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译16-20译者:长弓中国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倒空自己,涤除内里的污秽)达到空明的极致,认真地持守这样清静的状态,我们来体悟万物的运动:万物芸芸,都是向着自己的根回归的。(也就是大道的目的和使命,只有回归这个根),主体才能安静下来,才是真正回归到了自己的生命,回归到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回归于永恒的道,这样认识自己永恒的根才能算作明白生命。 不认识永恒的生命,(不循道而行),胡乱作为就会走向灾难,认识永恒就会宽容,宽容了就会公允、公正,公允、公正了就会周全,周全了就会符合天,符合天就回归了道,回归了道就能长久,(这就是归根复命),就能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高的存在者(俗称“老天爷”),百姓都知道存在,有的亲近它赞誉他,有的敬畏他,更有的还侮辱他。(尽管知道存在,但是)人们的信心不足,更有的干脆不信。高远悠久啊,他很少说话,但是当大功告成,老百姓都称是“自然”的作为。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循大道而行的智慧荒弃了,人们开始崇尚仁义;在相对里争执的智慧提出来,必然产生大虚伪。六亲不能调和,人们开始崇尚孝慈。国家混乱,才显出忠臣。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 弃绝自以为是的智慧,民众反而能获利百倍;弃绝虚伪的仁义,民众反而能回归孝慈;弃绝所谓的机巧,盗贼不生,这三样还不过是表面文章,所以还需要使民众有所归属,就是保持朴素,减少私欲,弃绝在相对(仁义、机巧、名利等)里争执的学问,就会没有过犯,回到本真。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 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译文 顺从或抗拒,相差多远?善或恶,相差多远?人们所敬畏的(太上,绝对的主宰),不可不敬畏。荒芜啊,那里有止尽呢?众人熙熙攘攘好像要去享受盛宴,又好像春天来了登上高台欣赏美景,我却独自关注着那些还没有显现的征兆,(由于人们背离大道,崇仁义,重机巧,却看不到祸患的征兆,一味在世俗的、暂时的、相对的利益里迷失),我却好像没有长大的婴孩,(在黑暗里)犹豫徘徊无处可归。众人都好像已经丰富有余,而我却感到遗失了什么。我真是愚蠢啊!迟钝啊!世俗的人光鲜耀眼,我却昏昏昧昧;世俗的人精明灵巧,我却懵懵懂懂。众人都有所作为,而我却顽固愚蠢。我和世人不同,(众人以相对的荣耀、利益为贵,而)我以支取道母的食粮为贵。 |
|
来自: 昵称30339968 >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