,中国人的基因还有节约基因发挥作用,但是环境已经变了,因此就容易发生糖尿病。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中国,只要是从长期贫困刚开始进入富裕的国家,都是这种情况,所以糖尿病被称为“富贵不文明病”,等到富裕的环境存在久了,基因也会慢慢起变化,适应富裕的生活,到时就是富贵且文明了,糖尿病就又会少下来。

   导致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是环境。环境是外因。现在人们吃得好,生活水平提高;活得长,人越老胰岛素抵抗越强,分泌不出胰岛素,但是需要胰岛素多;医疗条件提高了,人们重视糖尿病,所以发现的越来越多。

   从环境因素分析,引起糖尿病暴发的就是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无知;吃太多;运动太少;长期紧张焦虑。

   预防

   糖尿病的5个要点

   对糖尿病的无知:多懂点儿;对热量摄取过多:少吃点儿;体力活动减少:勤动点儿;心理应激增多:放松点儿;在必要的时候:药用点儿。

   向红丁说,要预防糖尿病,就要先知道什么是糖尿病,什么原因引起,什么危害,这样得了糖尿病才不会惊慌失措乱投医。

   少吃一点相当重要,少吃就是控制总热量。人们往往以为不吃甜食就可以了。实际上,戒糖并不是关键。“糖本身是一种热量,除了控制糖,还要控制总热量。”向红丁举例,北方人爱吃咸南方人爱吃甜,但北方糖尿病发病率更高。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功能衰竭,吃糖不是关键,如果总热量不多,运动多,那适当吃点糖也没关系。

   总热量少,清淡,少吃肥甘重味,多吃青菜,吃点粗粮,这是预防糖尿病的饮食原则。而细嚼慢咽也有利于控制血糖。

   预防糖尿病还要戒烟限酒。向红丁说,抽和不抽烟,得糖尿病的几率差不多。关键是量的问题。吸烟指数(一天多少支,乘以多少年)超过400,糖尿病患病率直线上升。

   勤动点儿非常重要。向红丁说,运动体重减轻,胰岛素敏感性提高,需要量减少,胰岛素就够用了;运动过程使胰岛素活性增强。

   保持平衡心态,放松心情,糖尿病就不会那么容易得。有专家曾经对两个社区进行观察实验,一个社区不做任何干预,一个社区采取少吃多走放松的干预手段,5年后,两个社区新得糖尿病的数量竟然相差50%。

   什么叫必要的时候吃点药?人们老是说是药三分毒,但是不得不吃药的时候,还是要吃的,不然其对身体的伤害比药大多了。

   “我们提出一个概念,代谢综合征。如果同时有几种代谢紊乱,就不能忌讳吃药了。”向红丁提示,当身体出现九个高:高体重,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肪肝发生率,高尿酸,高血粘,高尿白蛋白,如果出现其中几种“高”了,就是代谢紊乱。

   必须先进行生活调理,如果还降下不来,就一定要吃药了。

   专家简介

   向红丁,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国泰民健教育咨询中心专家巡讲团,国泰民健健康讲堂首席健康教育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