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大学》|任之堂文课第一

 甘朔铭 2016-07-15

少年时读书,最喜欢语文课。曾偶在课本中一篇文言文的文下看到有关“四书五经”的注释。《大学》一书赫然在目。那时尚不懂《大学》为何物,只是懵懵懂懂地觉得《大学》应该就是上古人“上大学”时所读的书。

年岁渐长,稍多读了写古书古文后才知道,在古人眼里,“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这类私塾用于教小儿“详训诂,明句读”供背诵的书籍和相关教务内容即为“小学”,而不是现在人们寻常谈论的小孩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古人眼里的小学,如用更为详细的话描述,则“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一句大抵可以概括。

总而言之,古人眼中的小学重在“明长幼,植品性、诵知识”。条件好的人家对子女进行家教,常常会文武双修,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文”就是《弟子规》中“有余力,则学文”的文,亦即《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第(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的“文”,文包含琴棋书画等在内的“艺”和一切偏向于动脑的科目,武则以肢体运动为主中国传统内家外家的武术,大有别于现在所讲的体育。古时还有一句俗语叫“穷文富武”,意思是说,穷人家庭请不起武师,也就没办法教孩子学武,而“文”则是可以自学的。就如王安石《伤仲永》中的小仲永和囊萤映雪的两个小主人公,只要有书本,哪怕没有毛笔和墨水,依旧可以克服种种困难,想尽办法自我学习。

古人的“大学”则是指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也就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红楼梦》中明贬暗褒贾宝玉的那首《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撇开全书的主旨和作者的真实意图不谈,可谓写尽一个“不学无术”子弟的种种顽劣,无怪乎其父贾政总是渴望引导儿子走上学习“经纶济世,安邦治国”的“大学”。贾父的所寄希望宝玉能去学习的正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不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纨绔子弟,更不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堪破红尘,乃至“剿袭南华庄子文”渴望出家遁隐的人。

可以想见,儒家经典在传统士大夫阶层和知识分子(读书人)心中地位之高。《大学》开篇经一章就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三纲八目中的每一条,分开来讲,都可以长篇大论,引申和衍生很多内容,在本次微信多图信息《<大学>全文及注释》一文的序言中有简要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大学》寄托了古人内圣外王的修身理想。《大学》传十章的部分篇目中所引的康诰、帝典和大甲等文中的内容基本非用其本意,体现了先秦人引用他文时“断章取义”的特点。我们在诵读和学习中尤其要明白这一点!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许有人会觉得像《大学》这样的“老古董”是读书人的事情,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我只是要赚钱,要经商,三纲八目好像离我们做生意的挺远?——果真如此吗?笔者在这里想引用《一代大商孟洛川》中关于大商之道的例子:孟洛川求学草庐老师李士朋,在其面前炫耀自己的生意经时,被李士朋当头呵斥,李告诉孟洛川大商应该是一个这等模样气魄的人:“夫大商者,胸存四海之志,怀抱吞吐宇宙之气;其学通于大道,其功接于社稷,其势籴入惊风雨,粜出泣鬼神,也正所谓良贾何负名臣,大商笑看书生;大商之经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国;孙子、吴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变法。其学问之精神,道法之玄奥,意气之闳远,境界之高明,岂是你这等空想妄论,俚谚俗语所能达到的。可笑之极!

轻狂自负的孟洛川终于静下心来,开始虚心求教,李士朋给孟洛川上的第一课正是大学第一、二章的内容!这一课,令孟洛川如梦初醒,大受教益……后来,孟洛川历经商海沉浮,贾服儒行,经世济民,其儒商风范,广为百姓称颂,堪为一代大商之楷模,成为一代商业巨子的他,也终于悟透临别时老师赠予他的《论语》上的那首题诗:“陶朱经商石中玉,鬼谷兵法璧有瑕。大商之道何处寻,半部论语治天下”。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后人变义引申发展的话语,并不是说文字章节上的半部,而是要懂得如何变通,活学活用。作为一个大商,不仅心中要有一个“打算盘”,还要装上“半部论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