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孩子困在“舒适区”!

 长沙7喜 2016-07-12

别让孩子困在“舒适区”!

心理学上把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行为划分为三个嵌套的圆形区域:最内层的“舒适区”、中间层的“学习区”和最外层的“恐慌区”。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面对一个事物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都可以用这三个区域来表示划分。同样,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也可以按照这个区域来划分。具体的概念大致是这样的:

“舒适区”是那些让孩子感觉轻松、舒服、稳定,有很强安全感的区域。例如:孩子已经学会的,在行的技能、跟熟悉的人聊天等等。

“学习区”则是要孩子面对一些压力、挑战和困难,需要孩子通过付出很多努力来突破一些固有观念和认知,以达到一种思想和行为新高度的区域。例如:孩子在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接受一个新挑战,或者每天坚持运动等等。

而“恐慌区”则是超出孩子心理和行为能够承受的程度,让他感觉有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崩溃而放弃实现的区域。例如:孩子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让他从事一项极限运动,或者让孩子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台演讲等等。

别让孩子困在“舒适区”!

由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很多时候,孩子也跟我们大人一样都习惯性的选择待在“舒适区“,因为那样会让我们更轻松和愉悦。不过,待在“舒适”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待久了也会给人带来不思进取、懒惰散漫、迷茫无助的感觉。甚至发展成不愿付出努力,自我麻痹、自欺欺人的状况。

如果你想看看自己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不是长期处于“舒适区”,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最近你是否经常投入学习和提高自己?

最近你的生活是否感到充实和满足?

最近你的生活是否获得新的动力和机遇?

最近你有没有感到来自外部的压力?

最近你是否觉得自己比上个月的自己有所进步和成长?

假说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恭喜你!你正处于“舒适区”当中。

别让孩子困在“舒适区”!

如果你说:无所谓,我都一把年纪了,也不打算改变什么。那么好吧!但,要是这些问题问的是一个正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人,比如您的孩子呢?如果他的答案也是否定的,你还会坐得安稳吗?

经过大量的研究,心理学家发现人只有身处“学习区”,才会不断的改变、突破和进步,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持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个体在“学习区”主动的学习和练习,可以将很多原本是在“学习区”的技能和知识区域不断转化成“舒适区”,同样的,通过在“学习区”的不断强化练习,孩子的“恐慌区”里的内容也会随之减少。例如: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泳培训和练习,孩子可以从开始对水的恐惧逐步转化成一种非常感兴趣的爱好。这样的转化可以不断的扩大孩子“舒适区”的范围,缩小“恐慌区”的范围,推动孩子不断取得进步和成长。

别让孩子困在“舒适区”!

当然,从“舒适区”到“学习区”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化过程,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苦,需要孩子付出勇气和自信,并保持持续不断的努力,这都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跟孩子一起努力突破“舒适区”,持续努力在“学习区”,一起努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