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似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柳永《倾怀·鹜落霜洲》 译文 一只野鸭自天落。落到霜打过的汀州上。一群大雁一字横,飞过烟波洲渚。画出一幅秋景图。小船夜泊,宿苇村山下驿站。月下临风处,何人弄羌笛。幽怨声声。离愁别绪本伤情,又哪堪,岸草蛩吟切切似织机。 想佳人。自别后,娇容常常眼前复。八尺书送给你。无奈,山高水又远,鲤鱼大雁也无计。想你身居深阁绣楼里,可知我,四处游役天涯苦,为伊消得人憔悴。笙歌艳舞已消歇,幕宴朝欢,酒友诗朋各分散。寂寞无踪迹。看京城,不可见。碧绿远峰断目线,空凝望。 韵译 一层落寞的清霜,一只沉思的水鸟;一团迟疑的烟雾,一列背井离乡的雁阵。 明晃晃的秋色一如江水,流淌着我的哀愁。 傍晚的雨和飘荡的小舟,演绎着一段伤心别离。 我在舟中,舟在雨中,雨细密如发丝无边无际。 借宿的旅店就在山脚,萧萧芦苇摇曳在我心里。 谁在月色初现的时刻吹起羌笛,秋风掀动他单薄的衣衫在寂寞里舞蹈? 你姣好的面庞盛开在我的梦里,梦的周围是万亩金黄的秋草。 我听着蟋蟀细密的鸣叫入睡,像一直蚕蛹那样安详地等待飞翔的时刻。 不知道分别以后已经跋涉了多少山水,如果生出双翼,我会在天空高高的飞;如果沉入温柔的河水,我应该长满锦绣鳞片,以最优美得姿态环游在你周围。 夜深人静时你会计算我的归程;你开门的时候,我还在千里之外。 曾经的风花雪月如今只能对月伤怀,我的天涯比你的梦更遥远。 伸出一双手,托住了谁的憔悴容颜? 一行眼泪把谁的坚守滴穿? 萧索的情怀盼望有你深情地投入,多少次梦醒时分已是曲终人散。 我正走在一条我并不熟悉的路上,纤纤素手和俊眼修眉滞留在昨日的山川,让我的每一次回望都嘘唏感叹。 在通往帝京迷茫的路途上,我看见天地的眉宇间有你紧蹙的峰峦。 简析
秋暮,芦苇丛生的小洲,水鸟落下,雁群横列,好一派深秋江景。行舟靠岸,客子住进了村驿站,心境悲凉可知。是夜偏闻芦笛,是关山月?是落梅风?平添几分羁怨。笛声过后,再来一阵唧唧蛩吟,客子更无法睡了。词在秋声上做文章,大有助于抒情。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落第离京后所作,词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很出色,特别点秋景。这首词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描绘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着词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构成一幅游子秋日行吟的连环画卷。 词的上片写景,点染出雨后夜泊的情状。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对偶工整,“落”字、“横”字形容鹜鸟飞下和雁字排列的状态,这是秋江暮色。“分明画出”形容黄昏江上雨后清冷景象,着意绘出“秋色”,但江上行客的愁思,已隐然言外。“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边作为背景引出行客。“小楫”即小舟是行客所乘,“夜泊”指停舟的时间,“苇村山驿”点出投宿之外乃荒村驿店。满面风霜尤如静湖石子,激起情感涟漪:山村夜,月明风紧,传来羌管悠悠,吹出无限幽怨,真乃闻笛生怨。词人这里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离愁万绪”四字点题,揭出行客内心活动,接着以“蛩吟似织”烘托离愁。 词人这里借蟋蟀声托出怨情,触发起无限愁绪,由此引出下文。整个上片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勾画了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为忆”之句,触景而生情,抒写别后思念。“忆”字写思恋之情。以下再诉关山阻隔,鱼雁难通,从而反映出内心的焦虑。“想绣阁”三句,为对方设想,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处。这里委婉曲折,设想奇警比女子自诉衷肠更为感人。“楚峡”句用宋玉之典,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接着转笔归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而此时孤村独坐,惟有对月自伤。末尾两句,以景结情,遥望京华,杳不可见,但见远峰清苦,像是聚结着万千愁恨,“目断”与“立尽”都是加强语气,这幅秋景中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怅惘之情不绝如缕。 这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起伏跌宕,把离情别苦渲染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