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路脚跟痛得治本

 我是朱飛宇 2016-07-11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康阿姨患有足跟痛很多年了,在医院也做过X光片检查,没发现有骨刺,但就是痛,而且是在休息后痛得更厉害。专家说,像康阿姨这样,没骨刺但足跟痛的患者很多,据统计,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0%。

记者近日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刘焱时了解到,在老年足跟痛患者中,有17%是由于足跟长了骨刺,以至于走路时疼痛,治疗只要去除骨刺,就能消除足跟痛。而大多数老人足跟痛与骨刺无关,西医认为,这主要是局部劳损引起足跟筋膜痉挛、血液不畅所致的一种病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足跟处出现搏动性刺痛,尤以起床后或长时间坐卧后站起时最为严重,经活动后疼痛减轻,但持续活动后疼痛又加剧。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因本身年迈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又因外感风、寒、湿等,使得筋脉痹阻,肌肉筋骨失养而引起疼痛。足跟痛如没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引起跟腱钙化、下肢肌肉萎缩、应力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病症,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刘博士介绍说,对于无骨刺足跟痛,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能收到良效,其中,西医方法治标,能改善和消除疼痛症状,缓解患者痛苦,适宜急性发作期;中医方法则消除引起足跟痛的原因,从根本上杜绝足跟痛再次发作,适宜疼痛缓解后使用。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患者可在家自行操作。

急性发作期 在此期间治疗以快速消除疼痛,恢复患者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

手法松筋

空握拳,对准患侧足跟敲3~5分钟,力度以微痛为宜;然后用手掌搓患侧足底3~5分钟,以足底能感到温热为佳;最后揉患侧小腿肌肉3~5分钟。以上动作每日做3次,5日为1疗程,可使患处筋脉得以松弛,解除足跟部疼痛。

脚底踩瓶

取一个空酒瓶,装满温水后盖好盖,横放在地面,患者坐椅子上,患足踩在瓶身上,使其贴紧皮肤前后滚动,每次10分钟,每日3~5次,5日为1疗程。此方法可促进足底血液循环,缓解足跟痛。

垫足弓垫

自行购买一对足弓垫,放在鞋内足弓位置,可起到承托足弓,减轻疼痛的作用。要注意,最好选择鞋底硬、前掌平,并有1~2厘米后跟的鞋。

毛巾缠脚

睡前用一条毛巾将踝关节固定在背伸位,其方法为:将毛巾对折,患足前掌踩在中间位置,毛巾在足背部交叉后在足跟后侧系牢,使踝关节保持90度弯曲。此方法可防止夜间筋脉出现挛缩,并减轻晨起足跟疼痛的症状。

疼痛缓解期 疼痛缓解后应以治本为主,补肝益肾,活血行气,从根本上消除足跟痛的病因。

中药泡脚

取威灵仙15克、莪术20克、苏木10克、怀牛膝30克,加水2000毫升,浸泡1小时后煎30分钟,取药汁倒入盆中,先用热气熏蒸患处,不烫时再浸泡患足,每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5日为1疗程,可滋补肝肾,活血行气,从根本上消除足跟痛的病因。

艾灸穴位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在太溪穴上3厘米处熏灸,每次5分钟,之后同法熏灸另一侧,每日1次,连续15日。太溪穴位于足内踝高点与足跟腱之间的凹陷中,能补肾经之气,通痹止痛。

吃炖羊肉

取羊肉100克(切块)、淫羊藿3克、枸杞15克,一同放入锅内加足量水,文火慢炖至羊肉熟,吃肉喝汤,每日1次,连续5日为1疗程。羊肉味甘,性温,可温中补虚;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可补肾强筋,通痹解痉;枸杞味甘,性平,可滋补肝肾,合用能有效治疗足跟痛。(陈 海 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