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离死亡有多远?

 娇杏16 2016-07-14


(星期四)



各位书友,今日早读我们将从“生死”这一沉重话题开始谈起,一直谈到“任我”、“风流”这样的轻松话题。今天所要读的是《中国哲学简史》第十九至第二十章,第208至第229页。


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完成早读,并记得在共读群里跟书友们讨论噢!

向秀和郭象为什么不同意万物生于无的观点?

道家所讲的任我和风流和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一样吗?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谈死亡,从诞生谈起。

 

1. 万物自何而来

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万物自何而来”的问题,在道家早期代表人物老子那里已经得到了解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自何而来?追根溯源,来自道。道是什么?无名。对此,庄子也持赞成态度,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后世为《庄子》作注的向秀和郭象有不同见解。

 

向郭注《庄子》说: “请问: 夫造物者,有耶?无耶?无也,则胡能造成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这段话有极强的思辨性——造物者究竟是有还是无,如果是无,那怎么能造物?如果是有,它就不足以造物。因此万物无主,物不过是自造而来的。万物自造无所凭借依恃,这才是天地正理。

 

万物自造,在向秀和郭象那里有专用术语叫做“独化”。当然,独化也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且当条件具备后,任谁也无法阻挡某物的产生。另外,万物独化,但彼此之间并非绝无关系。这个关系,不是目的上的关系,因为每一物的目的无非是实现它自己。这个关系是唇齿的关系,遵循唇亡而齿寒的道理。

 

2. 唯一不变的,是变

向秀、郭象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他们说: “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暂停,忽已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也。……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故哉!”因此,要问你离死亡有多远,依向、郭二人之见,恐怕一日之间。昨日之我已死,今日之我方生。


变化,不仅体现在旧我与新我之间,而且体现在社会形势之中。形势一变,制度也应该随之调整。旧制度与新制度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别,时代要求而已。所谓新制度,并非人为创造的,而是顺天而行,要符合自然之道。因此,虽然建立新制度是有所作为,反而是无为;而不符合时代要求,逆天而行,违背自然之道,固执守旧,人为的乱作为,反而是有为。道家提倡无为,反对有为。

 

3. 有我且无我

圣人所在的时代,不乏信徒。信徒易犯的毛病,是模仿。而这,正是向、郭二人所反对的。原因有三:

 

其一,模仿无用。世异时移,以往适用的如今不一定适用。因此,他们说, “当古之事,已灭于古矣,虽或传之,岂能使古在今哉!古不在今,今事已变,故绝学任性,与时变化而后至焉。”

 

其二,模仿无果。一物生来便不同于另一物,不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顺应自然的人应该是以自己为目的,彰显自己的样子。

 

其三,模仿有害。有些人“不能止乎本性,而求外无已。夫外不可求而求之,譬犹以圆学方,以鱼慕鸟耳”。“此愈近,彼愈远,实学弥得,而性弥失。”一味模仿,只能失去自我,也就丧失我之为我的本性。

 

既然模仿无用,就要任我,无为。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懂得了万物与我同一的道理。《齐物论》中说: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不模仿,是为了有我,齐物,则意味着无我。一个人既有独立人格,又能与无限合一,如此,方可体会到绝对的幸福。至于体形大小之别、寿命长短之差,皆不足为虑。

 

4. 尚清谈,自风流

“任我”是超越万物之别的一种品质,是风流与浪漫的源泉。提起风流,就不得不提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提起《世说新语》,就想到了清谈。清谈是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将最精粹的思想,用最精粹而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这一活动常在智力极高的人之间展开。妙语连珠,如风如流,恣意挥洒,极尽自由。

 

如《世说新语》中刘伶醉酒的故事。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刘伶这种不羁给人一种超越感。而这,正是风流品格最本质的东西。类似这样的风流之举,在《世说新语》中随处可见。

 

5. 圣人无情还是有情?

庄子认为圣人无情。圣人高度理解万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万物变化的影响,能“以理化情”。而王弼(226—249)认为,圣人有情而无累。由此可见,道家在情理方面,可分为主情派和主理派。《世说新语》里的一个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今早,我们学习了道家思想的流变,今晚,我们将一同领略佛家思想之精髓。请大家关注。


《中国哲学简史》里的人生智慧,你读懂了吗?

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中国哲学简史》,本周与你相约有书,不见不散。

您可以下载有书共读APP,与众多书友讨论相关话题。或长按扫描下方图片,加入“有书共读计划”,与550万共读书友一起共读这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