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辛: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AND_AL 2016-07-13


孩子的许多病患与精神心理因素和家庭、社会环境有紧密的关系。尤其对于婴幼儿,父母长辈的精神状态、思想认识、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形成了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也是核心环境。

 

我是第一次听小朋友读《道德经》。刚才小朋友们读的那一段确实很难懂,我过去看过很多遍也没看懂。小朋友读第二遍的时候,有些地方我就突然有感觉了。所以,不慌不忙、没有压力地读经挺好,容易和古人的思想接通。

 

每天我们都要做很多事情,不管是做具体的事情,还是思考某一件事情,或者在想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事情,我们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什么,或者我们在这里或在那里。其实就一件事情——我们在与外界进行交流和交换。

 

刚才听小朋友读经,我感觉到了小朋友在跟古代圣人的作品交流所带来的舒缓之气,那种安静的气息是现在社会最匮乏的,也是这个时代的小朋友特别需要的。

 

接下来,我讲一讲这些年来做医生的感受。

 

家长都非常爱孩子,给孩子的生活增添非常多的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创造条件超前地满足孩子,出发点非常非常好。

 

但是,大家都知道,植物在幼小的时候,是不能施肥过多的,因为它的根系还不发达,无法吸收太多的养分,浇了太多太浓的肥料,反而会把小树的根烧坏,导致小树的枯萎。

 

我在门诊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常常因为吃得太多、太好,导致消化不良,不光是食物,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补给也太多太好。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营养,关心孩子吃什么药,也会很努力地去寻找现代或古代的好内容让孩子学习。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小孩子会不会接触得太多了?现在物质过剩、信息过剩,很多东西一想要就能得到,如果没有“孩子需要什么”的鉴别力,有时候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干扰。

 

这些现象的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原因,我们现代人缺乏古人那种舒缓而安静的精神环境,我们大人活得非常焦躁不安,无法给小孩子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无形的精神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我们跟朋友一起聊天,如果和你在一起的人是比较平静的、快乐的、舒缓的,即使聊一些很简单的话题,结束后也能体会到平静的满足感,好像有东西在滋养你,让你放松,甚至让你能够把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朋友如此,家人更是如此。这些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环境中的东西,是需要我们家长慢慢去体会的。

 

无形的环境可以通过有形的调整慢慢培养,我这里有个自测表,希望家长和孩子自测一下,小朋友可以跟爸爸妈妈互相商量。这些日常细节很重要。



家长和孩子的自测

1.几点睡觉?几点起床?

2.每天下楼散步吗?多久?

3.每天有闲暇时间吗?大家各自做什么?

4.电脑、手机用多久?

5.家里安静吗?电视、收音机、CD的声音常有吗?

6.家长平常是急急忙忙、慌里慌张,还是从容有耐心的?

7.节假日去哪里玩?

 

这些自测题,可以帮助大人、小孩互相提醒,不光是做家长的要提醒小朋友早点睡觉,小朋友看到爸爸、妈妈很晚了还在辛苦地工作,或看电视太晚、打电话太长的时候,小朋友也可以提醒一下爸爸、妈妈。当小朋友提醒的时候呢,爸爸、妈妈如果不能马上做到,也要试着跟孩子交流,为什么不能去睡觉的原因,而不能光说:“你先睡觉去,我还忙着,这个事情很重要!”一家人就要做互相关心、互相提醒的好朋友。

 

真正关乎健康的问题,不光是我们的身体,也不光是我们平时吃什么,或者做什么运动,还有我们生活中各个层面的环境和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自测题第1条: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现在的小朋友身体不够健康,最大的原因是精神入不敷出,用得太多,充电的时间太少。小朋友充电的主要方式就是睡觉。睡觉时间不够,或者即使时间够了,但是因为白天用得过度了,晚上就可能睡得不够踏实。

 

为什么会用过度呢?第一,孩子在学校要学各门功课;回家还要学钢琴、武术等各类特长,负担很重。第二,还有一些被迫灌输进来的东西,比如公共场合无处不在的广告。另外,很多孩子已经会熟练使用手机上互联网、朋友圈。这些使得孩子的脑袋没有片刻休息的时候。

 

有一次,我经过一所中学,刚好赶上是放学的时间,我旁边走过一群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没看到一张健康的脸,而且神气都不足。

 

很多家长带小孩子来看病,有的是身体上的病,比如反复感冒、发烧、消化不良、鼻炎、皮肤病,有的是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和神气有关的问题。

 

我经常问家长,有没有可能让小孩子下了课之后,让他先到户外去玩1个小时,跑跑跳跳、玩泥巴或是打球,随便玩什么都可以,只要是让小孩子在自然的土地上玩就行,不要让他待在家里玩那些现代的电子产品。为什么呢?孩子在玩现代电子玩具的时候,精神是只出不入的,一直玩,只会让精神越来越散,越来越弱,而和自然的东西交流就有滋养孩子的力量。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柱,不仅仅是生活支柱、经济支柱,最重要的是精神的支柱。打个比方,孩子是一块小磁片,爸爸妈妈是一块大磁铁。

 

尤其是0~3岁的孩子,这个阶段从心理学上来说,自我还没有显现,是一个相对无我的状态,他的精神状态和节律,是与爸爸、妈妈的精神状态和节律,乃至整个生活环境的状态和节律同步的。

 

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让自己的震荡减少,让自己的意识、精神、内心清晰稳定,不乱不暴躁,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滋养。这些无形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用金钱、用关系得到的资源。我们现在太在意那些有形的东西,但是这些无形的东西,作为父母可以做到的却不做。这就是舍本逐末。


很多家庭的电视、电脑一直都开着,没有安静的时间,这是震荡的来源之一。我接诊的时候问:“孩子几点睡呀?”“晚上11点吧,太早睡不着的。”“睡前干什么呀?”“跟我们一块儿看电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里是不是这样。

 

一家人要互相提醒一下,家里需要多一点安静的时间。要留意环境和孩子的精神变化。

 

我们现代人已经习惯时时刻刻都让外界的刺激把我们联系在各个端点,我们不停地看东西、听东西、收信息,跟人联络,不停地在跟外界联系,架构未来。心里很难清静,所以家里很难安静。

 

有没有可能有一些闲下来的时间?我的一个朋友常常在节假日,带着几个朋友和家人开车到附近的山上爬爬山,坐一坐,天色晚了就回家。

 

更多的人呢,可能会选择一到节假日就去市中心,先购物,累了饿了,吃肯德基、麦当劳,或者上馆子点几个菜,吃完再去看个电影,或者带孩子去儿童乐园,或者打游戏,总之,外面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其实已经很累了,不行,好不容易等到节假日,再找点什么,正好朋友打电话聚会,一起卡拉OK到半夜。

 

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像什么呢?就是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五音、五味,我们现代人已经把这些做到极致了,古代人还是在自然环境里骑马驰骋,而现代人连自然环境也没有,在人造的购物中心、娱乐中心驰骋畋猎也会有爽的感觉,但是可能更容易令人发狂。

 

想要孩子身心健康,需要让孩子能慢慢地和这些东西保持距离。


本文节选自立品图书出版李辛老师著作《儿童健康讲记》,淘宝网搜店铺“北京立品图书”或进入立品微店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