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戏为六绝句》其六

 天下有忧 2016-07-14
杜甫 《戏为六绝句》其六
押支韵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注释:
1、未及前贤更勿疑: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2、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
3、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4、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
5、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6、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
7、汝师:你的老师。

评注
《升庵诗话》:
此少陵示后人以学诗之法。前二句,戒后人之愈趋愈下;后二句,勉后人之学乎其上也。盖谓后人不及前人者,以“递相祖述”、日趋日下也。必也区别裁正浮伪之体,而上亲风雅,则诸公之上,“转益多师”,而“汝师”端在是矣。此说精妙……须溪语罗履泰之说,而予衍之耳。
《杜臆》:
不知优孟古人皆“伪体”也。必须区别正其伪体,而直与《风》《雅》为亲,始知前贤皆渊源于《风》《雅》。“转益多师”,而汝师在是也。
《读杜心解》:
“递相祖述”,前贤各有师承、如宗支之代嬗也……以齐、梁以下为沿流,正是后生附远漫近之张本……。“复先谁”者,洁其轻嗤轻哂,妄分先后也。此三字,正笼起"多师”二字。齐、梁体制,少陵亟称之。乃其自为诗,不闻有好滥燕女、趋数教辟之音。宋人力黜之,而诗反纤薄,然则古人所为“风雅”者,有本领焉,有原委焉。
《诗学纂闻》:
此子美自通其千四百首之二诗也。细味此诗与(太史公)赞语。字字吻合,句句相通。“不及前贤”,则好学宜亟矣。学贵心知其意,彼“递相祖述”者,规矩于占人字句之间,毫不能自抒其心得,终寄篱下,故曰“复先谁”也。“别栽伪体亲《风》《雅》”者,即(太史公)赞云“其文不雅驯”,“择其言尤雅者”是也。“择”字即“别”字、“裁”字注脚。“转益多师是汝师”,分明是“难为浅见寡闻”句转语。故知诗文一致,(太史公、少陵)两公早已言之矣。
以下总评
《杜诗详注》:
少陵绝句,多纵横跌宕,能以议论摅其胸臆,气格才情,迥异常调,不徒以风韵姿致见长矣。
《古欢堂集杂著》:
古来论诗者,子美《戏为六绝句》……议论阐发,皆有妙理。
《唐宋诗醇》:
以诗论文,于绝句中,又属创体。此元好问《论诗绝句》之滥觞也。六朝,四子之文,自是天地英华,不可磨灭。其所成就,虽逊古人,要非浅薄疏陋之徒所可轻议,宜甫之直言诃之也。“翡翠兰苕”、“鲸鱼碧海”,所见何其高阔!上亲《风》、《雅》,转益多师,解人不当尔耶?此六诗固不当以字句工拙计之。
《读杜心解》:
金源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托体于此。
《石洲诗话》:
《六绝句》皆戒后生之沿流而忘源也。其曰“今人嗤点”,曰“尔曹轻薄”、曰“今谁出群”,曰“未及前贤”,不惜痛诋今人者,盖欲俾之考求古人源流,知以古人为师耳。六首俱以师古力主。……“别哉为体”。正是薄之也:“亲风雅”,正是爱之也。杜陵薄今人嗤点之辈,至于如此!与“尔曹身与名俱灭”之言,未免太刺骨矣,故题之曰“戏”也。
《杜诗镜铨》:
张上若曰:六诗使为诗学指南。趋今议古,世世相同,惟大家持论极平,著眼极正。昌黎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当公之世,其诽诋者亦不少矣。故偶借庾信、四子以发其意。皆属自寓意多,作如遗山《论诗绝句》通论古今人之诗也。然“别裁伪体”、“转益多师”,学诗之道,实不出此。

赏析:
      杜甫主张认真学习前人的优秀文学传统,同时代人也应互相取长补短。他信奉传统的诗教观念,认为《诗经》之风诗和雅诗是典范,应该好好学习。
      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这一首,前人说法不一。这里的“前贤”,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递相祖述”,意谓因袭成风。“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伪体”之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庾信之“健笔凌云”,四杰之“江河万古”,乃在于此。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堆砌词藻,步齐、梁之后尘,固然是伪体;而高谈汉、魏的优孟衣冠,又何尝不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即无所不师而无定师。这话有好几层意思:无所不师,故能兼取众长;无定师,不囿于一家,虽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自己的创造性。此其一。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此其二。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所扬弃。此其三。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而自铸伟辞,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唐宋诗醇》云:“以诗论文,于绝句中又属创体。此元好问《论诗绝句》之滥觞也。”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的意思是对待前人的诗歌要分别裁定,加以取舍。对于“伪体”即形式主义诗歌要在别的基础上有所“裁”,而《诗经》中,《国风》与《小雅》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传统则要发扬光大。至于“转益多师是汝师””具体地说,就是把同一个问题向不同的良师益友,甚至诤友提出,以收“综听则明”之效。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即无所不师而无定师。这话有好几层意思:无所不师,故能兼取众长;无定师,不囿于一家,虽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自己的创造性。此其一。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此其二。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所扬弃。此其三。
      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而自铸伟辞,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递相  拼音:dì xiāng
(1).轮流更换。《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 成玄英 疏:“其措情于上下而递代为君臣乎。”
(2).犹互相。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炙,以厌疾。又以锦綵为眼明囊,递相饷遗。”《西游记》第五八回:“这两个递相揪住道:‘菩萨,这厮果然像弟子模样。’”

祖述  拼音:zǔ shù
(1).效法;仿效。《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后汉书·张衡传》:“ 光武 善谶,及 显宗 、 肃宗 因祖述焉。”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古人门户各自标新,亦各有所祖述。”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所以后来,艺术遂见衰落,而祖述 法国 色彩画家 绥珊 的一派兴。”
(2).阐述;发扬。《汉书·司马迁传》:“ 迁 既死后,其书稍出。 宣帝 时, 迁 外孙 平通侯 杨恽 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岂非祖述圣明,披陈道德,以王者为天下之大,域中之式。”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可歌可谣,以条以贯,或祖述王道,或褒赞国风。” 许嘉璐 《〈说文解字通论〉序》:“ 陆宗达 先生早年追随 季刚先生 ,升堂入室,得其真谛。《说文解字通论》一书,就集中体现了先生祖述 章 黄 学说的部分重要成果。”

别裁  拼音:bié cái
(1).区别取舍。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钱谦益 笺注:“别者,区别之谓;裁者,裁而去之也。果能别裁伪体,则近于风雅矣!” 清 宋荦 《漫堂说诗》一:“顾篇什浩繁,别裁不易。”
(2).别出心裁。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读子》:“ 焦氏 之书,亦具有别裁。”
(3).另一体裁。 清 吴沃尧 《杂说》:“《水浒传》者,一部贪官污吏传之别裁也。”

伪体  拼音:wěi tǐ
(1).指违背《风》《雅》规范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指专事摹拟而无真实内容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清 方苞 《古文约选序例》:“始学而求古求典,必流为 明 七子之伪体。” 清 龚自珍 《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章炳麟 《校文士》:“ 魏源 龚自珍 ,则所谓伪体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