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陶瓷实用鉴定学(第十一讲)

 昵称32268011 2016-07-15

第二章 各 论

第一篇 看釉篇

釉子是陶瓷器的'外衣'、起着保护瓷胎和美化瓷器的作用。外界环境对陶瓷器的任何侵蚀和作用,都首先是对釉子的侵蚀和作用。因此陶瓷器的'老'化、也首先从釉子的'老'化开始。我们鉴定古陶瓷首先进入眼帘的也是釉子,因此我们学习古陶瓷实用鉴定的课程、也要首先从看釉篇开始学起。

第一式:'老'瓷器釉子必'莹润'。莹润要在一个'润'字。'润'

者、内在见玉、外在见水之谓也。也就是说釉子本身要温润如玉、釉面要有水汪汪的感觉。

图九(1)、五代定窑白瓷辅首双系罐。高度:18.0cm

图九(2)、五代定窑白瓷辅首双系罐底(玉壁底)

老瓷器釉面润泽的形成机制:瓷器出窑以后、便开始了我们前面讲过的、在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的从'有'一>'无'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瓷器'老'化四大定律的作用、瓷器釉子的内部一直在发生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这种变化开始阶段人们很难察觉到,但随着'量'的逐渐积累,到一定年份后、经常注意观察的人便会有所察觉。在我的感觉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景德镇国营瓷厂烧制的瓷器、我们现在就能够观察到它的釉面润泽的变化。

图十(1)、明嘉靖官窑黄釉绿彩赶珠云龙纹碗一对(大明嘉靖年制款)口径:18.0cm、高:7.5cm

图十(2)、明嘉靖官窑黄釉绿彩赶珠云龙碗一对碗底。

瓷器釉子的润泽是有其内在物质的氧化和还原以及渗透和反渗透作基础的。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老瓷器和新瓷器釉子内部变化是从'乳'化或'蜡'化开始的、由新瓷釉子的生硬、刺眼的贼光、在釉子內部'乳'化或'蜡'化的循序渐进的作用下逐渐发生到溫润柔和、光译悦目。

图十一(1)、清康熙青花戏剧人物故事纹棒棰瓶(高:48.0cm)

图十一(2)、清康熙青花戏剧人物故事纹棒棰瓶(高:48.0cm)

图十一(3)、清康熙青花戏剧人物故事纹棒棰瓶(底:双圈款)

这种乳化或蜡化的进程、我们可以用白开水里边加奶粉来比喻,在瓷器釉子刚开始氧化发生时、就相当于我们加的奶粉比例很少、乳化或蜡化的程度很低、瓷器的润泽程度也低。随着时空的延长、氧化(乳化、蜡化)程度加深、最后达到近乎100%釉子氧化时、其奶粉的量达到最大化即发生'干酪化'的程度。这时的釉子彻底老化、干酪化。(以后我们会讲到)。


因此、我们在看到将要鉴定的瓷器时、首先就要观察瓷器的釉子内是否有氧化、还原的物质变化、也就是是否有'乳化'

'蜡化'物质的生成、釉面是否有似水非水、似油非油、看着有、擦着无(用干卫生纸拭釉面、不能有污渍或水分出现)的现象、釉面一定不能发'干'、发干的釉面、就要考虑是否进行了做旧处理!(喜欢学习古陶瓷鉴定的朋友可加我微信:13526605778、曹贵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