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洒尽热血铸师魂

 花二庄幼儿园 2016-07-10

 洒尽热血铸师魂

——追记大名县龙王庙镇花二庄小学校长  王德法

    一位小学校长,在一个偏僻的农村,用生命和爱心精心治理出了一所全县示范性小学,学校环境一流,成绩一流,教风一流,是全县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比似的。为此,他花费了37年的时间,也因此耗尽了人生的最后一丝阳光。2004年9月16日6时10分,大名县龙王庙镇花二庄小学校长王德法,在办公室安排工作时,静静地睡着了,永远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几十年风雨与共的学校。他的身后,留下了的模范的花二庄小学,留下了一位小学校长呕心沥血的治校经历,留下了一位人民教师无私奉献、埋头苦干、鞠躬尽瘁的可贵品质,也留下了全校师生和全村群众的无尽思念……

他是一位好校长  37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在基
层  用毕生的精力改变了家乡教育落后的面貌

    凡是到过花二庄小学的人,无不惊叹这里的校园环境。从一进门宽阔的砖铺路面,到整洁有序的学校布局,从教室前后的绿树鲜花,到垂柳环绕的学生操场,从沿路齐整的郁郁冬青,到鲜花绽放的中心花坛,校园的上上下下布置得那么的精致,红砖铺地,一砖砖异常平坦,绿树成行,一行行异常顺直。如今,这里一切的一切都在讲述着一位老校长治校的艰辛。
    1966年,刚刚邯郸师范毕业的王德法,放弃了留城工作的机会,自愿回到了本村花二庄小学任教。1967年,乡里任命他为小学校长。当时花二庄小学的面积只有两亩多大,十多间漏雨的破土房,没有围墙和大门,学校经常受到偷盗和破坏。上任校长的当天,他就把家搬进了学校。谁知这一住就是37年。37年的日月变迁,使昔日破烂的校园,如今变成了花园式的学校,37年的风风雨雨,却始终没有动摇王德法为家乡教育献身的信念。有多少次进城的机会他没有走,有多少次晋升的机会他都坚定地放弃了。他心中只有花二庄小学,只有改变家乡教育落后局面的满腔热情。
    为了给老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场所,37年来,王德法从未间断过学校的建设和治理,学校一年比一年好起来。1997年,在他的多方请求下,学校从村里迁到村南。在迁建过程中,他为筹资和征地四处奔波。地征下来了资金不够,他每天县里跑、镇里要、村里求、自已筹。为节省有限的建校次金,他带领全校师和亲自干,能自己动手的决不雇人花工钱,填地基,清杂物,锄杂草,用自己的汗水,千方百计为学校省开支。当时已50多岁的王德法,脚跑肿了,嗓子喊哑了,晚上睡觉时腰腿酸痛,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是第一个来到工地上。
    学校建成了,学生们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老师们也都松了口气,但是王德法的心里却丝毫没有轻松。他在想,学校有了好房子,但是学校环境还是一盘散沙,校园绿化美化还是一片空白,这决不是一所好学校。这此他的治校重心转向了学校美化,新的更繁重的工作任务开始了。学校建设筹集资金,他已百费周折,各方面都给予了帮助,学校美化他已没有任何理由再向别人伸手了。没有资金咋办?这并没有难住王德法这个有心人,他想出了一个“一举双得”的办法。他首先对全校的绿化美化做了初步的规划的设计,然后他带动全体老师,发动全体学生找槐籽在自已家的屋里养芽。每天把出芽的籽筛选出来,精心栽种。两个月时间下来,他育出国槐树苗7500余株。有了育出的树苗,需要精心培植,浇水,松土。他每天天不亮,就把水池蓄满了,有几次累得他昏倒在水旁。缓过神来后,他又不顾家人劝阻,为树苗浇水,剪枝。如今小树苗已长成了一房多高的树林,既绿化了学校,又产生了经济效益。一到春季,有一部分较大的树苗可以出售,使学校终于有了自己的收入。他把这部分收入又买成冬青、月季等花草,给学校增添色彩。
    栽完了树,他又带领师生搞校园硬化。没有次金,他把自己家积攒下的3000元钱取出来,买土买砖。为节省资金,他亲自挖土,垫路基,亲自铺砖,硬是自轧自铺成了一条宽5米,长90米的平坦砖道
    随着花二庄小不的成绩和声誉逐渐提高,周围村的学生很多都被吸引过来,造成了学校容量的严重不足。2003年,在王德法的多方奔走争取下上级决定扩建花二庄小学。此时,已经重病在身的王德法,为节省建设资金,每天坚守在工地上,监督工程质量。一天晚上,他帮助工人卸沙子时把脚扭伤,肿得老高。可第二天天不亮,他又拄着拐仗来到了工地上。看他这样不顾生不顾死的干,老伴又心痛又气愤,只是拿他没办法。
    扩建中资金不足,他从自己家里拿出2500元,买砖5000多志,白灰、水泥100多袋,修建了厕所和围干墙。又发动师生捡碎砖块,亲自动手硬化校园400多平方米。
在树和花草的管理上,王德法对每一颗树,每一株花都心中有数。在他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统计着花二庄小学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栽树和绿化校园的数字资料:国槐8000棵、法桐1250棵、柳树1230棵、桃树2棵、香椿3棵、黄金柳20棵刺槐20棵、柿树1棵、花椒树10棵,共计10596棵硬化面积1250平方米,建围墙70米,建厕所一个,打机井一眼。
    花二小学老师郑建刚动情地说:“花二庄小学的一草一木,都是经王校长的手栽培的,一砖一瓦都是经王校长的手垒起的,这里处处都留下他辛劳的身影,角角落落都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
    2003年11月,邯郸市教育局的领导到花二庄小学检查时,对学校的治理和绿化工作大加赞赏,“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这样偏僻的农村,竟有这环境优美的学校”。

