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引导孩子预习课文?

 zerowym 2016-07-15

暑假还没过半,有的家长已经开始忙着给孩子借将要学的新课本,还有的家长直接给孩子报了学习新课的班。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让孩子先预习课文,开学后在课堂上更好地接受并掌握新知识。那么,该怎样预习课文呢?预习课文至少读三遍,并且每一遍有不同的预习任务。接下来,将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为例,具体谈谈该如何预习。

第一遍:解决字词。读课文时,当遇到课后的生字一定要圈起来,为了朗读正确、流利,可以把生字的音批注上。一定要注意生字在课文中是如何组词的,(倦:疲倦),同时思考:“倦”还能组哪些词,如果是四字词更好(如:孜孜不倦、诲人不倦等),所组的词一定要明白其意思以及用法;课文中如果出现其他不确定读音或不认识的字,就要查字典来确定其读音;对于出现的多音字(如:冲、重)先明确在文中应该读哪个音,同时要积累它不同的音并会分别组词;不理解的词可通过置换近义词或反义词;联系上下文;查词典等方法理解其词意。若时间充裕,最好是查词典,这样你才能得到确定的意思,有的词在词典中的意思不止一个,那么就要结合课文判断,在文中是哪个意思。
如何引导孩子预习课文?

第二遍:解决句子。

把句子读通顺是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前提,在课文中,遇到难读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看看这些长句子该怎么停顿,有的句子停顿不同,意思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三个/报社的记者;三个报社/的记者。另外,对于文中出现的句子,要明白其意思。如:有眼不识泰山,这里的泰山并不是山东省境内的山脉,而是指鲁班的徒弟。如何引导孩子预习课文?

第三遍: 明确课文内容。

前两遍朗读课文都是为了理解文章内容打基础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知道每篇课文讲的什么内容,要传达怎样的信息。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看看文章围绕“徐悲鸿励志学画”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如何引导孩子预习课文?

当然,在预习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孩子解决不了的问题,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问题批注到书上,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