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壶园楹联师生情

 老刘tdrhg 2016-07-12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这副悬挂在壶园的楹联,出自晚清重臣曾国藩之手,既表达了曾国藩对经商能人何莲舫的溢美之情,也传递出一代豪杰洞明世事的慧眼与开明。

扬州东圈门壶园,原本的名称应叫瓠园,兴许是“瓠”字太生僻,才用俗字“壶”替代。壶园主人何栻,道咸年间进士,由仕转商,人生道路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

悔馀庵三进豪宅是当年遗构,粗梁胖柱,彰显昔日太守的官宦气派。高敞显豁的大厅内,“陶朱遗范”匾额下,悬挂一副楹联:“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作者乃是晚清政坛上炙手可热的巨擘曾国藩。咸同年间,他统帅湘军,运筹帷幄,力挽狂澜,后世以“中兴大臣”相称,又称“曾大帅”。

曾国藩与壶园主人何莲舫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为何要把何太守比喻为昔日的陶朱公?这一对上下级兼师生,关系为啥如此亲密?

何栻(1816—1872年),江阴人,字莲舫,亦字廉昉,号悔馀,道光乙巳科(1845年)三甲进士。当过几年内阁中书,替朝廷拟写公文,相当于高级秘书。翰林权力虽不大,但翰林院是朝廷后备干部的储备库,一旦有机会外放,立即飞黄腾达。

可是,何莲舫的运气实在太差,在江西吉安知府任上,板凳还没坐热,适逢太平军起,摧枯拉朽,横扫千军如卷席。起义军攻占吉安,城池陷落,何氏阖家殉难。何莲舫因公事去省城,保住了性命。何可怜得不行,但朝廷却不依不饶,咸丰拉直了脸要追究何的罪责。幸亏朝内有一帮人替他说话,何才没有成为刀下冤魂。

无可奈何之下,决计下海经商,为今后人生杀开一条新路。何莲舫似乎天生就具备经商的特质,遨游商海,如鱼得水,大获成功。

曾国藩与何莲舫有师生之谊,惺惺相惜。当年何莲舫进京参加会试,曾国藩已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在曾国藩面前,何毕恭毕敬地执弟子礼,理所当然。何莲舫诗赋文章,样样皆能,他的学识与才情,深获曾国藩的赏识。咸丰九年(1859),何莲舫写信给曾国藩,并附上自己的诗作。曾国藩读了以后,赞为:“绵丽遒劲”“写作俱佳,依恋之意,溢于言表,才士不遇,读之慨然”“才人之笔,人人叹之不置。”又说:“余见莲舫诗才轩举,所著骈文乐府,皆有可观。”(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对何的书法也十分欣赏,说是“扇头小字,倜傥权奇,自成风格”(同上)。以曾国藩的地位和气识,对一名官阶不高的后辈,连番作如是高度评价,在他一生中少有。

何莲舫阖家遭难后,曾国藩写信抚慰,一口气写了十六首诗,汇集成《次韵何莲舫太守感怀述事》,高度评价何老弟的才识,把他比喻为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屈原,耐心劝说他要振作精神,“灾祥谁识天公意,休向西风泣路穷”,今后的路要靠自己来走。

没多久,何莲舫收到曾大帅的这副楹联《题扬州何莲舫太史寓室》,联前按语:“太史名,江阴人,晚年罢官,寄寓扬州,擅禺册之富,以诗酒自豪。”把下海经商的何老弟比喻为昔日“陶朱公”,赞同他明智果敢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