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永的悲壮人生路及其代表作《八声甘州》〔199〕

 历史典故漫话 2023-07-09 发布于安徽

一、典故及其语义

典故:1、浅斟低唱;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出处:1、薛瑞生《柳永别传》;2、《乐章集》。

参资:古诗文网《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柳永画像

二、柳永人生的三个阶段

柳永〔984—1053〕,享寿70岁,悲壮的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他青少时,从京都汴京,到武夷崇安,度过一个快乐而刻苦的求学时代。

他19岁出武夷,过杭州,赴京赶考,直至51岁科考入仕,历时32年,才走完坎坷的科考之路。

暮年入仕后,他历任推官、县官、盐监,最后升屯田员外郎,又经历20年,世称“柳屯田”。

仁宗皇佑5年〔1053年〕,他走完了自己悲壮的人生之路,而留下了三份丰厚的遗产:一部辉煌的词著《乐章集》;一部苍凉悲壮的个人奋斗史;还有许多轶事传说,带着辛酸的眼泪,而又充满人生的情趣,熠熠生辉,久传不衰。

  《乐章集》

三、科考初试落第,作《鹤冲天》〔典故之一〕

真宗咸平5年〔1002年〕,柳永出武夷,准备进京科考,由钱塘入杭州,迷恋湖山美景、都市繁华,创作《望海潮》,遂滞留杭州6年,沉醉于填词买笑的浪漫生活。

景德4年〔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经苏州,过扬州,于次年,到达汴京,参加大中祥符2年〔1009年〕科考。这一年,仁宗还未出世,他26岁,原踌躇满志,自信登“龙头”,却初试即落第。他愤然不平,作《鹤冲天·黄金榜上》: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得意中人,勘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意为,他科试求功名,并不只求登科及第,争的是头名状元,现在只是“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而已,表现了自信狂傲的性格。同时,他认为,既然“偶失龙头”,何不“恣游狂荡”,做个风流才子呢?给歌伎填填词,给舞女赋赋诗,做个才子词人,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这是以逆反心理,对科考发泄的最大牢骚,也是对受伤心灵的自我安慰,更是为摆脱困扰的痛苦挣扎。

他称“白衣卿相”,是不忘“朱衣卿相”。“青春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青春暂短,我“忍”把功名,换成手中的浅浅一杯酒,与耳畔的低徊婉转的歌唱。“忍”者,“不忍”也,言外之意,他不忍心虚抛青春,为了“浮名”,“浅斟低唱”赏心事,也是可以牺牲的。

《鹤冲天》,是他第一次科试落榜后,抒感慨发牢骚之作,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状态,与今后努力方向,而此词的传扬,闻于朝廷,也是必然的,关系到词人的人生道路,是他的又一篇重要作品。

  宋仁宗

四、科考六战一胜,仁宗恩科及第

柳永一生追求功名,功名也拖累他一生。从此以后,在整个真宗朝、与刘太后主政期间,他肩负家族的期望,胸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为了“浮名”, 在科考的道路上,英勇拼搏,百折不挠,坚持30多年,循环往复,没完没了,过着这样的辛酸生活:从信心十足参加科考、到垂头丧气落第,从委屈伤心发牢骚、到“浅斟低唱”做才子词人,再到鼓劲参加科考,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五战五败,吃尽人生艰辛,饱尝世事坎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苍凉落寞慷慨悲壮!

在科考间隙,他浪迹天涯,寄情歌楼,创作大量新词,以《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最著名。

  《柳初新》

景佑元年〔1034年〕,刘太后驾崩,仁宗亲政,他放宽父母取贤标准,特开恩科,优待沉沦之士,柳永与其哥三接,同登进士榜入仕。

柳永六战一胜,暮年登科,喜悦不已。琼林宴上,他欣然命笔,写出自度曲《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在、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将相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清丽谐婉,春风得意,经乐师演绎,新进士欢欣鼓舞,公卿相如嫉如醉,仁宗皇帝支颐颔首,欣然称赞:“爱卿有才如此,牧民亦当为良吏矣!”