           他是一位好老师    39年从严治教    诲人不倦
            用自已怕无私奉献映亮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王德法不仅是一位好校长,更是一位好老师。在他任教的39年间,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一边加强学习,一边潜心教学,39年如一日,对学生亲如父子,言传身教,毫不疲倦地教,耐心细致地管。他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学校管理工作又多,经常到镇里开会,他就利用业余时间把落下来的课全部补上,从未缺过学生一节课,每天批改两个班学生的全部作业,始终坚持手把手、面对面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有疑难问题,他总是耐心地讲解,一直到学听懂为止。
    在学校的每个角落,国旗下,课堂前,劳动中,操场上,手拉手,肩并肩,或席地而坐,或手舞足蹈,处处留下了他铿锵激昂的言辞,沁人心脾的劝说,余味深长的话语。在学生的眼里,王校长是严厉的,也是可亲的。
    就读于河北大学的安军伟不会忘记,是王老师从台球桌旁把他拉回了学校,“我什么时候能挣钱,一定要好好孝敬王老师”大名县畜牧局副局长安宝堂不会忘记,是王老师历尽波折才打消了他退学的念头,“王老师是我家的大恩人,我永远忘不了他”。
    他经常鼓励年轻教师要虚心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要瞎子拢驴—死不松手。对学习好的学生不松手,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松手,对不学习的学生更不松手”。他鼓励教师外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电化教育手段,要老师全部参加,保证学得会,用得上。
    在王德法校长的带领下,花二庄小学的教学成绩接连上升,连续多年全镇第一,全县名列前茅。在王校长的笔记本上,非常清楚地记录着近年来教学成绩:
2002年学生在邯郸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国家级三等奖一名。六年级毕业生升入重点中学18名,其中一名学生总分为215分,名列全县第三名。学校年终综合考核总分全镇第一名。
    2003年六年级学生参加邯郸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国家级三等奖一名,市级一等奖二名。六年级毕业生升入重点中学25名,其中4名学生被一中“扶志班”录取。其它,1—5年级学生在全镇统考中获得总分第一名。
    2004年学生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人数名列全县第一名。奥林匹克竞赛荣获市级一等奖4名,市级二等奖一名。六年级毕业生达一中“扶志班”分数线10名,被录取6名(全镇共10名)。被二、三中录取10名。其中有两名数学为满分。有一名学生总分为188分,名列全县第三名。

