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读《诗经 鲁颂》偶感 黄德华 六读鲁颂4首,仔细专研,反复查证,认为《駉》、《有駜》、《泮水》不是歌颂鲁僖公,而是祭祀鲁国先祖。《閟宫》尽管内有“复周公之宇。奚斯所作”,也难以佐证是歌颂鲁僖公,从诗的内容来看,是歌颂周之先祖和鲁国先祖。在《泮水》有“淮夷攸服”,《閟宫》有“淮夷来同”,而在《春秋》鲁僖公十六年(前644年)十二月,鄫国遭到南方淮夷的侵凌,向鲁国求援,鲁僖公不举兵。因此,我认为《泮水》与《閟宫》中关于的淮夷记述,是周穆王之前,作为西周强藩,征伐南夷的功德。作为西周第一等强国,东周时期为什么会沦落为二等国家,最终被楚国灭亡?原因很多,南宋魏了翁曰:只守伯禽法,駉野万云烟。《周颂》与《鲁颂》相对照,我认为《周颂》简练有力,励志多,表决心,继承绪业。而《鲁颂》繁杂冗长,粉饰多,祈福多,寿富无疆。也许,这也是其中的原因吧。同时,结合鲁国的历史,我更感触万分,裁诗铭记。 駉野千乘七百里,有駜强军护周邦。 东征淮夷南伐徐,荆舒是惩立东方。 济济多士广德心,矫矫虎臣有功赏。 泮宫审囚如皋陶,明明伯禽思无疆。 自求伊祜在泮水,西周强藩成众望。 思乐泮水于胥乐,尊尊亲亲治鲁邦。 周王封国七十一,诸侯实力鲁为强。 奕奕閟宫行王祀,赫赫姜嫄育稷长。 后稷俾民好稼穑,百姓尊之为谷王。 古公亶父兼爱民,为民谋利居岐阳。 周公吐哺天归心,郁郁周礼辅成王。 鞠躬尽瘁不为私,四不朽兮德最望。 天子之礼祭周公,鲁国为尊始成王。 周之最亲莫如鲁,周礼尽在鲁之邦。 泰极否来乃常道,祸福相生须思量。 伯禽后裔勤祭祀,畅饮美酒万舞洋。 醉而振鼓唱颂歌,祈赐景福志遂丧。 流于形式弃本质,祭祀原为励志向。 教儿育孙有大过,伯禽之孙坏朝纲。 周公曾孙弑亲兄,篡夺君位坦荡荡。 嫡长继承遭破坏,始作俑者出鲁邦。 姬晞受命为鲁君,姬满册命自废纲。 魏公自立不请命,穆王漠视乱家邦。 至亲鲁国坏周礼,天子难决黯神伤。 弑君篡位破宗法,无惩无罚也躺枪。 礼崩始于鲁魏公,罪魁祸首不可谅。 王道始缺开魔盒,亲亲隐恶最荒唐。 朝权不振起恭王,册命遂衰始懿王。 中兴宣王颇自傲,废长立幼堂而皇。 伯御不服弑君叔,自立为君从民望。 治鲁已有十一年,宣王伐鲁失妥当。 矫正过度犹不及,若立御子亦无妨。 王舅联戎杀幽王,平王东迁鲁不帮。 秦晋卫郑自发展,周朝板荡鲁彷徨。 拘于小节失良机,孝公无谋目寸光。 姬姓宗邦不护周,鲁国不再是尊长。 平王不册鲁祭天,惠公自此不觐王。 夺子之妻乱朝政,家庭伦理又失常。 好色乱伦又无志,小小中兴几无状。 释嫌良机平王崩,隐公无视不奔丧。 乐坏始于鲁隐公,僭越六佾太猖狂。 春秋争霸凭实力,天子册封有荣光。 桓公继位不请命,诸侯请命成过往。 长勺之战胜强齐,曹刿论战天下扬。 僭越周礼观齐社,再度进谏未能匡。 割臂之盟好女色,立嗣无谋埋祸殃。 庆父不死难不已,连弑两君人心惶。 淮夷侵鄫僖公拒,三桓渐起兴无望。 尾大不掉窝里斗,瓜分宗室三桓强。 任人唯亲已成风,异姓贤能走他邦。 败齐名将立战功,吴起出走魏国强。 中兴再度成泡影,文化名高实多糠。 春秋板荡三百年,弑君之风盛四方(1)。 鲁国弑君有七起,周公若知怒断肠。 礼仪之邦徒虚名,小礼遵守大礼荒。 令民守礼自不守,两个标准真荒唐。 备注:1,春秋时期,国君被杀六十五,波及数十个诸侯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