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着一个「中国各省吃辣能力排行榜」。 湖南第一,贵州第二,四川和重庆并列第三……福建垫底 ▼ 辣是一种很特别的风味,有的人敬而远之,有的人无辣不欢,还有的人想吃却又担心影响健康。 今天,堂主就来聊聊「辣」。 - 1 - 吃辣有益健康?当我们病了,经常有医生叮嘱「忌辛辣饮食」,许多人也就会纠结:这是不是说吃辣不利于健康呢? 关于辣椒与健康的关系,在学术界也有过争论。 早先有些研究认为「吃辣椒和得胃癌之间可能有关」。不过,这些研究在设计上有一些缺陷,本身也并不能说明吃辣椒会导致胃癌。 还有科学家认为辣椒素可能可以「抗癌」,他们用辣椒素去处理一种肺癌细胞,发现它可以抑制这种癌细胞的增生。 关于吃辣对健康的综合影响,不妨来看看哈佛大学在 2015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分析了中国近 50 万名年龄在 30 至 79 岁之间的人的健康数据,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跟踪随访。 在排除影响因素后,科学家们发现: 那些几乎每天都吃辣的人,比每周吃辣不超过一次的人,死亡风险低了 14%,尤其是在癌症、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方面。
且慢! 虽然这是一项样本量很大、也经过严密设计的实验,但研究者自己说了,这只是一项观察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并不能直接认为「吃辣」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千万别像之前的「绿豆热」一样,没有哪一种食物是灵丹妙药。 - 2 - 「辣」,是一种痛觉辣椒中有一种物质叫做「辣椒素」,也有人把它叫做「辣椒碱」。 不同品种的辣椒中含量相差巨大,所以有的辣椒辣,有的不辣。 在我们的口腔和皮肤上,有一些特定的神经受体,能与辣椒素结合。结合之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神经信号。 这套信号系统跟痛觉很接近,反而跟味觉和嗅觉感受相差较远。 所以,辣是一种痛觉,而不是味觉。 - 3 - 吃辣,会上瘾「辣」是一种痛觉。我们都不愿意「痛」,为什么却深爱「辣」呢? 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
简单点来说,吃辣可以让人愉快,越吃越爽,越吃越想吃。 - 4 - 吃辣,是可以练出来的不过,身体对于辣有一个「承受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就只有「痛」而没有「快」了。 每个人的这个阈值不一样,阈值高就是通常说的「能吃辣」,阈值低就是「不能吃辣」。 一个人能否吃辣,跟基因有一定关系——毕竟,神经受体的状况,主要是基因决定的。 不过,人体对痛觉会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逐渐的适应,会提高对辣椒的承受阈值,从「不那么能吃辣」逐渐变得「能吃辣」。 如果你爱吃辣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以从微辣开始练习,说不定哪天你就能「吃辣力」max。 堂主吃过的最辣的菜——在武汉吃的「辣得跳」: 经辣油爆炒过的牛蛙 ▼ - 5 - 到底要不要吃辣椒?目前来看,适量吃辣没是问题的,至少,没有显示出危害。但专门为了健康、长寿而吃辣,可能就没必要了。 // 堂主:特别要提醒大家,吃辣本身可能没危害,但是经常和辣椒一起出现的重油重盐可就没这么无辜了。 比如浸在油里的水煮鱼 ▼ 再比如油、盐、辣并重的麻辣香锅 ▼ 真要是无辣不欢,不如多吃些新鲜辣椒、或者做菜时加些干辣椒粉。 除此之外,除了满足口舌之欲,你还得考虑一下肠胃和菊花的承受能力……毕竟,结肠和肛门上可都有辣椒素受体呢。 - 6 - 如果被辣到了怎么办?每一个勇于吃辣的「吃货」,都有被「辣到」的惨痛经历。 毕竟,超过「承受阈值」的辣还是很难受的。有什么好办法么? 还真有科学家研究过,他们发现: 1. 用水漱口有一定作用,冰水降温可以对抗局部灼热感; 2. 冰的全脂牛奶效果最好,原因可能是牛奶中的酪蛋白是很好的乳化剂,可以把辣椒素包裹起来带走; 3. 蔗糖水也有效果,10% 的糖水与 5 oC 的牛奶解辣效果差不多; 4. 理论上说,酒精能够溶解辣椒素,但至少要 20% 的酒精效果才好——这个酒精度已经相当于低度白酒了,用来「解辣」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不过,如果是「辣到」了手,用酒精来洗就是一个好办法。 最后提醒一点:眼睛对辣极为敏感——碰过辣椒的手,千万不能去摘或者戴隐形眼镜,也不能去揉眼睛!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 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