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复习(2021年3月31日)

 梦想童年594 2021-04-04

课题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一家一姓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制度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天下归周

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2.概况

(1)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2)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3.影响

(1)前期:

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

②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借助分封制开拓疆土,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的整合,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周文化的传播。

(2)后期:是导致诸侯分裂的重要根源。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天下归宗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宗族内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

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制;家国合一,家国同构,血缘关系(兄弟)与政治关系(君臣)结合。

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西周的礼乐制——权力认同、天下归心

概念

“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内容

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目的

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

实质

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影响

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瓦解

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注] 王位世袭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

[联]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

[拓] 西周国家结构的特点

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补] 中国古代社会王权与族权通过宗法制进一步结合。宗法制不仅是宗族凝聚力的一种保障,而且是王权的重要支柱。王权、地方行政权都渗透了宗法父权的因素。这也是封建专制制度得以长期稳固的条件之一。

[补] 

神权政治

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辩]

姬姓贵族是受封的主体,史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其封地的地理位置也大都比较优越。对古代帝王后代的分封主要是起安抚、象征作用。

[拓]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指导思想,同时具有规范社会秩序、整齐生活习俗的作用。宗族作为家和国的中介,发挥着协调两者关系的作用。自秦汉以下,“封建”不再是政制主体,而“宗法”却得以延续,从封建时代(夏、商、周)直至帝制时代(秦汉至明清),余韵流风延及近现代,如祖庙、祠堂、宗谱、族田等都是宗法观念在后世的反映。

[联] 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礼乐制是其维系机制。

(1)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

(2)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

(3)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

课题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秦朝统一

(1)条件: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

(2)经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2.中央官制

3.郡县制

(1)确立: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二者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3)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分裂和维护统一,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政令能顺利贯彻到基层。其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影响

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加强和完善。

4.在这一制度下实行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赈灾救济活动,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性与统一性的特征。这都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5.专制制度大大加强了统治者的统治力量,使人民的处境恶化

[拓] 秦汉以来大一统

秦始皇在版图上一统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强化统一;汉武帝在思想上一统华夏,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正式形成。历代通过怀柔、同化、吸纳异族的政策强化大一统,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注]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皇帝独尊:权威不可世俗。

[辩] 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早在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上已不再进行分封,而是改为设置郡、县;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地。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拓] 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

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记] 1.区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强调皇帝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权、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2.数字巧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个集中

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中央官职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四级地方机构

郡、县、乡、里

[补]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秦始皇参照六国律令,制订颁布了秦律。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很有影响。

[联] 在特定社会环境和特定的发展阶段中,君主专制扮演着进步角色:西欧中世纪,在天主教会势力膨胀、诸侯割据的背景下,专制王权象征着秩序。

[拓] 郡县制的优越性

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对于这一变化(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十分看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封建论》一文中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