他最见不得别人有难  经常助危解困  自己却
一生清贫  显示出一个农查小学校长的高尚情操

    土生土长的王德法对家乡、对学校、对学生、对老师,还是对街访群众,能帮助的他都热心相助。
    学生王伟伟,父亲患病去世多年,几年来,一直是王德法救助他上学,为他买书买本。小伟伟也因此对王校长有一种特别的敬爱和依赖。在王德法去世那天,噩耗传到班里,小伟伟惊呆了。他这突然大跑回到家里,一下扑到妈妈怀里,放声大哭,连连问妈妈:“妈妈,妈妈,王校长死了,我还能上学吗?”当妈妈得知王校长去世的消息后,与小伟伟抱头哭在一起。在小伟伟的幼小心灵中,王校长就是他的保护神哪!
学生王孟中,父亲残疾,家境贫寒,王校长为他拿了五年的书款;学生邓伟伟,因家庭变故,随年迈的祖父母生活,没有经济来源,他的学费、书费从上学以来全都是王校长拿;村里王文成的两年妹妹上学,是他救助;安麦林的两个孩子上学,还是他救助……
    已经没有人能记清王德法老师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到底救助了多少贫困家庭的学生,共用去了他多少钱物。学校的老会计说:学校每次收费,他总是用自已的钱先垫上很多。这些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后来还上的只是少数。”
    王校长也非常关心老师。刚分配到花二庄小学的教师于兆江,家里出事,急需1万元钱,他东凑西借,又以自己名义从银行贷款,为于老师解决了难题。安军峰老师结婚时经济困难,王德法为他借了1000元。外村的武伟娜老师新分配时,无法安排生活,他让武老师在自己家吃了两个月,武老师患急性胃肠炎,他请来了医生。1975年,他每月只有6元的工资,还分给其它生活困难的老师。l999年辞退代课教师时,因拖欠工资被辞退的老师有意见,王德法想,这些老师都为学校作出过贡献,不容易,不能让他们白干。他偷偷地用自己的工资支付给他们。
    对村里的群众,王校长也常常伸出援助之手。村里的王新山,常年有病,家中没有节余,房倒屋塌,他将自己准备盖房的砖,给新山盖了新房,还拿出1000元资助新山的二儿子巨川读高中,使其考上了大学。前街的王和发出车祸,他怕孩子失学,送去了500元钱。村中的残疾孤寡老人安敬;一直受到他各方面的帮助。
    花二庄村支部书记安付堂说:“他为花二庄群众做的太多了,是值得我们每一人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村主任安存泽说:“王老师是一个热心肠;村里谁家有纠纷,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很有办法。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他的话没有人不听。”
    王德法用自己有限的工资救助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帮助了一位又一位老师,接济了一个又一个街坊群众,而他自己的家里却一贫如洗。他的家里,仅有的两座旧房,早已破败不堪,二儿子结婚至今没有一座象样的房子。在他学校的宿舍里,也异常简陋,除一台l 4英寸的黑白电视外,再也看不见任何家用电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没有忘记工作最终倒
               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了一位农村校长的无私胸怀
    2003年下半年,王德法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腿脚经常发肿,咳嗽得厉害,又黑又瘦。那时,学校正赶上省“普九”二轮复查,工作极度繁忙,他经常一边吃饭,一边工作,晚上还要带领老师加班。镇中心校吴廷川校长,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多次劝他“你休息一段吧,到医院查一查,也是花白头发的人了,不同于年轻人,该注意身体了”。他却说:“我顶得住,学校发展到现在不容易,又是普九迎检的紧要关头,我不能眼看着不管,坚持一段再说吧。”
    2004年春天,他病情越来越重,村里的医生让他去城市大医
院检查,他怕耽误工作,没有去。镇中心校领导怕他累坏身体,硬是把他任的课停了下来。停课后,他没有休息,而是把全部的精力又投入到管理上。每天查签到,查上课,查卫生,查学生作业,从不松懈,经常满头大汗,脚'肿得明晃晃的,老师们都暗暗流泪。到镇中心校开会,因身体原因没法骑自行车,他就走着去,从不让别人代替,怕耽误了工作。
    5月中旬,家里人再次督促他到医院检查,他因二儿子王孟广教的是毕业班,怕耽误了学生,硬拖着不去。6月1 0日,有一位老师看见他在检查作业时吐血了,劝他立即去医院,他却说:“你千万不要声张,现在六年级马上就要考试了,不要分了孟广的心。
    放暑假后,一家人终于带他到了北京大医院。医院的诊断却如晴天霹雳:肺癌晚期!家里人悲恸欲绝,多方筹资治疗。但他却说:“我这病治不好,看病会耽误工作,假期里老师和学生都离校了,树苗和花草没人护理不行,我得回去。”家人强烈劝阻,他就以死相逼“你们再不让我回去,我就一头撞死!”这样,仅仅在医院住了两天,他便匆匆地回到了那魂牵梦绕的花二庄小学。
    8月份,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经常吐血,腿脚浮肿,他仍然坚持工作。输液时就在病床前安排工作,有时拔掉液体带着氧气包就去查看学校情况,谁也劝不住,拦不住.他的宿舍虽然距办公室只有五六米远,却累得他气喘嘘嘘,满头大汗。
    9月15日,也就是临终的前一天,那天下午,他给老师开会
说:“明天早晨早些来,我们把新建花池的冬青种上。”“l 6日早晨5点,王校长就起床了。5点半,他把值班教师郑建刚、王书和叫醒,让他们先平整花池,自己在学校里看了一圈。大约6点钟,老师们都来齐了,他说要给大家先讲一讲插冬青的技术。然而,他的话还没有讲完,心脏便停止了跳动,静静地在办公桌前睡了。

    学校老师王书和痛心地说:“王校长的病都是耽误了,如果他早些看,不会走得那么早。”
    他走了,他把身影永远留在了花二庄小学;他走了,他把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师生脑海中;他走了,他把满腔真情永远留在了他无比热爱的家乡。


花二庄小学部分图片

洒尽热血铸师魂

洒尽热血铸师魂

 

洒尽热血铸师魂

洒尽热血铸师魂 

洒尽热血铸师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