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科技与文明的衰败。 但五代十国却是词的重要发展时期。西蜀和南唐词人较多,水平也较高,从而成为两个中心:西蜀有韦庄、欧阳炯等人,他们的作品后来由赵崇祚等收入《花间集》;南唐有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等人,李璟父子的作品,后人集刻为《南唐二主词》。后主李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词人。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冯延巳 (903年—960年),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鹊踏枝》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工诗,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欧阳炯(896-971),生于唐末,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时期。在前蜀,仕至中书舍人,国亡入洛为后唐秦州从事。后蜀开国,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六十六岁时官至宰相。后蜀亡国,入宋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以本官分司西京卒,时年七十六岁。 欧阳炯性情坦率放诞,生活俭素自守。他颇多才艺,精音律,通绘画,能文善诗,尤工小词。这首《江城子》是金陵怀古词。凭吊的是六代繁华的消逝,寄寓的则是现实感慨。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花蕊夫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 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诗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从题材到风格,都与作者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李璟(916-961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 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孟昶(919年―96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的亡国之君,孟昶虽然因为亡国之痛,最终凄怆死去了。 他的诗词却始终被后人传颂着,或抒发心中的万般无奈的怅惘之情,或描绘着心中对于世人无常变迁的兴亡感慨,或寄予着对于佳人的万般怜爱之意,或吟咏着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首《木兰花》是孟昶携花蕊夫人在避暑摩诃池上所作。 木兰花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