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孔子小传(2)

 老刘tdrhg 2016-07-15

 孔子小传(续)


在外交上取得成果的同时,孔子在国内大力推行仁德政治,使社会上很快形成礼义风气,商人经营诚信,百姓路不拾遗。于是,他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国君公室的权威,抑制公卿大夫们的势力。

孔子执政,很短时间就使鲁国大治。齐国人对此十分担心。为了消除鲁国强大对齐国可能造成的威胁,齐国君送大批美女乐师到鲁国,离间孔子与国君的关系。糊涂的正卿季桓子不仅接受了齐国的女乐,还和国君一起,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不过五年的努力,就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此时56岁的他,思想成熟,非常期望能施展政治抱负。他规劝鲁定公,但没有效果。他继续劝说,鲁定公却回避不再见他了。

孔子彻底失望。于是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多个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的生涯,寻找施展才能的机会。

他们先到卫国,开始时受到国君卫灵公的礼遇,但不久后,卫国出现动乱,他们被监视。因为担心有人闯祸,孔子决定离开卫国,前去陈国。

然而,在前往陈国,途经匡地时,被当地人误认为孔子是鲁国的阳货。阳货曾经欺负过匡地人。因此,他们被围困了五天。在慌乱中,颜回失散,好不容易才会合。

 

从匡地逃出来后,他们打算前往晋国。但晋国出现内乱,未能前往,只得返回卫国,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家里。

在这期间,孔子被卫灵公美丽的少夫人南子召见。孔子应召,会见了南子,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晚年无心政治,不想再用孔子。孔子始终不得志。

 

孔子60岁那年,卫国又出现内乱。于是一行人前往曹国,然后又去了宋国。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正在一棵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魁闯进来,把大树砍倒,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离开宋国。

孔子一行人打算经郑国去陈国。他们微服过境,进入郑国后,孔子与弟子们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郑国都城东门,等候弟子们前来寻找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这可以说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的写照。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期间,陈国几次被晋国和楚国攻打。因此,他们多次往返于陈国和蔡国,在蔡国也住了三年。

有一次,陈国的大夫得到楚昭王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去楚国做官的消息,担心对陈国不利,于是派人包围孔子一行人,使他们在陈国和蔡国边境绝粮七日,许多弟子因饥饿病倒,不能行走。

后来,他们被楚国人前来解救,才脱了险,从蔡地到了叶地。叶地的大夫叶公,向孔子询问如何行政的问题,并与孔子讨论道德问题。

 

真可谓生不逢时,孔子到楚国后不久,楚昭王就去世了。孔子在楚国无所作为,只好又返回卫国。途中遇见了隐者。

在卫国期间,晋国的赵简子打算出兵攻打范氏和中行氏。中牟城的行政长官叫佛肸,不服赵简子,据守中牟城,反叛赵简子,召请孔子前去议事。孔子有意前去,又被子路阻止。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的弟子冉有被季氏聘请,回鲁国做事。冉有率领鲁军在郎地抗击齐军,大获全胜,立下战功。

正卿季康子询问冉有的指挥才能从哪里学来?冉有回答是跟孔子学的。季康子觉得孔子有政治价值。于是派人迎接孔子回鲁国。孔子终于结束颠簸流离的周游列国生活。

这一年,孔子68岁,离开鲁国已经14年了。

 

孔子回到鲁国后,被鲁国人尊称为国老。初期,鲁哀公与季康子经常向孔子询问如何行政的事,但始终没有给孔子委以重任。

回国后,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以及整理文献的工作,喜欢上《易》书,为《易》书撰写十篇解释,被称为十翼。有了十翼的《易》,被后人称为《易经》。

孔子用诗书礼乐作为教材,身体力行,忠诚尽心地教育学生。他一生教授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据说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的著名弟子有七十二人,其中冉有最出色。

 

孔子70岁时,唯一的儿子孔鲤去世。第二年,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去世。又过一年,孔子听闻卫国政变,预感到身在卫国的子路有危险。子路果然被害。接二连三的噩耗,使孔子深受打击。

鲁哀公十六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411日),孔子因病去世,埋葬在鲁国都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曲阜市孔林

 

孔子去世令弟子们非常难过,不少弟子为他庐墓守孝三年,子贡庐墓六年。很多弟子及鲁国人搬到孔子墓地居住,据说有上百户人家。因此那里得名孔里。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自撰文,表彰孔子,并将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陈列孔子生前用过的物品,供前来访问的人参观。

孔子弟子们在孔墓周围庐墓守孝,举行各种追思会,与都城里对民众开放的孔子庙堂,里外遥相呼应,制造 “克己复礼”,要求各国恢复仁德社会的舆论,对各个诸侯国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孔子思想因此传播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