这皇上的鼓励,也是奖赏。自此,柳永不负君望,秉承家教,不忘初心,忠义事君,勤政为民,屡受举荐,从推官做起,升至屯田员外郎,从政20年,政迹卓著,获“名宦”称誉。

五、人生悲怆而著作辉煌

柳永出身奉儒守官之家,养成功名用世之志,然而科考入仕艰难,道路漫长坎坷,他又流寓大都会,浪迹天之涯,寄情秦楼楚馆,沉醉“浅斟低唱”,当白衣卿相,做“才子词人”,创作歌词买笑,记录漂泊人生,积累了大量词作,汇编成《乐章集》。

《乐章集》内容丰富,艺术性高,是一部写出读书人悲哀的大书,更是一部辉煌的慢词巨著,在宋代词坛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他的词,内容丰富,有的写市民阶层男女风情,走向大众化,扩展了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有的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展现了北宋繁荣富裕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有的写羁旅行役,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阶层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历程。还有不少歌颂帝王、赞扬贤臣、奉承显宦,以及自叙情怀的,多侧面的反映出词人的人生际遇。

他的词,艺术性高,对宋词的繁荣作出开创性的贡献。

首先,他是两宋创用词调最多的,又是写慢词最多的词人。宋代计有词调880多,其中他首创或首用的,就有100多;他存词213首,其中慢词长调87首、单调125首,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的一统天下,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其次,他的词语,既典雅绮丽,又兼融口语俚词,雅俗并存,趋向通俗化,走向老百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扩大了词的受益面,极大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再次,他善于铺陈渲染,将赋法用于慢词,丰富了词的写法与内涵;又长于白描写法,写景状物,十分精细;还擅长时空转换,安排多种结构,展示回环往复的描写效果。

总之,柳永作为开创宋词繁荣的第一位词人,在词调的创新、章法的铺陈、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以及题材的开拓等艺术手法上,无不对宋代词人,与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开创出宋词的一代新风。

  八声甘州

六、《八声甘州》赏析〔典故之二〕

《八声甘州》,描写羁旅之苦,表达思归之情,语浅情深,是柳永的千古名作。全词为: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缈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依栏杆处,正恁凝愁。”

全词大意为:我伫立江边楼上,面对洒落江天的潇潇暮雨,雨洗一番秋景,分外清朗寒凉。肃杀霜风一阵紧一阵,一时间云散雨收,大地苍茫辽阔,山河萧条冷落,残阳照江楼。眼下景象,满目凄凉,红花凋零、翠叶残落,美景衰败,韶华不再。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我真不忍心登高远望,怕引出乡愁要看故乡,故乡遥远是望不到的,可是归思难以抑制,还要向那渺茫的地方眺望。叹息这些年来奔波流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滞留异乡?想到妻子,我知道你,一定天天登上画楼,一次次把远方驶来的船只,错当成我的归舟,又一次次把希望化为失望。你可知道,我正倚楼眺望,心中充满思乡的苦闷忧愁?

《八声甘州》,紧扣词眼“归思”乡愁,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层层深入,表达中心。

上阕写词人登高远眺,展望秋景。首先用“对”字总领,选择“暮雨、江天、清秋”仨意象,总写出秋景特点:雨后天地,清澈如洗。

接着写高处景象。以“渐”领“霜风、关河、残照”仨意象,用排比句写秋景,苍茫辽阔,凄凉萧索。这三句,“紧”字写尽悲秋之气,“当楼”尽聚悲秋之意,用词沉雄瘦劲,词风苍凉悲壮,勾勒出一幅深秋雨后图:“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评“不减唐人高处”,为千古佳句。

  关河冷落秋景图

再接着写低处景象。以“红衰绿减”意象,描写“是处”凋零的秋景,景中含情,人物同心,无限悲哀,只是未说出而已。所以,用“唯有”指责“长江无语”,来烘托自己有语,寄托心中感慨,并引出下阕的抒情。

总之,上阕写景,景中含情,按总分、高低、远近顺序,层层铺叙,风流蕴藉,写出大自然的浓郁秋色,与词人心中的悲哀。

下阕抒情,写归思乡愁。开头,以“不忍”,与上阕登高相矛盾的心理,明示全词词眼是:“望故乡缈邈,归思难收”。后面,即具体描写归思乡愁。

首先,写思乡却望而不见乡景,表现思乡之情;然后通过想像,隔空描写,勾画家中妻子登楼远望游子的情景;最后又回到现实,写自己凭栏凝望的情景,由实而虚,由虚而实,时空转换,回环往复,两地对照,突出苍凉凄丽的归思、刻骨铭心的乡愁。

  夫妻隔空相思图

同时,妻子思己,本是虚写,却用了细节描写:“妆楼颙望,误几回,识归舟”,推己及妻,运虚于实,寓希望于失望,入木三分地表达了夫思妻,妻思夫,彼此相知,相互相思的浓郁的思乡怀人之愁。结尾,以“争知我”,又化虚为实,小结下阕,并呼应开头登楼,完美收篇。

《八声甘州》这首词,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铺陈有序,层层深入,博大开阔,大气恢弘,沉雄清劲,情深意长,描写了羁旅之苦,表达了思归之愁,写出了古代士人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这是词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千古传颂的名作。〔欢迎转发,禁止剽窃!〕陈存选2023、07、0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