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光掠影走山西之《情归五台山》(原创)

 剑花璀璨 2016-07-14
浮光掠影走山西之《情归五台山》
       
  
  
             早餐后告别革命圣地西柏坡,前往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汽车载着我们穿行在重重叠叠莽莽苍苍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上。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悬崖峭壁随处可见。汽车在这太行天路行驶,令人胆寒。三、四个小时过去了,汽车还没开出这巍峨的太行山。这几个小时的车览山景,让我眼界大开,非常过瘾。我进一步领略了北方山的雄伟、险峻、壮观,这才配叫做“大山“,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太行山。
       十一点左右,我们终于到了闻名于世的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五台山。导游打开车里的麦克风向我们介绍:“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台宽阔,如磊土 之台,故称五台。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盛时有寺庙三百余座,现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
       对于中国四大佛教圣地我是早就了解了。我知道五台山被称为金色世界,这是代表聪明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道场;峨眉山被称为银色世界,是普贤菩萨道场;而海天佛国南海圣境的普陀山被称为琉璃世界,是观音菩萨道场,几年前我曾参拜过;至于位于我省皖南的莲花世界九华山更是熟悉,30多年前,我还风华正茂时就只身赴九华。九华山的天开神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就的精品,它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我们第一站来到镇海寺。寺院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入寺 四望,西侧的山峰长满密密麻麻的杉树和杨树,北侧的山巅上,千年古松出了岩石之中。这里是五台山的一处风景区,浓荫苍翠的松柏掩映山寺。为什么叫镇海寺呢?导游介绍说:相传镇海寺对面山底有一海眼,说不定什么时候海水就会澎涌而出,冲田淹村。文殊菩萨为造福百姓,便造一座佛塔于海眼之上,镇住了泛滥的海水,后来又在此建立寺院称为镇海寺。
      对于这个寺院,我充满了兴趣。记得曾经在一个资料里看过,镇海寺名扬四海,于顺治帝不无关系。顺治帝在五台山出家与否,一直是个历史悬案。一个传说是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伤心绝望,执意出家,后因孝庄文太后及众臣劝阻,未能如愿,突发天花,病死宫中。又一个传说是;顺治帝痴情董鄂妃,可惜董鄂妃红颜薄命,却因爱子夭折,抑郁而死,顺治帝万念俱灰,毅然出家,隐居五台山做了僧人。带着好奇,我求教于自诩资深地导 ——一个四十左右却满脸如山药蛋般沧桑的丁先生。他不假思索,应口说道:确有此事,不知诸位可知道顺治帝的《归山词》否?说到归山词,丁导马上来了精神,带点炫耀地提高了嗓门,用略带山西的普通话开口吟诵起《归山词》: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清闲谁得知?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洲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丁导熟练流利的一口气背诵完归山词,在一片掌声中 ,他兴奋 的喝口水,又说起一段故事。康熙帝曾遍寻五台山,在善财洞一墙壁上寻到此诗真迹,令人拓印了带回京城。第四次来五台寻父,行自山下,突然提出上山参拜镇海寺。走进山门,主持方丈早已恭候接驾,但是,院落里一位五十多岁的喇嘛却对康熙的光临熟视无睹,埋头扫地。那硬朗的身姿,沉稳的举止,让康熙感觉气度不凡,好奇地问其法号,喇嘛低眉顺目答曰“八叉”,康熙虽觉法号怪异,但并未深思,径直入了大殿。参拜完毕后,康熙突有所悟:“八叉”,八×组合在一起部署个“父”字吗?再急寻那扫地僧,却象日消云散一般,没了踪影。
       听完导游讲的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之中,吟诵着词的最后几句,眼前浮现了身披袈裟,慈眉善目的顺治的形象。在他的眼里,董鄂妃就是他的心,董鄂妃死了,顺治的心也随之而去,于是乎,堂堂大清皇帝为了一个女人而削发为僧伴随晨钟暮鼓了却一生的版本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我是宁可信其有的,因为顺治帝是个“柔肠一寸愁千缕”的男人,而且他早就有削发为僧的念头,所以无论是因为情感还是性格出家都是合乎逻辑的。此时,几个年轻时尚的女子听过导游讲的故事后,也在边走边议,一个女子感慨万千地说:“试问世间情为何物
 ,情又归何处?”另一位随口答曰“情是世间圣物,五台山乃情归处”。说着,推了她同伴一下道:“你就留在五台山,找你的顺治情哥哥吧”。我愕然!匆匆上车,准备去文殊寺,因为远方一已经皈依的友人知我来五台山,特嘱我代其在文殊菩萨像前敬一柱心香,我必须完成,我知道,这也是留在五台山的虔诚的深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