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僧的通关文牒?

 青梅煮茶 2016-07-12
《西游记》里,唐僧每到一个国家,第一件事就是面见国王,倒换通关文牒。在女儿国的时候,唐僧还一度因为这个曲意逢迎国王,哄女儿国国王在文牒上盖了宝印。那么这个通关文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唐僧又为何那么重视它呢?
古代通关文牒一般相当于今天的护照,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也称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清末后开始称护照。古代历史中,苏武出使匈奴不敢忘节,这里提到的节就是使者的凭证,同时也是汉朝国籍的证明。玄奘取经所用的度牒除了出国的证明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

《西游记》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唐僧被百花羞公主救了后,来到宝象国倒换关文,以国王视角对通关文牒进行详细描述。

牒云:“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上有宝印九颗) 
文牒开头表明身份: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确系大唐官方凭证;下来的内容交代了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原因:失救泾河老龙;取经好处:可度幽亡,超脱孤魂;最后以一句很重要,是唐太宗对西方各国的要求:“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最后是落款日期。
 
取经途中,唐僧最重要一句台词就是,“弟子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佛求经的”, 此句一出,不管是化斋,还是借宿,还是倒换关文,都该拿斋饭拿斋饭,收拾屋子收拾屋子,国王一般也立马印上宝印。这样的威慑力,当然源于当时大唐的国力,很多小国都称唐为天朝上国。

可见,除了作为护照外,通关文牒也相当于介绍信,唐僧顶着唐太宗御弟身份,取经过程中虽然不是一路开绿灯,但一般都能受到优待。在西梁女国时,女儿国国王就对仪表堂堂的唐僧一见钟情,况唐僧又是天朝上国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女王更是愿以一国之富,招他为王。
 
大圣便教沙僧解开包袱,取出关文…女王看罢,娇滴滴笑语道:“御弟哥哥又姓陈?”三藏道:“俗家姓陈,法名玄奘。因我唐王圣恩认为御弟,赐姓我为唐也。”女王道:“关文上如何没有高徒之名?”三藏道:“三个顽徒,不是我唐朝人物。”…女王道:“我与你添注法名,好么?”三藏道:“但凭陛下尊意。”女王即令取笔砚来,浓磨香翰,饱润香毫,牒文之后,写上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人名讳,却才取出御印,端端正正印了,又画个手字花押,传将下去。
 
从通关文牒的要求看,尽管女王是出于好心,但实际上西梁女国是没有权力在上填写的。
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功成时,乘着香风,一径回到长安,此时,通关文牒又变成了取经的纪录和向皇上交差的证明。
 
太宗闻言,称赞不已,又问:“远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叫:“徒弟,将通关文牒取上来,对主公缴纳。”当时递上。太宗看了,乃贞观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给。太宗笑道:“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西游记》中,通关文牒上最后显示的只有十二个宝印,没有天竺国,或许是篇幅有限,被作者省去了,或有其他原因,也无从考证了。历史上的玄奘取经故事,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中,是玄奘口述,由弟子辩机执笔整理,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秋七月完成。
 
 “所闻所历一百二十八国,今所记述,有异前闻,皆存实录,非敢雕华,编裁而成,称为《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
 
该书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尽管通关文牒的纪录不够全面,但通关文牒上的每一国的国印,都有一段惊险的故事,都有一场血腥风雨的斗争,都有一场生死的考验。通关文牒也贯穿了整个取经过程,成为这段历史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