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江南宋城,品味旧时光——伸手触摸小巷里的青砖灰瓦

 骑驴看卷 2016-07-15


历经沧桑,赣州中心城区老街巷的建筑已陈旧斑驳,青砖、灰瓦、木雕、马头墙,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兴衰。

如今的老街巷,成了本地人寻根溯源、市外游人游览古城的必经之地。

南市街



南市街北接大公路南侧,南与海会路、五道庙相会,中段西通杨判巷。明、清及民国时期均名南市街,以处赣城东南隅得名。

地处古赣州城繁华热闹地段,与建春门浮桥、码头相近,紧靠着沿江商业街,所以南市街多是大户居住,建筑多重装饰,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清代晚期及民国初年修建的民宅。

今天,再走进青砖灰瓦卵石的南市街,仿佛走进旧照片中。旧的布景,旧的韵味,让人不由得放慢脚步,感受岁月在这里的积淀。


攀高铺



攀高铺街即今天攀高铺巷,它是著名的“三十六条街”之一,如今成了赣州老城区中规模最大的一条农贸街,维系着附近成千上万居民的饮食起居、柴米油盐。

 

读过清同治《赣县府志》的人便知道,攀高铺是条与青云街有着相同学究意义的街道。因东近涌金门码头,西近府学,清代时店铺广布,其中有相当多的小客栈,供科举时参加应试的学子居住,故美称攀高铺。所以,这府学,前有青云街,后有攀高铺,两个地名,便可以看出多少功名思想堆积在了其中。



姚衙前



据清同治版《赣州府志》记载,因姚衙前位于明代赣州卫指挥使姚玺私衙前,故得此名。巷由东北向西南再缓转西北,略成弧形。该巷长约300米,宽34米,出口却多达九处,是赣州七十二条古巷中出口最多的一条巷道。



六合铺



   
六合铺全长100多米,西北端与梁屋巷、小坛前相接,东南端与东门井、油滴巷相接,中通灶儿巷,当年的繁华犹如现在的文清路。

因据于六条街之中心,六合铺便有了“六合同春”之意,汇集在这六条街巷的商家共同祈望商业兴旺,一起发财。



油滴巷


油滴巷东接大公路东段,西与东门井、六合铺相会。长40余米,宽约3米,属居民区。以原有榨油作坊(俗称打油槽)而名油槽巷,又名油底巷、油滴巷。


   
现油滴巷已没有榨油作坊了,走在这条古老的小巷里,看着路旁几栋古老的老房子,还有路边巷里人家种的绿油油的菜地,恍忽中感觉停留在那个时期。四季轮回,斗转星移,老街古巷永不止息地演绎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连续剧。


东门井


东门井西南自和平路东北侧起,东北至六合铺、油滴巷相合处止,长约百米,宽米多。今属居民区,并改建了高楼居民房。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巷口一井,因居旧城东北,名东门井,巷以井得名。

   民国时期,赣州城流行“大码头的水,二城门的风,营角上的嘴,忠节营的鬼,东门井的酒……”等“赣州之最”。“东门井的酒”说的正是今天赣州酒业公司的前身——源于清末、盛名于抗战时期的万源酒栈生产的佳酿,酿酒之源正是东门井水。那时,东门井,水涌如潮,甘洌可口,借着井水的美妙,做出的酒竟然清醇滋润,好喝得很。从此,赣州的白酒开始有名起来。



慈姑岭


慈姑岭东自荷包塘、蕻菜塘相接处起,西至南市街、五道庙相会处止,全长约300余米,巷道宽窄不一。西段高,东段低,呈缓坡状。这段地形有些像雄狮,所以曾得名狮牯岭,后来嫌这狮字太凶了,便又改名叫慈姑岭。

慈姑岭主要为居民住宅区,居者大都为一般平民百姓,房屋建筑也呈普通样式,没有太多的华屋大厦,只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几家兴国籍巨贾居住此巷,其居屋为青砖木结构,显得有点鹤立鸡群之感。



梁屋巷


梁屋巷东南接六合铺、小坛前,西北与柴巷、云峰巷相会,中通烧饼巷,长百余米,宽两米多,今属纯居民区。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清代名梁屋巷。巷内原为梁氏集居,故以此名。


梁屋巷内中段的新安书院,是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迁建过来的,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续建。书院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系砖木石混合结构,整个建筑前后共三进,两侧有耳房等附属建筑。现书院二、三进已毁,只存有青石牌坊。



云峰巷


云峰巷西南端与和平路西段相接,东北端与柴巷、梁屋巷相会,并与大华兴街相接。此巷两端低,中间高,略成拱形,长160余米,宽一米多,属居民区。清同治《赣州府志》载有云峰堪名,后易名云峰巷。


无疑,这是个依山岭而构筑的巷子,同时,这还是个很有些诗意的巷名。想必是巷道地势较高,朝夕之时,从别处远眺此地,发现炊烟缭绕,如在云雾之中,而得名“云峰堪”。

宋代时,赣州城面积尚小,城市建筑也不成规模,城市任何一处有高阜之处都可昂然呈出,这种情形下,云峰巷依山岭地形而建的拱形巷景便突现出来了。而且,当时城市四周有水,城内也沟壑纵横,水气氤氲,云雾缭绕,便是自然的了。



灶儿巷


灶儿巷是赣州老城区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典型代表之一,因为古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

灶儿巷全长两百多米,保留在这条巷子里的主要建筑有店铺、作坊、宾馆、钱庄、衙署、民居等。建筑风格也包括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



纸巷


纸巷东北端接濂溪路中段,西南与姚衙前、曾家巷、桥儿口相会。巷道曲折,略成S型,长两百余米,宽约3米,可通小车,属居民区。清同治《赣县志》中便载有纸巷名,以巷内店铺多经营纸业得名。


清末时期,巷内多系纸商居所,也兼营其他业务。经营纸业商户的主要有蔡、刘、梁等大户,其中以蔡家为盛,后来,巷内纸店多迁于濂溪路。



来源:赣南日报、章贡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