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川市第五中学_一_年级__历史_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昵称15221501 2016-07-10

利川市第五中学__年级__历史_学科集体备课教案(必修一)

                                                     __1_次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时数

2

主备课人

罗治业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___班第_____周星期______________节课

______班第_____周星期______________节课

   

新授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秦朝的统一背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评价。

过 程 与 方 法

自主、合作与探究;讲解法和讲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2、周之失失之于制,秦之失失之于政。

学情分析

学生经常混淆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教学重点

秦统一的历史背景;秦朝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教学难点

区分专制集权与中央集权的概念;真正意义的国家统治是以地区来统治。

教学过程设计(含学法指导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二次

备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案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不看、不做不讲)

1、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公元前770年被犬戎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前770——476年)和战国(前475——221年)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宗法制分封制 和遭到破坏。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并开始实行政治、军事等方面富国强兵的改革,力图通过 兼并战争 来统一天下。

2)秦国经过 商鞅变法 ,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与公元前221年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秦始皇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其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2)春秋战国时一些诸侯就已陆续在新兼并地区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 制,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成若干个。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秦统一后,颁布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颁布通行全国的法律;统一度量衡货币 车轨;统一文字;修建驰道和长城;以 法家  思想为统治思想,这些措施对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齐了重要作用。

【问题思考】(不议不讲、不做不讲)

辨一辨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指最高统治者决策和行使权力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的政治制度,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议一议 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两个分别指什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1)分别指分封制、郡县制。

(2)同意。周王朝实行分封制,造成后期诸侯割据纷争,最终导致周王朝统治结束;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秦亡于郡县制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二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议、不做不讲)

1秦的统一—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春秋战国诸侯国数目减少,有利于中国走向统一。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5)经过争霸、兼并战争诸侯国数目减少,趋向统一。

6)秦王赢政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注意:秦统一六国并不等于统一全国。

规律:古代分久必合,此处为第一次大一统,一般利于统一的因素有:

1)人心;(2)民族融合;(3)经济发展,要求交流;(4)中央集权;(5)历史趋势;(6)个人的作用。

(将中央和地方机构各自职能写到对应位置)。

图八

2.把图八中的内容填完整。秦朝的丞相是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权力受谁制约?

 是的,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对丞相的权力进行牵制。

注意:秦的太尉空设。

3.秦朝的郡守和县令的职责和权力是什么?

 郡守上受中央命令,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令的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4.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提示:从维系的纽带、官吏的任免、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方面比较)

精讲 

⑴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⑵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⑶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5.从中央到地方,皇帝是如何做到把全国的一切大权都集中到自己手中的?

 皇帝通过控制各级官吏的人事任免权,使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上。

    秦朝中央集权的特点:皇帝通过人事任免权控制中央和地方。

6.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皇帝制度_中央官制郡县制。

精讲:

皇帝称号的由来

学生阅读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采上古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上材料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 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 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说明〕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可采用谈话、问答、议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最后可归纳总结出答案。

答案提示:

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3)皇位世袭。

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1)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

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作用:这套官僚体制的建立,在全国确立起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4)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历史影响。

积极方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利于统一巩固,封建经济的发展,初步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消极方面

地主凭借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灭亡。

归纳:

原因、含义、特点、两个阶段、两个威胁;

 

 

原因:为巩固统一,维护封建经济的需要;  1)封建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2)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中国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是重要因素:1)中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有治理水患的需要;(2)抗拒自然灾害和救济灾荒的需要。     需要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的协调和组织。

韩非子的学说打下理论基础;

(1)含义:皇权至高无上(决策方式);地方服从中央(针对地方分权);

(2)特点:通过控制人事权掌握全国大权。(秦朝)

3)作用:

积极——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和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活动;有利于民族融合;保证古代文明持久不衰;

消极——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形成思想专制;经济上阻碍新兴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7(关注新史观)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观念,它注重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和规律。从这一视角可对秦朝的制度创新进行全面考查。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8.有人说:正是因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才导致秦朝短命而亡的。也有人说:恰恰相反,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1)秦朝亡于暴政,并不是亡于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封建国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影响中国四千余年,直至清朝统治结束。分封制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时期。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还可以看到它的某些痕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以后历朝历代逐渐加强和完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

一、选择题(不做不讲)

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7(原创题)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B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尚书令    D.刺史

8(2011·厦门模拟)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C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二、非选择题

9(2010·温州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1)变化: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持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将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的实施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